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乏制約企業發展 百萬年薪折射陜北求賢急
陜北“煤王”高乃則在本屆西洽會上發布“英雄帖”,開出百萬年薪招聘高級管理人才。高薪納賢的背后,折射出目前陜北企業高管人才的緊缺局
面。
人才缺乏制約陜北企業發展
近年來,榆林一些煤炭企業迅猛發展。在加速度擴張的同時,高級管理人才的匱乏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業內人士稱,這些煤炭企業暴富之后,“成長”的煩惱也更加突出。
高乃則的陜西興茂侏羅紀煤業鎂電有限公司總部位于府谷縣。這家以煤礦起家的公司,10年發展總資產就達到了30億元,在業界被稱為陜北“煤王”。高乃則的公司在西洽會上開出百萬年薪招高管后,幾天時間就收到218份求職簡歷。
昨日,高乃則的秘書陳毅平電話里告訴記者,應聘者中不乏在大型國有企業里從事高級管理工作的人才。陳毅平說:“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新上的項目多,不少部門都缺管理人員。”
陳毅平稱,不但“興茂”公司缺少高管,榆林許多快速發展的企業都缺少高管,這在榆林是個普遍現象。
本屆西洽會上延安市的聯絡員、市商務局的趙偉表示,延安的一些企業也出現了高級管理人員匱乏的問題。
要多招一些“儲備”起來
據陳毅平介紹,“興茂”公司目前已把高管招聘的范圍從全省擴大到全國,不但要招急需的人,還要多招一些“儲備”起來,為企業今后發展提前做準備。“我們要招聘一部分,提前‘儲備’一部分,再單獨培養一部分。”陳毅平說,公司已經制訂出長期的人才規劃,還在西北大學委培了一批學生。“興茂”公司的做法,透露出高擴張企業在人才方面“捉襟見肘”的無奈。
對于“興茂”公司以百萬年薪應對高管人才“青黃不接”的做法,一些業內人士分析,這么做不失為一個大膽而又有效的舉措。不過煤炭市場畢竟還有地域差別,每個城市的具體狀況都不同,所以外地招聘來的人不見得能一下子就適應陜北市場。因為一個企業的管理需要團隊配合,不同地域的人在觀念上難免不發生碰撞,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才能否融合本土團隊,實際效果還需要等待市場的檢驗。
第一代“煤老板”開始退居幕后
提起陜北企業出現高管人才荒的問題,西洽會榆林市的聯絡員、市商務局惠建寧坦言,煤炭企業的第一代老板已經很難擔負起現代企業的管理工作了,企業發展速度快、新增項目多,必須加快引進職業經理人,讓以往掌控企業的“家族”引退幕后已成必然趨勢。“很多靠煤炭起家的老板沒有多少文化,往往靠家族式的管理,但已適應不了這么快的發展。”惠建寧稱,盡管他們沒文化,但引進人才的意識都很強。
據了解,由于一些“煤老板”文化程度太低,往往連基本的管理也漏洞百出,甚至個別“煤老板”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完整。這些“警示”使“煤老板”開始關注起企業規模與管理能力匹配的問題。
惠建寧稱,引進高級管理人才背后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榆林不想做資源枯竭型城市,近幾年開始轉化產業發展模式,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延長能源消耗服務年限,逼著靠資源起家的企業逐步向綠色環保型企業轉化。資源型企業開始涉足原本不太熟悉的綠色環保型產業,必然要大量招聘相關高級管理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