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數字電視專業人才需求情況調查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廣電改革和市場競爭的多重推動下,上海市數字電視產業迅猛發展,伴隨而來的是對數字電視專業人才需求的不斷增長。作為一種新媒體行業,數字電視新的技術特征和運作模式對人才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高校目前傳統的新聞傳播教育所無法滿足的,人才需求與培養的錯位已成為制約上海市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本文以此為背景,選取上海市當前惟一的數字電視運營商為調查對象,采用發放問卷和深度訪談的方式,重點調查上海市數字電視人才的職業環境和各崗位對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希冀在數字電視專業人才培養和行業用人需求之間尋找契合點,創新新媒體人才培養模式,本項調查對全國數字電視業具有借鑒意義。
■一、本次調查的基本情況介紹
1.調查背景
以數字電視為龍頭的上海市新媒體產業發展迅速,處在全國領先位置。2001年,上海文廣集團成立了國內第一家專門負責數字電視業務的子公司——上海文廣互動有限責任公司(SITV),在我國率先開播數字電視。目前其擁有21套付費數字頻道,近600萬用戶,占國內市場60%的份額,已經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有線數字付費頻道集成運營平臺。2007年,上海將正式啟動10萬數字電視用戶的整體轉換,數字電視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之而來的是對數字電視專業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長。數字電視產業橫跨許多舊的行業和領域,在人才需求上具有高度的復合性。但目前上海高校的相關專業還是遵循既有的培養傳統媒體人才的教學模式,與數字電視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差之甚遠,人才需求與培養的錯位成為制約上海數字電視發展的一大瓶頸。那么,上海市數字電視人才的職業環境如何?他們應當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素質才能滿足數字電視行業的需求?這是關系到上海市數字電視發展戰略的重大問題,也是當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本項研究采用典型調查的方式,以上海市文廣互動有限責任公司為調查對象。我們所調查的內容包括數字電視專業人才職業狀況、各崗位人員能力素質需求狀況,以及員工對自身職業前景的期待三個部分。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發放問卷和數據分析為主,并對行業經理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度訪談。
。1)問卷設計
問卷設計的著眼點,在于了解數字電視行業對人才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需求情況,共有22個變量,包括數字電視專業人才的職業狀況、專業素質需求以及職業前景期待等方面。
(2)訪談
本調查對上海市文廣互動有限責任公司及其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進行深度訪談,了解公司在運營、人力資源管理以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第一手信息。 (3)調查施行
本調查于2007年3月21日實施,由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訪員通過郵寄方式進行訪問。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
■二、主要數據分析1. 數字電視專業人才職業狀況
(1)你的年齡
數據表明,從事數字電視的專業人員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18-35歲,并以25歲以上為主要從業群體。
(2)你的文化程度
數字電視從業人員的文化程度呈現集中紡錘型,以具備“大學本科”文化程度的中高等文化程度者為主體, 其次為“碩士”和“?疲ǜ呗殻蔽幕潭日撸案咧校ㄖ袑#被颉安┦俊倍驾^少。
。3)你所學的專業
有新聞傳播專業背景的從業人員占41.0%,計算機專業13.6%,經濟/財會專業11.4%,其余為市場營銷專業、電子技術專業、通信工程專業、企業管理專業等,其人員比例都不足10%。
(4)你現在從事的工作屬于
數字電視專業人才從業后,多以“內容策劃與制作”工作為主,其次是“市場營銷”、“技術研發”等工作,“企業管理”人員所占比例較小。
(5)你從事本行業的時間
在從業時間方面,從業時間不足2年的有47.7%,2—4年之間的有36.4%, 5—8年的有9.1%, 8年以上的6.8%?梢,在新興的數字電視行業領域中,絕大部分人員從業時間在4年以下。
。6)在擇業中,你更看重
在就業選擇因素中,超過半數的員工更看重新媒體行業遠大的發展前景,認為新媒體全新的傳播和運作方式會給個人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
(7)你到本單位的工作途徑
人才進入數字電視行業的途徑非常廣泛,通過“先實習后錄用”進入公司的員工最多,以“廣告招聘”、“人才招聘會”、“朋友介紹”途徑進入公司的員工也占有較大比例,而通過“組織調動”或“人才引進”等方式進入公司的比較少。
。8)你認為自己的專業特長在本單位是否得到充分發揮
