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父子風波:積蓄多年暗流終爆發!
因商標侵權、終端控制權而引發的雙星內部爭斗愈演愈烈,主角是三位雙星元老:68歲的中國鞋王、中國第一代企業家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下稱雙星集團)總裁汪海與兩位在雙星集團也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銷售平臺高管劉樹利及韓俊芝。
汪海的想法是要統一管理雙星品牌。他說,過去靠雙星發展起來的代理,現在是各干各,為了區域和小團體利益,不管、不顧甚至損害雙星名牌的發展。
劉樹利及韓俊芝則堅決把持雙星品牌代理權。韓俊芝稱:“我們在這個市場,已經投入3個多億的資金,僅貸款就貸了1個億。自己也是一直是把經銷雙星品牌當成百年大事來做的。做雙星品牌的信念堅定不移。”
爭執
在11日下午召開的“雙星市場改革真相新聞發布會”上,汪海表示,不管遇到多大困難決不回頭,堅決推進市場改革,一定要解決工廠、代理商、連鎖店三個利益體整合的問題。
對于上述調整,汪海表示,品牌如果再不集中統一管理,雙星名牌就會四分五裂,甚至毀于一旦。汪海稱,雙星每一次改革都是為了品牌發展,不是為了哪個人,“我現在這個年齡,完全可以不去得罪人,走到哪兒大家都當‘老爺子’一樣招待,包括我個人有困難需要錢,大家出于報恩都能給我,就是劉樹利和韓俊芝在這方面也能做到”。
韓俊芝是雙星集團成都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下稱成都雙星)CEO,也是濟南雙星經貿有限公司董事長。韓俊芝16歲進入雙星,從1973年入廠至今已經35個年頭。韓俊芝說,這些年她一直充當雙星及汪海的馬前卒和救火隊員。而成都雙星董事局主席劉樹利從1985年轉業到雙星,1996年開始擔任集團營銷平臺高管十余年。
他們的公司正是這個事件的導火索:即控股濟南雙星和成都雙星51%的股權,究竟是給雙星集團控股還是給雙星名人控股。
名人實業是雙星鞋業的接盤者,汪海是第一大股東。因此,這個質疑也被提升到了國有資產私有化的高度。
“雙星鞋業由青島雙星(7.44,0.45,6.44%,吧)股份公司轉至雙星名人,這是完成了供應鏈的剝離,現在又想完全控制終端。汪海一貫的家長式作風,在他的心目中,雙星就是汪海,汪海就是雙星。”在雙星工作22年、現任濟南雙星副總經理的施運文10日對本報表示,“51%的營銷控制權,就意味著對終端人財物的充分調配權。自然也是對鞋業從制造到銷售的徹底控制。”
雙星集團則表示,“雙星名人公司代表雙星集團控股市場51%”的改革方案本來是由擔任市場整頓理順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的劉樹利提出、集團研究確定的。改革方案的總原則是:由雙星名人公司與市場代理進行重組,市場代理在雙星名人公司參股,干得好的市場代理可以在雙星名人公司高層任職,而改革到了他們頭上,他們就出爾反爾。
韓俊芝說,“汪海家長制慣了,一貫強勢,認為從我們這里開刀會比較容易。加上濟南雙星、成都雙星占據了雙星集團營銷渠道的一大半。”
在韓俊芝看來,正是上述分歧直接導致了雙星集團解除成都雙星品牌授權。
不過,雙星集團稱,解除成都雙星授權是因為成都公司也是在經營雙星品牌的同時,背著集團搶注了和集團DBSD名稱相同、圖案相似的dbsd商標,生產經營自己的品牌;并且利用集團給的“可以使用雙星商標”的特殊政策,排擠集團其他企業生產的產品,限制集團一些性價比較高的產品進入西南平臺。
但韓俊芝說,“我們沒有侵權,只是有些做法不妥而已。當時為了市場開拓的需要,向國家商標局申請裝飾圖標。當時汪海是默認的。而且我們當場也表示,注冊下來的商標交給雙星集團,當時王增勝等5人在場。”
雙星集團在4月11日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成都公司和濟南公司“空手撈銀子”,成都公司在依靠雙星名牌發財掙錢的同時,對雙星名牌早就存有“二心”,對“翻牌”早就做了準備,是“蓄謀已久”。
等待政府協調
雙星集團內部文件顯示,集團不會再把“雙星”等商標的使用權授予成都公司或其他任何一個地區性代理。
韓俊芝表示,他們不會讓步。“已經建立的雙星銷售網絡付出了我們全部的心血,改制之后,這成都雙星和濟南雙星兩個公司已經成為我們個人企業。”韓俊芝說。
雙星集團稱,1999年汪總裁讓利、給政策,果斷提出的“對市場一線進行賣斷改制”的重大決策,使國有的經營公司從集團的下屬企業改制變成了民營代理,“如果沒有那一次汪總裁冒著”國有資產流失、坐牢、受處分“的風險主動進行的市場體制改革,就不會有雙星名牌的繼續發展,國有資產也不會保值增值,更不會有包括成都公司在內的一大批國有公司經理轉為雙星名牌代理后成為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
對于名人實業,雙星集團稱:“名人公司是雙星集團下轄的子公司,它不是哪一個人的,而是以汪總裁為代表的30多年來為雙星品牌發展做出貢獻的廣大骨干的,是國有參股、集團工會參股、是青島市委、市政府根據汪總裁對青島市的特殊貢獻所進行的特殊獎勵。”
2007年10月12日,青島雙星制鞋業務資產轉讓項目在青島市產權交易所掛牌。11月8日,青島雙星鞋業 “由于項目掛牌公示期間沒有新的買家”,按規定轉讓給名人實業。根據公告,制鞋業務資產轉讓實施過程與雙星名人整體改革一并進行。知情人說,這是青島市國資委默許的對作為第一代企業家的汪海及其創業者的一種回報方式。
