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涌入安徽引發人才跳槽熱
上周,平安人壽保險公司安徽分公司人力資源部的朱愛華和薛方被派往深圳的平安金融培訓學院(該公司內部叫“平安大學”)參與學習,她們培訓的課程是PEOPLE鄄SOFT系統。按照培訓計劃,她們將學習諸如職業技能的基本課程,然后根據工作業績而后再不斷學習諸如管理技能等。而在平安人壽保險安徽分公司,目前幾乎每月都有新任職員派往“平安大學”學習相關工作技能。平安人壽保險安徽分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為了盡快讓人才適應公司發展,讓員工有一個職業生涯升級平臺已經成為平安應對眼下的人才跳槽一個有效的“解”。安徽財經大學有關保險專家介紹,目前隨著安徽壽險市場主體的不斷增加,壽險業內人才流動加速,保險公司只有不斷通過有系統的培訓體系,加速人才成長,這樣的公司才能破解“人才門”問題。
新公司不斷入皖引發人才大流動
新公司的不斷涌入為保險業內人才流動提供了機會和平臺。據有關資料透露,目前安徽市場新增主體的90%以上人才來自同業公司。2006年,安徽壽險公司是6家,而到2008年底,安徽壽險公司將可能達到20家,目前已經超過12家。2006年,安徽產險公司不到10家,而現在這個數據已經翻番。
新公司的涌入為保險業內人才流動提供了土壤。有關信息顯示,原先的6家老壽險公司都受到了人才流動的困擾。中國人壽、平安、泰康、新華等公司在去年底,很多部門的人才都出現了流動現象,“人才荒”也一度出現。比如安徽某大型壽險公司,因為主要部門的人才流動到另外一家新籌公司,結果引來80多人的整體流動,目前該事件已經上升到司法上的糾紛;另外一家壽險公司因為同業的挖腳,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出現了120多個人才的出走。這些人才的出走,使得該公司一度工作上陷入被動。
自主培養通道破解“人才門”
“我們平安保險公司一直以來就被業內稱為‘黃浦軍校’,所以人才被挖腳現象非常普遍,但我們有一個自主快速的培養人才通道,所以目前還是人才濟濟。”3月28日,平安保險集團品牌宣傳部副總經理盛瑞生向記者介紹,今年是平安20周年,平安將在總結發展的基礎上,加速研究平安人才的職業成長路徑。
據了解,平安在2000年就開始關注壽險行業的人才成長問題。此后,平安成立專門部門立項研究人力資源的供給問題,后來在研究很多國家著名企業的人才供給模式后,在中國是第一家保險公司創辦企業大學——平安金融培訓學院。平安金融培訓學院教研二部副總經理陳勁說,目前平安金融培訓學院的新任職的干部都有一個系統的培訓課程,這些實戰性的課程能夠讓平安的新任職干部快速成長。
“由于公司有一個快速的培養人才通道,我們雖然出現人才流動,但公司業績不會下降。”剛剛上任的平安壽險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平安壽險中西部總經理趙福俊說,安徽公司作為平安中西部成員,也遇到了“人才門”問題,因為這和目前中西部壽險業發展背景有一定關系,畢竟中西部省份壽險業成長性高,所以新增主體多,人才流動加速,但是作為一個保險人,應該考慮職業規劃,不能成為“保險蟑螂”。趙福俊表示,今年平安安徽公司對三級機構的布點和農村保險市場的發展以及人才的培養,總部都將給予大力支持。
“保險公司競爭力就是體現在人才上,所以對于未來的激烈競爭,保險公司應該考慮到用一個區別于大學培養的‘學院派’模式,自主嘗新出一套適合人才成長的培養模式,儲備大量人才,這樣即使出現人才大規模流動,也不會‘慌’。”安徽大學有關人力資源專家表示。
- 上一篇:重視人才仍需“定格”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