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導向型鞋企面臨轉型困境
就在溫州的企業家感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沉重壓力之時,遠在珠三角地區的中小企業家也正處于同樣的壓力之下。根據亞洲鞋業協會的一項統計數據,2007年前三季度廣東已經有千家造鞋及配套企業關門歇業。一場真正的困難襲擊了珠三角的這個制造業重鎮:根據統計,目前東莞鞋子產量約占全國25%,占全球產量10%。
這一數據震動了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眾多中小企業。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告訴記者,溫州發展已經遇到了瓶頸,目前的發展速度已經從浙江前列退后到了后幾位。
企業家感受到的困難在兩大出口地具有很強的相似性: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出口損失、CPI攀升帶來的成本壓力、日漸上漲的土地、人力成本讓產品利潤大幅降低。
周德文分析,溫州具有“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產業集群化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區域經濟的低成本、大規模擴張,但現在已經顯露出了幾大弱點。主要表現為: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產品單一、產業趨同化嚴重;技術老化、水平低下;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等方面。
周德文認為,要解決出口導向型城市目前遇到的困難,政府引導十分重要。他介紹,目前中小企業獲得政府社會幫助較少,因此政府要改善中小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并制定實施中小企業的發展規劃。周德文介紹,“中小企業負擔仍然顯得過多,各種稅費構成中小企業外在負擔一般占銷售收入的3%左右,中小企業大都不堪負擔。”
更重要的工作是提升品牌和技術。周德文分析,“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經濟體制的轉軌和經濟發展的轉型過程。政府要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盡快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加快技改步伐,實現從數量擴張到品質競爭與效益提高的轉變。”同時,他還建議政府要為中小企業擴大國際市場提供幫助。
事實證明,政府的積極引導措施將取得明顯的效果。在寧波,雖然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也讓企業受到了影響,但問題顯得輕松的多。寧波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丁海濱副局長介紹,寧波外貿順差很大,而且出口對外量大面廣,出口商品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但是過去幾年寧波政府著力引導企業轉變增長方式,采取的措施恰恰包括加強研發、建設營銷網絡創立品牌,引導拓展歐美等地不同市場等措施。
丁海濱介紹,措施已經對出口企業發生了影響。比如品牌建設,經過三年引導,不少打出自有品牌的寧波企業已經初具規模。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承認,寧波企業的情況比溫州好的多,一個重要原因是寧波成規模企業多,打出的品牌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