上海公務員降薪風暴 科級干部年薪12萬減至10萬
這個春天,上海十余萬公務員正經歷著一場力度空前的收入調整“風暴”,科級干部年薪從12萬降到10萬。從3月開始,他們面對著一份新的工資條。“大幅降薪”的傳聞,已經在公務員圈內,持續數日而未絕。
降薪是貫徹中紀委精神
風暴肇始于一份名為《上海市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的實施方案》的文件,上海人事系統一官員稱,這是貫徹2006年中紀委《關于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問題的通知》精神。規范方案的矛頭直指公務員津貼補貼名目繁多的現狀,力爭用三年消除地區和部門之間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最終促成公務員津貼補貼發放與單位占有的國有資產和行政權力徹底脫鉤。規范方案還施出了重罰舉措,以任何借口、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違規發放津貼補貼的,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一律先行免職。
兩補貼每月最高6500元
根據方案,將公務員津貼補貼統一歸并為工作津貼和生活補貼兩大類。一律取消各部門自身設立的其他名目的津貼補貼。按照公務員的職級、供職年限,對改革后的工作津貼和生活補貼,一一指定精確到個位數的標準。工作補貼每人每月最高2070元,最低1010元,生活補貼每人每月最高4430元,最低1980元,其間劃分數十檔次。依照規范精神,全市所有公務員將統一以此為標準,按圖索驥即可。
公安稅務財政降幅最大
此次規范嚴厲要求,對各項政府非稅收入,一律上繳財政專戶,由財政部門統籌安排。津貼補貼的發放也一律通過財政集中支付平臺,以銀行卡形式進行,禁止任何名目的現金、實物以及有價證券。
此番規范,上海市直機關中以公安、稅務、財政等強權部門受沖擊最大,至區縣一級,則減薪范圍更廣,幅度尤甚。民主黨派機關等清水衙門,此番成為受益者,改革后將獲得30%左右的收入增長。
區領導年收入下降7萬元
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差距的另一體現是,同一部門內,不同層級之間的差距也受量化約束,方案硬性要求,工作津貼和生活補貼之和,正局級與科辦員高低比例為2.5∶1。這導致的直接后果是,越是層級高的領導可能承受的損失越大,上海某區的區領導,年收入據說下降7萬元。
反應
公務員叫苦還不起房貸
對于慣性看漲的公務員來說,這一次可謂是大跌眼鏡。青浦區一位科級干部最終發現,自己的收入將縮水20%多,以往他可以輕松拿到12萬左右的年薪。
“領導帶頭減薪,使得下屬也無話可說。”青浦區科級干部無奈表示,但他仍心存微詞,“領導通常有巨額的職務消費,津貼補貼的降低,其實對生活無明顯影響,而大量的科辦員則牽一發動全身。”
已有公務員在網絡間呼號,自己已經貸款買房,上海房價高企,調整后的收入將難以支付貸款。
改革阻力或將日益強烈,有公務員直言,在上海,公務員隊伍日益精英化,現有收入相比一些壟斷國企、外企并無競爭優勢,且升遷機會與薪資上升空間均有限,“所謂權力尋租,只是極少數不法官員的專利”。
現狀
上海官員收入鄉鎮比市里高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黃澤民曾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總結上海的公務員差距現狀為,市里比區里低,區里比鄉鎮低,鄉鎮又比街道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越往基層單位,越承擔具體的招商引資和創稅職能,由此帶來不菲的超額績效獎勵。在部分區縣,初級干部單此一項可增收五萬甚至更多。
新聞延伸
浦發銀行人均年薪36萬
兩市14家上市銀行已全部披露年報,這些上市銀行的員工薪酬排名也隨之浮出水面。記者翻查數據發現,浦發行去年的員工人均薪酬達36.67萬元,在14家上市銀行中排名第一。
緊隨浦發行之后的是中信銀行和興業銀行,去年這兩家銀行向員工支付的人均薪酬分別為24.3萬元和24.22萬元。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的人均薪酬分別為23.18萬元和22.60萬元。與上述中小股份制銀行相比,工行、建行、中行3家國有銀行的人均薪酬水平稍顯遜色。工行去年支付給員工的人均薪酬為6.92萬元,在14家上市銀行中排名墊底。建行和中行的人均薪酬分別為9.11萬元和15.38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