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傳奇:從作坊企業到行業內全國第一
一個只有12戶人、12頭牛,資產不足4000元的作坊式街道企業,經過10多年努力,成為了全國最大的“以竹代木”室內裝飾套裝門專業生產商,這就是重慶星星套裝門有限責任公司黨總支書記劉傳清率領員工干出的輝煌戰績。
當這位年過七旬、曾患過癌癥的瘦小老人,登上“2007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的領獎臺時,他堅毅的目光、話語中樸實的激情,無不深深感染了現場觀眾。
人們在他身上看到:只要肯奮斗,奇跡就會降臨!
開發新產品:“以竹代木”技術獨領風騷
在40年前,重慶星世界創業實驗室()星套裝門有限公司只是一個資產不足4000元的磨面社。此后,公司開始制作油扇、竹筷、木筷、竹門簾、竹窗簾等產品。
1983年,公司創始人劉傳清帶領科研人員成功開發出竹材碎料板,之后,公司投資18萬元建立了一個竹材開發研究所,長年從事以竹代木產業的研制開發。
1989年,公司研制成功了一次成型竹碎料及纖維空心板,該技術被權威機構認定為國內首創。
經專家認定:這種空心板的獨創性在于中空為方形,而且采用平壓法壓制,把中空結構的方式用在竹門板上,不但節約竹材,減輕重量,而且還有隔熱、隔音的效果。同時,竹材的強度比木材強,采取中空結構的設計工藝,增強了門板的力學強度,使其不會變形。
為了不斷推出新產品,形成規模化和產業化,重慶星星套裝門近年來先后對竹材纖維加工工藝進行重大改進:研制成功適用于竹材的專用膠粘劑;發明了滾動式進出熱壓裝置;改進了熱壓工藝;創造了新型脫膜技術;實行了全新的模具化生產;采用了國內先進的全自動覆膜生產設備;引進了國外先進的全自動封邊竹木機械;研制成功自動噴漆生產線;發明了樹脂漆自動控溫裝置;使用燙印技術,用于線條裝飾;通過與設備廠商和專家的合作,為企業量身定做了各種流水線機械設備和配套設備,保證了竹材套裝門規格尺寸的標準化,提升了工藝質量和技術要求……先進的“以竹代木技術”,獨領市場風騷。
利用竹產業:走農業產業化之路
重慶星星套裝門公司在大力發展竹材套裝門過程中,清醒地認識到必須建立原竹生產基地,要邊辦企業邊抓農業,發展竹材套裝門,帶動一方經濟,形成了市場、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鏈。
從2000年初始,星星公司在三峽工程水土保持、退耕還林、保護生態的政策支持下,先后建立了竹材生產基地近20萬畝。由于栽種竹材成本較低,所需人力不多,不必精心施肥和細心照顧,一家農戶在貧瘠的土地上栽一畝竹子,一年就可獲純收益600元。
為此,重慶星星公司在開縣的溫泉、大進等30多個鄉鎮建立竹材生產基地近20萬畝,每年竹材產量近30萬噸,帶動當地農民增收3760萬元,節約木材15萬平方米(相當于1.8萬畝成熟林的采伐量)。
其實,用竹材代替木材加工生產室內套裝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創舉。竹子的生長周期短,二三年即可成材,五年期成竹不砍伐會死掉。在重慶的三峽庫區,也就是重慶星星公司的周邊地區,盛產大量竹子,不斷的消耗和種植有利于維護自然生態環境;而且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降低生產成本。特別是星星公司通過竹材套裝門生產,以工業帶動農業產業化的模式,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一舉多得,引起業界關注。
重慶星星公司憑借“產、加、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新格局和新模式,先后獲評重慶名牌,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獲得國家“星火獎”、中國竹文化“金獎”等。
建基地修廠房:實現規模化升級
星星公司利用竹材為主要原料研制開發的室內套裝門,由門頁、門框、門套三大件組成,具有三大特點:一是不變形、隔音、隔熱、安裝一步到位,容易維護保養,經久耐用;二是產品為綠色環保產品,無毒、無污染,經中國環境標志委員會認證,是符合國家標準III的環保產品,并通過ISO9002-2000質量認證;三是款式新穎、品種齊全、風格獨特。
為了突破規模化生產這個難題,重慶星星公司先后在巫溪縣、萬州區建立了基材生產基地,在開縣白鶴工業園區,征地287畝,投資1.8億元,建設三條年產200萬套的現代化套裝門生產線,年產值可達8億元。
據預測,到2010年,星星公司年產值可達10億元,實現利稅7500萬元,利潤8500萬元,可提供5000個就業崗位,每年收購竹材20萬噸,農民年賣竹收入可達6000萬元,節約木材60萬立方米。
- 上一篇:小小茶葉 實現創業夢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