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欲打造新臺資聚集區
今年福建省“兩會”期間,該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傅圓圓等向大會建議:在泉州打造中國大陸新臺資聚集區,進一步擴大海西效應,為建設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作貢獻。
新臺資聚集區建設萬事俱備
傅圓圓等代表在《關于在泉州打造臺資聚集區的建議》中表示:目前,泉州建設大陸新臺資聚集區時機已經成熟、條件已經具備。
首先,臺灣產業正在加快向祖國大陸轉移。與臺灣一水相隔的泉州,成為臺商矚目的一方熱土。其次,泉州具備聚集臺資的現實基礎。泉州交通條件好,境內深水良港眾多,是祖國大陸聯接臺灣距離最近、區位最佳的港口之一。居住在臺灣的泉州籍同胞有900多萬人,人文優勢突出。泉州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民營經濟相當發達,完全有能力承接臺灣產業轉移。再次,泉州打造臺資聚集區取得初步成效。構建了“海博會”、“鞋博會”、“農洽會”等一批有效的載體平臺。建立臺商投資服務機制,對臺商投資從項目洽談到投資建設、從開工投產到經營運作,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和個性化服務。引進臺資大項目取得突破。2007年,全市新批臺資企業55家,合同利用臺資3.63億美元,實際到資1.18億美元,打造臺資聚集區初顯成效。
新臺資聚集區將實現雙贏
傅圓圓等代表認為,在泉州打造中國大陸新臺資聚集區,充分體現了兩岸合作雙贏的主旨,并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繼續支持加快設立泉州臺商投資區。建議省委、省政府盡快協調廈門市整合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支持促進泉州設立臺商投資區。
二是支持設立對臺金融合作試驗區。建議省政府支持泉州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臺商協會的溝通和協調,爭取在泉州設立對臺金融合作試驗區,降低臺資金融機構進入泉州金融市場門檻,允許臺資企業入股泉州商業銀行等城鄉金融機構,允許臺灣金融企業在泉設立分支機構,發展保險、租賃、財務、信用擔保、證券、創業投資等現代服務業。幫助泉州爭取中央金融政策支持,如在泉州相關商業銀行試辦對臺離岸金融業務,允許對臺小額貿易以人民幣核銷,先行建立兩岸貨幣流通管理和清(結)算機制,推動泉州商業銀行到臺灣設立分支機構并開辦國際金融業務,促進泉臺金融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是支持設立對臺旅游合作先行區。在海峽西岸旅游區建設中,支持泉州推進泉金旅游航線健康發展,確保泉州市旅游協會與澎湖縣旅游發展協會簽署的《建立旅游市場合作和交流關系協議》得到切實落實;支持泉州規劃建設泉臺旅游合作區,建立健全泉臺旅游互動合作機制,整合泉臺旅游資源,聯手開辟旅游線路,打造海峽旅游品牌,促進泉臺旅游業雙向對接。同時,支持泉州把赴金、澎旅游拓展到周邊省份乃至全國各地,努力把泉州打造成赴臺旅游的重要通道。
四是支持建設海峽兩岸直接“三通”便捷通道。支持泉州發揮與金門、澎湖貨物直航優勢,吸引臺灣物流企業和航運公司來泉投資,共同打造泉臺航運物流中心。以石井、深滬被列為對臺小額貿易試點為契機,支持泉州建立泉臺自由貿易區、海峽兩岸共同市場泉州先行區。支持泉州航運企業與臺灣企業聯合組成海運、航運公司,推動泉州港與臺灣高雄、臺中、基隆等港口結成港口合作聯盟,探索建立泉臺航運交流促進機制,推動泉臺直接通航健康發展。加快建設泉臺直接往來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和服務體系,積極探索泉臺人員、貨物直接往來的新途徑,力爭泉州晉江機場作為對外開放口岸和對臺包機空中直航預備航線,待條件成熟時開放為對臺直航空港口岸,努力把泉州建設成為海峽兩岸直接往來的便捷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