專業特長是否得到充分發揮非常充分比較充分不太充分難以發揮百分比(頻數)3.3%(2)32.2%(19)59.4%(35)5.0%(3)合并后百分比(頻數)35.6%(21)64.4%(38)原因分析缺乏足夠的資源,好的創意方法不能有效的傳播38.9%(15)數字電視沒有成熟的運作模式,只能摸索前行33.3%(13)自己的知識結構無法適應新媒體的發展需要11.1%(4)自己對新技術、新觀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差11.1%(4)現有的人才管理模式存在問題5.6%(2)新員工較多,還未體現出實力0.0%(0)
該數據顯示出當前數字電視人才面臨的主要困境。作為新興媒體產業,數字電視打破了傳統廣電媒體的行業分工和產業鏈條,新的商業運作模式還未成熟,影響了該產業有效地獲取自身發展所需要的資源,這也從客觀上造成了員工難以發揮自身的創意和專業特長。此外,還有部分員工認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影響了對新媒體技術和觀念的把握。
2.數字電視人才專業素質需求分析
數字電視專業人才的能力素質需求是本次調查的核心,我們根據數字電視行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實情況,分為“內容策劃與制作”、“技術研發”、“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四類人員,分別面向員工和經理調查,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對比分析。(1)數字電視人才總體需求 崗位人數需求學歷要求內容策劃與制作體育娛樂節目編導1-5人本科攝像師1-5人?/高職/本科主持人1-5人本科技術研發系統工程師1-5人本科/研究生市場營銷市場銷售經理1-5人本科節目推廣1-5人本科企業管理部門、區域經理1-5人本科
可以看出,數字電視人才總體需求強烈,主要集中在內容生產和市場營銷崗位,學歷要求普遍集中在本科層次上,對技術研發人員的學歷要求較高,為本科或研究生學歷。(2)內容策劃與制作人員能力素質需求(1表示不重要,10表示十分重要)排序能力素質需求平均值1數字電視節目創新8.33332基于數字電視信息平臺的欄目內容策劃與執行5.83333熟悉數字節目生產流程5.00004數字設備操作4.58335內容的編輯制作4.16676信息平臺整體風格把握4.16677美術2.91678文案撰寫2.08339音樂1.6667
調查顯示,內容生產人員首先應當具備節目內容的策劃和創新能力。數字電視的最大特點在于節目內容的豐富與互動,人們對數字電視的期待值很高,這就要求數字電視的節目內容更精彩、可視性更佳、制作更精良!吨袊鴶底蛛娨晥蟾妗分赋,“內容缺失”是廣電系統內發展數字電視的最大瓶頸,節目內容同質化,與傳統電視沒有多大區別。這就需要從業人員敢于擺脫傳統思維的禁錮,大膽創新,生產出真正符合數字電視傳播特點和受眾需求的電視節目。
“熟悉節目生產流程”也是數字電視從業人員應當具備的能力。數字電視制播的高清化、網絡化、編碼傳輸、雙向互動等特點,變革了傳統電視節目的生產體系,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對制播方式和運作流程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此外,內容生產人員還需掌握“數字設備操作”和“內容的編輯制作”能力,但是一些員工在調查中表示“自己的動手能力不強,并且難以獲得實踐機會”。這一方面體現出員工的專業教育背景與實際工作存在一定落差,另一方面,也說明公司在組織人員專業技能培訓方面還有所欠缺。(3)技術研發人員能力素質需求(1表示不重要,10表示十分重要)排序能力素質需求平均值1 數字電視節目制播系統的維護及相關技術8.00002 熟悉國家廣播級數字視音頻標準8.00003 數字視音頻處理7.00004 熟悉數字版權管理系統(DRM)7.00005 數字電視節目上下載技術6.00006 數字網絡傳輸與通訊技術6.00007計算機編程5.00008 數據庫技術5.0000
調查發現,除了問卷中我們設計的選項外,數字電視企業還要求員工熟悉數字電視前端設備開發流程和MPEG-2/DVB相關協議,具有高速嵌入式系統的開發經驗和較強的產品開發管理能力。這顯示出該行業要求技術研發人員熟悉數字電視的整個制播系統,包括計算機技術、視音頻處理技術、網絡傳輸技術等,它們橫跨廣電、計算機、通信等諸多領域和專業。這也是數字電視與傳統廣電媒體在技術特征上的差異,可見,數字電視行業對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需求異常強烈。
技術研發人員還需要強調對數字視音頻標準的掌握。當前世界上開展數字電視業務較為成熟的國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數字電視標準,在技術研發、專利輸出、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占據優勢。從2006年開始,我國相繼發布數字電視的接收設備、接口、地面傳輸等20余項標準,開始為數字電視發展掃清障礙。作為該行業的技術研發人員,只有熟悉這些標準,才能明確研發方向、規避投資風險,為企業創建產品戰略規劃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持。(4)市場營銷人員能力素質需求(1表示不重要,10表示十分重要)排序能力素質需求平均值1品牌延伸與開發8.33332 信息營銷(市場調研、受眾/收視率分析、市場細分)8.33333 整合營銷7.50004 商業模式開發6.66675 數字電視產業鏈溝通(與產業鏈中節目提供商、網絡運 營商、數字終端制造/銷售商等的協調能力)5.83336 內容開發、創新5.00007資源調配5.00008 行業政策2.50009 數字設備操控技術2.500010 電子商務1.6667
