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營銷的“獨木橋” 上還是不上
自從2001年申奧成功以后,各類企業的奧運營銷大戰就開始打響,基于奧運理念的商業運作此起彼伏,企業無論規模大小,無不希望搭乘奧運快車,一時間奧運營銷成為最熱門的營銷關鍵詞,奧運營銷大比拼由此也拉開了帷幕。
面對百年難遇的機會,看看以往的奧運營銷成功案例,營銷策劃者自然很難抑制內心的激動之情,唯恐錯過奧運盛宴。于是各種奧運概念接踵面世,奧運指定產品、奧運概念產品、奧運主題大賽,所有的營銷活動都要跟奧運沾上邊,扯上關系。然而,“奧運”是萬能的靈丹妙藥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據一些數據顯示,曾經贊助過奧運會的144個合作伙伴和贊助商中,只有約30%的品牌被用戶記住曾經為奧運埋過單,大多數品牌被淹沒在幾乎泛濫的“奧運營銷”大戰中。奧運營銷如何操作?如何才能產生最大的投入產出比,以避免成為奧運營銷敗筆,顯然值得營銷操盤手仔細考量。
顯然,奧運資源是有限的,不是誰都能在這塊大蛋糕上咬下一口,企業規模實力、業務方向、營銷策略等都將影響企業對奧運營銷的投入。經濟實力強的企業因有資金保障,自然可以大手筆操作奧運營銷活動,而對于中小企業則很難真正跟奧運扯上邊,即使沾邊,在“泛濫成災”的奧運營銷大軍中,你能制造多少亮點?盲目跟風,最終都不會有好的結果。與其去擠千軍萬馬蜂擁的奧運營銷“獨木橋”,何不另辟蹊徑尋找適合自身的營銷策略和方式呢?
中國如此之大,世界如此之大,營銷策略繁多,能做的文章多的很,網絡營銷、電影營銷、事件營銷、電話營銷,營銷的策略林林總總,總有適合你的策略和方法,而其中的關鍵則是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有多少米做多少飯。
曾經看到的一個故事或許能對大家有所啟發。現在商場打折相當普遍,而一家深圳的商場打折的廣告牌上卻寫著“100元買110元商品”,而不是像別的商場那樣寫成“100元賣90元”,最后盤點,這家商場的銷售額比別的商場高了不少。前者似乎是9折,但事實上并不是9折,其獲取利潤要比后者高1%,而這1%就是這廣告牌帶來的。一點點營銷創意帶來的就是利潤的增長。
到處都是營銷的舞臺,哪里不是營銷的戰場呢?
- 上一篇:看準商用市場 三星中國重構營銷體系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