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通用網址 營銷與品牌保護兩不誤
開始正視現實、入鄉隨俗的戴爾正在進行劇烈轉變。不管結果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戴爾在中國展開的渠道試驗正在牽動全球PC產業的神經。
三月的北京,天空稍有陰霾,匆匆而來的邁克爾·戴爾看上去有些勞累。這位戴爾公司的創始人3月20日來到中國。除了每年例行公事之外,他這次來華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向外界傳遞戴爾擁抱傳統地面渠道的信號和決心。
如果在以前,這類事情發生在邁克爾·戴爾身上自然有些不可思議。從創立至今,戴爾公司憑借獨一無二的直銷模式成為了全球最大的PC(個人電腦)廠商,創造了一個業界傳奇。現在,這個高高在上的直銷巨頭在不斷降低高度,開始與它以前不屑一顧的地面渠道展開親密接觸。
戴爾用新動作告白自身轉型的同時,也為PC業界帶來心靈的巨大震蕩和困惑:過去兩年,不僅是聯想、神舟等PC廠商在悄悄試水電話直銷業務,就連手機、襯衫等行業也掀起了一股學習戴爾直銷模式的熱潮,而直銷領袖戴爾自己卻反其道而行之。
而此時,也正是戴爾進入中國市場十年之際,它卻在渠道模式上進行了徹底的自我否定。這種劇烈動作的背后,戴爾究竟有什么難言的苦衷,又隱藏著怎樣的欲望和野心?
王者被超越
邁克爾·戴爾在中國悄然度過了他復出一周年的紀念日。對于他而言,這一年也許是他創業以來遇到的最為艱難的一段時光。
去年3月21日,由于戴爾業務連續幾個季度不能達到預期,華爾街的投資人終于失去了耐心,他們一腳踢開戴爾前首席執行官凱文·羅林斯,再度把創始人邁克爾·戴爾請了出來。
此時的戴爾早已內憂外困:連續曝出的負面新聞讓品牌遭到巨大創傷,銷售增長和利潤率在逐年降低。同時呈現負增長的還有客戶滿意度,市場地位還被惠普超過,失去了PC老大的寶座。
最近,戴爾公司發布的財報顯露出邁克爾·戴爾的“復蘇”計劃并不一帆風順:2007年第四季度的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45億美元增長到160億美元,但凈利潤只有6.79億美元,均攤每股收益31美分,同比下降了6.4%,未達到投資者預期。
受此影響,戴爾股價再度下挫,跌在19美元附近。自去年12月以來,戴爾股價已下跌了近3成。
與戴爾財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大競爭對手惠普由于筆記本銷量大幅增加,2007年第四財季(截止于1月31日)營收增長13%,達到284.8億美元,凈利潤同比猛增28%。戴爾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正在不斷被擴大。
戴爾依靠單純的直銷模式曾經奪得了PC老大的寶座。但是,成敗皆因蕭何,戴爾被趕下寶座也恰恰是因為這種直銷模式。
“戴爾直銷模式的效率確實遠遠超過惠普的分銷模式,但那只是在北美市場。”計世資訊總經理曲曉東告訴記者,“北美是直銷的天堂,這一點至今也沒被否認。”
隨著惠普、聯想等PC廠商在中國等新興市場的崛起,這種單純的直銷模式被證明了不能“一招吃遍天下”。
此外,由于個人消費產品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這種趨勢也使惠普所主導的分銷模式獲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間。盡管戴爾直銷模式在北美吃香,但惠普的分銷也同樣做的很好。
顛覆歷史的判斷
受次貸危機影響,戴爾賴以生存的美國市場還在不斷惡化,這進一步增加了邁克爾·戴爾“復興計劃”的難度和風險。
經濟學家預計,美國經濟可能將于今年陷入衰退。市場研究公司IDG也發布預測報告稱,2008年美國個人電腦市場規模將下降5%。考慮到美國市場占據戴爾收入的半壁江山,這些不利因素的出現無疑將使戴爾面臨更大市場挑戰。
連邁克爾·戴爾本人也沮喪地承認,未來幾個季度美國業務增長幅度可能會最小。
盡管如此,臨危受命的邁克爾·戴爾復出之后,仍然要進行打破宿命式的變革。他進行的最大動作,就是著手在全球范圍內對產品、管理和渠道展開調整。
邁克爾·戴爾過去一年的主要精力便是放在分銷渠道的拓展上。目前全球范圍內同意銷售戴爾電腦的各類零售商超過1萬家,幾乎囊括了沃爾瑪、家樂福、百思買等全球性連鎖零售巨頭。這一數字在以前幾乎為零。
不過,華爾街分析師對戴爾的渠道變革依然感到不滿,他們用“步伐慢得像蝸牛一樣”來形容戴爾變化的速度。實際上,他們和投資人一樣,雖然看到了戴爾必須面臨的轉變,卻并不清楚這個直銷巨人走向分銷的艱難和復雜。
