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今年企業職工工資要增17% 城鎮新增就業45萬
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17%以上、全省城鎮實現新增就業45萬人。3日,全省勞動保障工作會召開,省勞動保障廳將在今年完成八項重點工作,件件都是貼近民生的惠民之舉。
NO.1
新增就業45萬人
2007年省勞動保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就業再就業工作創近年來最好成績。全年預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45萬人,有17.8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解決“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9萬人,幫助22459戶零就業家庭的22520名成員實現了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3.26%,低于4%的年度控制目標。全省的就業局勢總體保持了穩定。
2008年的目標是全省城鎮實現新增就業45萬人(其中,創業就業10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5萬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NO.2
培訓12萬失業人員
我省去年全年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0.5萬人,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16.7萬人,創業培訓6017人,有3078人通過培訓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創造就業崗位10773個。全年參加職業技能鑒定人數超過18萬,新增技師5770名,高級技師398名,總體比上年增加23%。全省技工教育蓬勃發展,高級技工學校達到13所,技師學院9所,在校生人數達到12萬人,近三年招生人數以15%的速度遞增,畢業生就業率繼續保持在95%以上。
今年我省將組織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12萬人,創業培訓3萬人,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培訓16萬人,新培養技師和高級技師6000人,職業技能鑒定20萬人。
NO.3
調整養老金春節前后到位
去年我省預計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500.4萬人(城鎮企業職工307.5萬人,機關事業單位73.9萬人,退休人員119萬人),同比增長2%;基金征繳161.2億元(企業養老保險征繳143億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征繳18.2億元),同比增長21.8%。連續三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人均增加260元,增幅達到41.5%。
今年全省城鎮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要達到526萬人(其中,城鎮企業職工333萬人,機關事業單位職工74萬人,離退休人員119萬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0萬人,被征地農民做到應保盡保。基金征繳收入191億元(其中,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170億元,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20億元,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收入1億元)。同時還將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調整向參加工作早、具有高級職稱和繳費年限長的人員傾斜,并且確保在2008年春節前后將調整后的基本養老金發到企業退休人員手中。
NO.4
增加醫保試點城市
2007年我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到400.4萬人,同比增長13.1%;基金征繳35.3億元,同比增長10.1%。太原、陽泉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不到兩個月參保人數已達到52.2萬人。
2008年全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要達到572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參保357萬人,城鎮居民參保140萬人,農民工參保75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征繳收入43億元。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在太原陽泉啟動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力爭擴大到3-5個市。
NO.5
失業保險參保者達299萬
2007年我省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298.7萬,同比增長3.1%,基金征繳為7.73億元,同比增長27%。連續兩年提高失業保險金標準,月人均增加164元,增幅74.2%。
今年我省失業保險參保人數要達到299萬人,基金征繳收入達到6.7億元。
NO.6
個體工商戶參加工傷保險
去年我省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24萬和103.1萬人,同比增長11.8%和5.2%;基金征繳分別為5.25億元、0.38億元,同比增長38%和33%。
2008年全省工傷保險參保人數要達到245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85萬人),基金征繳收入6.2億元。把建筑施工企業的擴面工作作為重點,做好中央駐晉和省屬企業、鞏固煤礦和非煤礦山企業的參保工作,積極推動餐飲、商貿、住宿等服務業參加工傷保險,全面啟動事業單位工傷保險,組織開展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的試點工作。逐步將國有企業老工傷人員納入統籌管理。
NO.7
勞動合同簽訂率97%
2007年我省繼續推進勞動合同制度三年行動計劃,在縣級以上勞動保障部門全部建立了勞動用工備案制度,
今年我省要全面貫徹實施《勞動合同法》,健全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建立勞動用工信息數據庫,實現對勞動合同簽訂、履行等情況的動態監管,年底力爭實現各類企業與勞動者普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依法規范和確保勞動者勞動報酬和社會福利權益不受侵害。我省勞動用工備案率要達到50%以上,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7%。
NO.8
企業職工工資增長17%
去年我省進一步加強了對企業工資分配的宏觀調控,并對國有企業改革中勞動關系處理進行了積極的規范和指導,基本解決企業工資歷史拖欠問題。省政府在2006年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的基礎上,2007年作了再次調整,平均增幅12.2%,在全國的排名由22位提升到15位。2007年我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預計超過2萬元,同比增長18%。
2008年省勞動保障部門指導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力爭用較短的時間,在所有已建立工會的企業,普遍建立集體協商制度。在未建工會的非公有制中小企業集中的區域,建立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制度,引導職工民主參與工資分配。進一步改革國有企業工效掛鉤辦法,抑制壟斷企業工資的過快增長和行業間工資差距的擴大,對規模以上國有企業的工資總額加強監管,建立企業經營者收入與職工收入掛鉤的制度。全面落實最低工資制度,全面推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17%以上。
- 上一篇:法定節假日加班費小幅增加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