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基本醫療保障和基本養老保障辦法出臺
昨天從杭州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備受矚目的《杭州市基本醫療保障辦法》和《杭州市基本養老保障辦法》,日前經市委市政府批準正式出臺,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實施。
《杭州市基本醫療保障辦法》將原獨立運作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老年居民醫療保險、城鎮少年兒童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員醫療困難互助救濟和非參保人員的醫療救濟等制度整合到基本醫療保障一個制度框架內,并對有關內容進行調整完善。全文共分10個部分,72條。
《杭州市基本養老保障辦法》根據現行政策規定進行調整完善,將原獨立運作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農民工“低標準繳費低標準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征地農轉非人員“低標準繳費低標準享受”基本養老保險、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鎮老年居民生活保障等政策,整合到基本養老保障一個制度框架內,全文分8個部分,80條。
兩個《辦法》所搭建的兩個制度框架,將建立一個沒有漏洞、不留空白的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從制度安排上解決好全市老百姓特別是困難群眾、弱勢群體、低收入階層“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問題,為全市老百姓構筑一張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安全網”。
關鍵詞 困難人群 醫保
目前杭州市區有5198名困難家庭成員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從制度設置來講,這部分人群已納入了參保范圍,目前尚未參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醫療保險繳費標準過高,困難人群參保不起;另一方面是困難人員發生的醫療費用,民政部門可按規定給予一定的困難補助。
因此,這次政策調整將法定勞動年齡內的困難家庭成員以及重癥殘疾人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新農合的保障范圍,其中城鎮戶籍人員納入城鎮居民醫保,農村戶籍人員納入新農合,由各級財政按規定全額補貼其應繳納的醫療保險費。預計2008年需補貼450萬元。
同時,對持有有效期內《杭州市困難家庭救助證》或二級及以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其個人應繳納的醫療保險費由原以省社平工資的60%為基數繳納9%,調整為政府全額補貼。此項政策調整,預計市財政每年需增加支出約250萬元左右。
關鍵詞 困難人群 養老
對困難人員參加養老保障,將實行分類對待。
一是持《困難家庭救助證》的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以上城鎮老年居民參加城鎮老年居民生活保障,持證期間個人免予繳費。目前此類人員共有800人左右,政府每年需補貼336萬元。
二是持《困難家庭救助證》的城鎮戶籍法定勞動年齡內的人員,允許參加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個人按本統籌地區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5%繳納保險費,財政按15%給予補貼(其他參保人員個人繳15%,財政補5%)。目前此類人員共有3438人,政府每年需補貼412.56萬元。
三是持《困難家庭救助證》的農村戶籍人員參加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個人按5%繳納,財政補貼15%(其他人員個人繳15%、財政補5%)。目前此類人員共有1170人,政府每年需補貼140.4萬元。
關鍵詞 農村居民 養老 醫保
這次政策調整,在全市范圍內作了統一規定,允許農村居民參照城鎮個體勞動者繳費辦法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另外,按照“城鄉統籌、一視同仁、分類享受”的要求,對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本市農村居民,也允許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關鍵詞 農民工 醫保
目前,我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已覆蓋了農民工,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農民工的參保率普遍較低。據統計,目前農民工的參保率為30%左右。
為妥善解決農民工的參保問題,使農民工在杭務工期間享有基本的醫療保障待遇,在綜合考慮企業籌資負擔和農民工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我市制定了適合農民工特點的“低籌資、保大病、保當期”保障辦法。農民工醫療保險的籌資標準,由用人單位按當月參加農民工醫保的農民工工資總額為基數按月繳納3%。農民工個人不繳費。
農民工醫保不設置個人賬戶,普通門診不納入保障范圍,住院和規定病種門診的保障待遇與職工醫;疽恢。這樣的政策設置,符合農民工的實際情況,體現了農民工的特點,降低了參保門檻,有利于減輕農民工的負擔、擴大農民工的參保面、保護農民工的權益。
關鍵詞 外地員工 合同終止