很難知道,要從訂單和生產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競爭力中走出來,融入龐大的分銷體系環節,轉變為一家隨個人消費市場需求而快速應變的企業,這對于企業傳統的文化、管理模式以及構架來說是個如何巨大的挑戰。
一些意外插曲自然會難以避免地發生。最近,戴爾被迫關閉了在美國的150多家體驗中心。這些體驗中心剛開設不久,大多設在美國中心城市。作為戴爾公司實施分銷策略的第一步,這些體驗中心曾經為戴爾帶來巨大的關注度,但也帶來了高昂的成本。尤其在現有直銷體系下,這種體驗店所帶來的銷售拉動并不明顯。
各種跡象表明,邁克爾·戴爾緩解危機顯然還需要更多時間。
中國老三的尷尬
戴爾已經意識到,美國本土不能支撐收入和利潤的此時,必須增加海外市場份額,才能達到增長預期。
目前戴爾在其他新興市場的銷售增幅達到41%,其中近一半的收入來自于“金磚四國”(BRIC):也就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其中,市場容量占“金磚四國”之首的中國市場對戴爾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
IDC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市場PC出貨量從2006年的2935萬部增至3684萬部。聯想占28.8%的份額,惠普緊隨其后,市場份額為10.7%,而戴爾市場份額僅為可憐的7.6%。
在過去多年,僅憑借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本土企業聯想就具備了收購IBM電腦的實力,惠普也同樣在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十年堅持直銷模式的戴爾在中國卻一直處于第三名的地位,與聯想、惠普差距甚大。
“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更適合復雜多樣的銷售模式。個人用戶的消費方式、支付方式和購物心理傾向于分銷,但是大客戶其實更適合直銷。”曲曉東解釋說,過去兩年,聯想、惠普在中國都建立了針對大客戶的直銷體系,戴爾的優勢已經被取代,它必須轉向分銷,才可能獲得與聯想、惠普同樣的快速成長。
中國試驗
基于中國市場的地位以及戴爾目前在中國PC排名老三的尷尬狀態,邁克爾·戴爾將渠道變革的主戰場放在了中國。
“中國是全球最有活力和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邁克爾·戴爾透露說,去年戴爾在中國市場的增幅達54%,戴爾從中國采購了價值180億美元的部件和配件,采購額為計算機廠商之最。“今年的采購額將增至230億美元。”
因此,與美國不同,戴爾堅持在中國各大城市開設大量體驗中心。目前數量已近50家,而且還在不斷擴張中。戴爾更傾向于與不同的分銷渠道建立合作。去年9月,戴爾和中國最大家電分銷商國美達成協議,全面入駐國美500家店面,今年將擴展到900家。
戴爾大中華區總裁閔易達(Amid Midha)透露說,戴爾在中國的銷售覆蓋城市將從去年的45個擴張到今年的1200個。除了自身直銷隊伍和國美外,戴爾還將在商用電腦市場推行渠道合作的銷售計劃。
不同于此前單純展示產品的“網上銷售推廣商服務供應商”,新推的渠道合作銷售計劃將允許渠道直接銷售戴爾商用電腦。通過這種方式,戴爾將可能直接收編以前大量存在的“灰色渠道”。
記者還從國內最大分銷集團神州數碼內部了解到,目前戴爾已經與神碼展開了幾輪分銷合作的探討,目前還沒有任何合作的消息公布。此前,香港上市公司偉仕控股也曾曝出與戴爾簽約分銷的消息,不過這一消息最后也被戴爾否認。
開始正視現實、入鄉隨俗的戴爾正在進行劇烈轉變。不管結果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戴爾在中國展開的渠道試驗正在牽動全球PC產業的神經。戴爾模式最終向何處去,這個爭論話題也將頻繁被業界關注和掀起。
鏈接
戴爾直銷模式是戴爾直接面向消費者出售PC,而不通過零售商和系統集成商。戴爾直銷模式通常有兩種訂購模式,一種是網上訂購,另外一種是電話訂購。通過電話或者網絡,客戶選擇自己喜歡的機型后,按照戴爾的訂單流程進行提交并最后確認。客戶支付相關費用后,會收到戴爾總部郵寄過來的PC.戴爾直銷模式的“零庫存”和“低價格”優勢讓惠普、聯想和宏碁等PC商競相模仿。
- 上一篇:為了奧運廣告營銷 新浪不惜陳彤離職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