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時超:開發西部的先行者
張時超的創業之路走得有點跌跌撞撞、步履蹣跚,但是面對著困難和失敗,張時超從來沒有停止過自己前進的腳步,而是總結經驗,尋求突破點,期待著下次的起航;張時超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北方農民,但是他卻以開拓和冒險的“牛仔”精神率先踏入了中國西部開發的潮流,成為了民營企業家開發西部的先行者
張時超,魁梧的身材,黝黑的皮膚,笑起來一幅憨厚的樣子,但是這個典型的北方農民在2005年卻做出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在新疆阜康市一次性買斷10000畝荒地50年的使用權。
有人說他瘋了———寸草不生的荒地買來做什么?有人說他高明———建房、燒磚,將來賺不完的錢,但是張時超卻說,他只是想種地,只是想讓這萬畝荒田長出綠油油的麥苗、黃燦燦的麥穗和白花花的棉花。
尋求致富之路
1977年,由于家境貧困,剛剛小學畢業的張時超就被迫放下了書包,走上了街頭,賣起了氣球、冰糕、電池等小商品,做起了小買賣。受盡了貧困磨難的張時超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擺脫貧困,走上致富之路。
在消息閉塞的農村,經濟窘困的張時超卻堅持訂閱《致富報》,以搜集致富的信息,探索致富之路。從16歲,張時超就開始探索創業:在庭院里養殖食用菌、在河南省的鄉間試驗種植哈密瓜。1984年,國家為了大力發展企業而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當時中部地區很多人由于堅守落后的思想觀念和缺乏冒險精神而錯失良機,但是年僅18歲的張時超卻大膽嘗試,建起企業———罐頭廠,主要加工生產和銷售水果罐頭。
由于管理經驗匱乏和市場經驗欠缺,張時超苦心經營了6年之久的罐頭廠,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張時超說,雖然他的第一次創業失敗了,但是卻讓他的社會經驗成熟了。面對著幾十萬的債務,張時超并沒有放棄,而是冷靜地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努力探索市場的規律,尋找新的創業契機。
1990年,蟄居在家的張時超在蒜價連年下跌、蒜農銳減的情況下,準確地預測了蒜價即將走高的趨勢。1991年,張時超開始經營大蒜生意,果然沒有超出他的意料,蒜價在接下來的幾年連續攀高。幾年下來,張時超不僅還清了貸款,而且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張時超說,這是他事業的起點,不僅驗證了他所總結的市場規律,而且樹立了他的信心,積累了資本。從此之后,在市場的大潮中,張時超順應市場行情,步步為營,穩扎穩打。
1992年,積累了一定資本的張時超又開始尋找新的挑戰:經營企業,建立了一個用來儲藏新鮮水果的冷庫。隨著交通的發達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藏的水果逐漸失去了市場,而農村的建筑市場日趨火爆,1999年張時超開始涉足建筑行業。管理的科學化和先進技術的引進,不僅豐富了張時超的閱歷,而且也讓他獲得了贏利。
挺進西部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時超來到了新疆。他發現那里天空蔚藍、空氣清新,但是卻人煙稀少,土地荒蕪,聯想到內地耕地缺乏、人口密集,張時超萌發了利用中部豐富的人口資源開發新疆荒地的想法。在此想法的驅使下,張時超對新疆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據他了解,新疆被稱為“中國土地最大的后備庫”,現有1000萬公頃的可耕地仍未開發,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2005年,張時超正式注冊成為了“西部牛仔”,開始了他的農場主生活:招募工人、買大型機械、打水井、架天線、撒肥料、播種子……張時超帶領著他的工人在荒蕪的原野上開始了他們新的征程:一口口水井冒出了清澈的甘泉,一排排電線桿樹立于荒原之上,一把把的種子被播撒在泥土里……
如果說美國的西部牛仔象征著浪漫,令人遐想,張時超的“牛仔”生涯卻充滿了艱辛,令人卻步。前期投入所需資金和所面對的困難都遠遠超出了張時超原本的設想:打造一口能灌溉500畝地的水井,就需40萬元;購買一臺大型機械就需30萬元;土地堿性太大,改良起來非常困難;新疆晝夜溫差太大,初來乍到的張時超很難適應……但是望著千百年來一直裸露的土地漸漸冒出了綠色,彰顯出人的足跡,被新疆的日照炙烤得越發黝黑的張時超卻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2006年,張時超開發了1500畝土地,棉花等農作物長勢喜人,平均500畝棉花創收500000元。2007年,張時超銳意進取,將土地面積擴大為3000畝,但是天有不測風云,恰逢新疆歷史以來降雨量最大的一年,加上氣溫低,棉花有的不開花,有的開了花也不結果。總之,2007年張時超損失慘重,新的創業之旅還沒有起航就遭到沉重的打擊。
然而,面對挫折,張時超并沒有喪失信心,依然滿懷希望。張時超說,農業與別的產業不同,雖然它投資大,成本回收慢,還會受到天氣等非人為因素的影響,但是它決不可能會失去市場,而且隨著中國耕地面積的銳減,土地的價值將會越來越重要,農業的地位將會越來越突出。明年張時超打算繼續擴大荒地的開墾面積,加大工人的遷入量,此外,他還打算與當地已初具規模的荒漠高效生態產業基地合作,采用他們先進的科技和理念,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創新的經濟模式,在提高產出能力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環保的雙贏。
為了避免農村的孩子像少年時代的自己一樣因貧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已走上了致富之路的張時超在河南省玉皇廟鄉資助著3位貧困生和1家困難戶。2007年,張時超正在積極與新疆阜康市政府商洽,計劃從明年開始每年支助10位當時的少數民族學生。如果一切進行順利的話,從明年開始每年將會有10位少數民族的青少年因張時超的資助而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
的確,張時超的創業之路走得有點跌跌撞撞、步履蹣跚,但是面對著困難和失敗,張時超從來沒有停止過自己前進的腳步,而是總結經驗,尋求突破點,期待著下次的起航;張時超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北方農民,但是他卻以開拓和冒險的“牛仔”精神率先踏入了中國西部開發的潮流,成為了民營企業家開發西部的先行者。
- 上一篇:何恩培 10年后成億萬富翁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