原政策規定,非杭州市區戶籍從業人員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后,不能以個人身份參加醫保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這次政策調整,允許原在杭就業并參加市區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滿10年的非杭州市區戶籍從業人員,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后,以靈活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參保繳費辦法繼續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城鎮個體勞動者參保繳費辦法繼續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關鍵詞 城鎮居民 門診
原老年居民和少年兒童醫療保險辦法,主要是解決大病住院基本醫療保障,目前的老年居民和少年兒童籌資標準也是按此保障水平確定的。
這次政策調整,將門診醫療費納入保障范圍,籌資額度將根據保障水平的提高而適當增加。這次規定,少年兒童從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400元;老年居民從每人每年450元提高到900元。政府補貼不低于人均籌資標準的二分之一,其中少年兒童每人補貼250元;老年居民每人補貼500元。
關鍵詞 外地戶籍 學齡前兒童
原少年兒童醫療保險辦法,沒有將外地戶籍學齡前兒童納入我市少兒醫保參保對象。
這次政策調整,允許父母在杭就業并參加杭州市區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滿5年以上、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外地戶籍學齡前兒童參加杭州市區少兒醫保。由于這部分人數難以測定,如按1萬人測算,每年市財政需增加支出250萬元。
關鍵詞 城鎮非從業人員 醫保
我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已覆蓋了城鎮非從業人員,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一部分人員因繳費標準過高而未能參保。
為了解決好這部分人群的參保問題,這次明確城鎮非從業人員也可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其中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醫療保險費由參保人員按每人每年900元全額繳納;參加新農合的,與其他參保人員一樣,政府給予相應補助,做到一視同仁。
關鍵詞 住院起付標準
原醫保政策規定,除企業退休人員外,其他參保人員每次住院均設住院起付標準。在一個自然年度內,第二次住院按規定住院起付標準的75%計算,第三次及以上住院按規定住院起付標準的50%計算。
為減輕年度內多次住院參保人員的醫療費負擔,本次政策調整,規定參保人員一個結算年度內只承擔一個住院起付標準,住院起付標準按首次住院的醫療機構等級確定。
關鍵詞 門診定點管理 取消
原醫保政策規定企業退休人員和企業在職職工門診醫療實行定點管理,近幾年來,對此項政策反響較為強烈。
為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市里專門成立了課題小組,并邀請復旦大學衛生經濟學專家等一起進行了政策調研和測算論證。通過認真研究分析和廣泛征求意見,決定對企業參保人員取消定點管理模式。
經測算,取消定點管理后,醫;饘⒃黾又С3至5億元。但取消定點管理,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看病就醫,真正體現了對參保人員的公正公平、一視同仁。
關鍵詞“險種”轉換
此次政策調整,為切實保障參保人員基本醫療保障待遇,對法定勞動年齡內的參保人員,建立了不同待遇辦法的轉換通道。不過,為避免參保人員在患病時變更參加較高醫療保障待遇險種,對從參加相對較低待遇水平醫療保險轉為參加相對較高待遇水平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設置6個月的待遇等待期,在此期間按低保障水平的險種享受有關待遇。
對于從參加農民工醫保轉為參加職工醫保的,要求其必須在距退休5年前參加職工醫保,并連續繳納職工醫保費至按月從本市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后,方可按規定繼續享受職工醫保待遇。
關鍵詞 城鎮老年居民生活保障
原政策規定,參加城鎮老年居民生活保障人員的準入戶籍年限為25年,準入年齡男、女均為年滿60周歲。
根據群眾的愿望和要求,參照經濟適用住房和老年人投靠子女戶籍進杭準入年限的做法,這次政策調整為,準入年限由25年降至5年,準入年齡由男、女均為年滿60周歲調整為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從而大大降低了準入門檻,擴大了覆蓋范圍,使無保障城鎮老年居民老有所養的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根據市公安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調查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具有杭州市區非農戶籍5年以上、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沒有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員有7.84萬人,按現行的補貼標準,財政每年補貼資金將達1.41億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