韓俊芝說,汪海是國有集團公司的管理者,雙星是國有品牌,這件事情肯定要反映給國企監管部門來解決。
3月中旬,成都雙星聯合其在西南地區的5家經銷商,向青島市委書記閻啟俊遞交了 《關于雙星事件的緊急報告》,要求繼續經營雙星品牌,拒絕由名人實業對其控股。
韓俊芝稱,他們得到青島國資委的反饋是,一家人的事情,還是要坐下來解決。對于汪海急剎車的做法,國資委認為這樣做,對于市場,對于網絡,是不妥當的。“一個半月以來,國資委在協調這個事情。也肯定了我們對于雙星品牌的貢獻。”
“汪海總裁說我們是有野心、有預謀、早想翻牌,事實上我們就是因為忠誠度太高,改制之后一直只做雙星一個品牌,沒有自主品牌,現在連退路都沒有。”韓俊芝說,“現在確實需要考慮自主品牌。也許要一切從頭做起。”
雙星之爭是老子和兒子的歷史遺留問題
“雙星之爭”的雙方分別是68歲的中國鞋王、雙星集團總裁汪海;西南雙星銷售平臺高管劉樹利及韓俊芝。
汪海始終認為這次的事件是劉樹利、韓俊芝背叛了自己。當時的汪海和劉樹利,甚至以“父子”相稱。之所以會遭到“背叛”,源于雙方在商標權、渠道控制權上近乎不可調和的矛盾。
商標權成生死線
首先遭到西南雙星質疑的,是汪海這些年逐漸用俗稱的 “小鳥型”、即汪海個人姓名拼音首字母“W”型商標逐漸代替了兩顆星圖案的雙星商標。
“這是為了凸顯自己的影響力,弱化原來的國有商標“雙星圖,讓國有的雙星打上他濃厚的個人色彩”,此前,劉樹利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多次表達過這樣的意思。
記者從雙星集團拿到的文件顯示,青島雙星集團于2002年2月注冊了“雙星名人”,2003年,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受讓了該商標,至今,“雙星名人”四字商標的所有權仍在雙星集團。
2007年3月,商標被轉讓給青島雙星名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此后,汪海任總裁的雙星集團花了200多萬,從他自己任大股東的雙星名人買回了商標的使用權。
而根據記者拿到的一份有效期從2007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為止的授權書中聲明,成都雙星可以使用“DBSD”商標,并允許生產、經營服裝、小商品、體育用品系列產品。西南雙星據此認為,雙星集團無權單方面終止授權。而雙星集團則表示,西南雙星背著集團,注冊生產自己的品牌,早已違反了規定和協議,因此收回授權合情合理。顯然,能否繼續獲得雙星商標的使用權,幾乎已經成為了西南雙星的生死線。
是誰早有預謀?
曾經看似一團和氣的雙星集團似乎早已涌動著暗流。2007年末,雙星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青島雙星(000599)宣布,將旗下的鞋業資產轉讓給這家實際掌控在雙星集團的高層,以及汪海手中的民營公司。在劉樹利、韓俊芝的眼中,這成了汪海欲一步一步打造自己個人的鞋業王國的“鐵證”。
雙星集團也指責成都雙星和濟南雙星“早有二心”。雙星集團總裁秘書朱寧告訴記者,成都雙星在經營雙星品牌的同時,背著集團搶注了和集團DBSD名稱相同、圖案相似的dbsd商標,生產經營自己的品牌。在濟南雙星剛剛改制后不久,韓俊芝就以個人名義于2004年7月23日,在第25類鞋、服裝等商品上,背著集團申請注冊了自己的“安邦捷德”商標,并背著集團私自生產經營了超出集團商標許可范圍的鞋油、牙膏、牙刷等生活日化用品。
雙星名人控股為隱形MBO?
讓汪海方面不忿的是,雙星集團給了西南雙星極為優惠的條件,根據雙方之間簽訂的商標許可合同,成都雙星不僅能夠在西南地區銷售雙星產品,還可以自行生產銷售帶有“雙星”、“DBSD”等商標的服裝和部分鞋類產品。
而汪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西南雙星還千方百計打壓集團的產品,銷售自己生產的商品,導致集團的產品很難進入西南市場。
西南方面的意見認為,汪海看中的就是西南雙星的渠道資源,欲將其并入雙星名人。更有分析認為,雙星名人控股渠道,實質就是汪海的隱形MBO。在記者采訪的不少人中,有相當多的人表示:“從雙星鞋類資產被剝離,就能看出汪海的想法,這次的事情,更牽涉到國有資產的流失問題。”據悉,目前青島國資委已召集當事雙方進行協商。
記者據此向汪海求證時,汪海哈哈大笑,搖頭否認。
對話汪海
記者:“很多人都認為,您把‘W’型的商標突出,是為了弱化國有的雙星圖標,涉嫌造成國有無形資產的損失?”
汪海:“‘W’型商標,走的是高端路線,一些比較高級的產品采用。原來的兩顆星的雙星商標,走的是低端路線,這只是我們集團在這兩個商標上具體分工不同而已。”
記者:“但畢竟您現在是雙星名人的大股東......”
汪海:(還沒等記者說完,汪海就補充道)“我不是雙星名人的控股股東,雙星名人沒有人絕對控股,里面還有國有股和工會股,雙星名人不是我一個人的。”
記者:“不過您現在作為雙星名人大股東,卻用這家民營企業去控股渠道?”
汪海:(汪海再次打斷了記者的話)“這些都是歷史遺留問題”,說著,汪海連連擺手,表示自己時間有限,不能再接受記者的采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