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去東部捕獵本地人才
在向東部發達地區輸送了大量畢業生后,教育大市西安現在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經過鍛煉的、有經驗的人才召喚回來
4年前,一本名為 《中國城市批判》的書廣為流傳,書中說,西安人的生存狀態是古老的城墻,封閉而保守。西安原來遍地都是讓外地垂涎三尺的人才,但那些從校園里畢業的年輕人,都選擇離開西安,這座城市的競爭力何以為繼?
當地人用“孔雀東南飛”一語來形容西安人才外流現象。2000年初,溫州市政府官員率領了一個500人的龐大招賢團來到西安,一次招聘1700多名人才。在招聘人才方面,溫州人顯得財大氣粗,高薪、住房等條件一應俱全,讓當時的陜西人看得目瞪口呆。
“長期以來,西安的軍工、科研和高校一直是自成一體,是國家政治的需要,而不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地一位學者說。西安現擁有高等院校40余所,國內重點科研所30多家,然而改革30年來,西安地區的經濟發展卻嚴重滯后,在15個副省級城市里,2005年西安市經濟總量排在倒數第二位,而工業增加值一直處于倒數第一位。在這種情況下,陜西省出現人才過剩,大批人才“東南飛”。
人才外流不是西安市政府所樂于見到的。當這座城市逐漸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產業發展需要大規模人才時,如何扭轉人才外流慣性,無疑將考驗當地官員的智慧。
“我們的工作是協助高新區政府到外地引進人才。”盧夏平說。2005年,盧夏平和他的朋友創辦的博泰咨詢如今是西安市高新區企業的人力資源供應商之一。
西安市高新區和盧夏平所關注的并不是那些剛走出學校的大學生,在盧夏平看來,并非所有的高學歷者都能稱之為 “人才”,“應屆畢業生西安并不缺,現在比較缺的是可以帶領團隊的資深從業人員。”盧夏平認為人才的基本判斷標準是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并在一家公司工作時間超過一年半時間,同時外語比較熟練。
此時,西安的各種優勢也開始逐漸吸引了大批投資者的眼光——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西安的土地、人力成本相對較低,而且能源豐富,科教實力雄厚。
盧夏平說,現在西安最缺少的是電子、房地產等行業的人才,從個人發展空間來看西安還是有吸引力的,比如說,北京、上海的資深工程師,到西安的公司往往可以做項目負責人。盧夏平的公司和西安高新區政府簽有協議,從2005年開始,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協助政府舉辦招聘宣傳活動。下個月,他們的目的地是蘇州。
2008年1月23日下午,陜西省新一屆政府班子舉行記者見面會,陜西省省長袁純清又一次面對了有關人才外流的問題。袁純清說,陜西省人才外流的狀況已經得到根本性的扭轉,應該說已經到了一個基本持平的狀態,甚至現在還有人才回流的情況。
在此之前一個月,西安市政府組團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招聘,由西安市30家大型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提供700多個工作崗位,當地媒體稱,這次招聘會是西安市政府首次以政府組團的方式“招賢納士”。此舉頗有些效仿當年溫州市政府率企業代表團來西安招聘的意味,為期兩天的招聘會共有1064名學生與西安招聘單位達成了意向,在這些達成意向的學生中碩士以上學歷占90%。
盧夏平的同事薛海富說,現在他們公司引進的和有意向來西安就業的“人才”,大都是老家在西安,或者西北地區。如果是從小到大一直在沿海地區讀書、就業,這類人現在來西安的興趣并不大。
一些西安的民營企業找到盧夏平,這些民營企業大都有千萬元規模,開始面臨內部管理、財務制度等種種制約因素,希望能通過引進人才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但很多企業和職業經理人的融合并不盡如人意,“往往面臨觀念上的沖突,還需要一個雙方互相適應的過程。”盧夏平說。
- 上一篇:加大投入培養產業化微電子人才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