對于市場營銷人員的能力素質需求,“品牌延伸與開發”、“信息營銷”和“整合營銷”非常突出。在一個新舊媒體交替、媒介競爭愈發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數字電視企業如何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市場營銷人員必須以消費者為核心和出發點,借助一切信息營銷手段了解數字電視用戶(潛在用戶)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建立完整的消費者資料庫(用戶檔案) ,從而建立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牢固關系,使品牌忠誠成為可能。還要對信息資源實行統一配置、統一使用,把所有營銷活動如廣告、促銷、公關、新聞、CI、包裝、產品開發等進行一元化的整合重組,讓數字電視用戶從不同的信息渠道獲得對品牌的一致信息,以增強品牌訴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此外,市場營銷人員還應具備良好的“數字電視產業鏈溝通”和“商業模式開發”能力。在數字電視的發展過程中,創設融合順暢的產業價值鏈和贏利的商業模式作用關鍵。與傳統電視相比,數字電視高帶寬、雙向互動的傳播特點造成媒體新業務層出不窮,它構建的產業價值鏈,涉及到節目內容提供商、網絡運營商、終端制造/銷售商等多個環節,進入了電視媒介的全面商業運作階段。為將這個價值鏈建成一個共贏的鏈條,數字電視的市場營銷人員需要創新商業運營模式,吸引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來共同滿足用戶的娛樂和信息需求,實現數字節目內容的衍生與增值,這也將是較長一段時期內整個數字電視產業探討的核心內容。(6)企業管理人員能力素質需求(1表示不重要,10表示十分重要)排序能力素質需求平均值1 熟悉國家數字電視產業政策7.50002 數字電視市場環境分析能力5.83333 資本運作4.16674 財務管理3.33335數字電視節目生產流程管理能力2.50006 數字電視產業鏈溝通(與產業鏈中廣電企業、網絡運營 商、數字終端制造/銷售商等的協調能力)2.50007 企業戰略管理1.66678 人員、資源調配1.6667
企業管理人員應當敏銳觀察本行業所處的地區和市場環境,準確分析、預判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及產業價值鏈的變化,并以此為基礎,對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步驟作出戰略性的布局和規劃,它是關系數字電視企業發展存亡的關鍵。該崗位在資金的管理和運作上也需要非常專業的素質,資金的配置、監管、運作效益最大化以及良性循環都將是實現預期投資目標的保證。
3.數字電視媒體員工職業前景期待
(1)你如何看待數字電視產業的發展前景
當被問及數字電視產業的發展前景時,超過半數的員工認為數字電視產業是廣電發展的一大機遇,勢必帶動整個傳媒產業產生質的飛躍。還有20.5%的員工認為數字電視會推動廣電產業的發展,但并不認為它具有里程碑意義。可以看出,員工在整體上對數字電視產業抱有較大信心,這與當前數字電視產業已經發展到較大規模,相關政策、標準已經逐步明晰,產業發展前景已經逐步明朗有著較大關系。
(2)面對這一新興行業,你有職業危機感嗎?
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員工對數字電視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也有超過八成的人員感受到了職業危機感,這主要來自他們對自身能力素質能否適應這一新興媒體形態發展要求的懷疑和不自信,而繼續教育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3)你對培訓、進修等繼續教育方式的態度是
有接近九成的員工認為應當通過培訓、進修等繼續教育來彌補自身能力素質的不足,然而只有一半左右的員工能夠得到這種機會。這說明數字電視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還比較滯后,無法保證員工的能力素質緊跟數字電視發展的步伐。當被問及“你認為最適合自己的進修方式”時,大部分員工選擇了“高技能經理的投入指導和培養”和“廣泛的新技術和管理技能培訓”,選擇“學歷教育”的只有一成。這說明大部分員工認為普通高校傳統的學歷教育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數字電視這一新興媒體的發展需要,他們更希望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得到指導和培訓。
■三、本次調查的建議
(1)以數字電視等新媒體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變化為導向,更新教育理念和培養目標。為什么新媒體行業對新聞傳播專業的畢業生持排斥態度?什么樣的人才才是該行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回答這些問題實際上就是要明確新聞傳播教育的理念和培養目標。[1]必須針對數字電視等當前傳媒新的類型、新的形態、新的結構、新的體制以及新的運作機制等進行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
。2)以數字電視發展的實際人才需求為依據,合理設置新聞傳播相關專業的課程,構建跨新聞傳播、計算機通訊、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教學平臺,培養適應數字電視發展需要的新型媒體人才,著重培養人才的創新意識、市場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3)校企聯合培養數字電視專業人才。高校擁有豐富的智庫資源和廣博的研究視野,能夠為員工和學生提供規范、系統的教學,而數字電視企業所擁有的運營和管理經驗也正是高校教學急需的鮮活案例,二者的有機結合是培養數字電視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高?赏扑]富有教學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對員工進行委托培養,而企業可以向高校提供學生實習基地,并適時提供合作項目進行共同研發。
。4)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根據傳媒特點,明確內容、技術、市場等專業崗位的晉級層次,解決專業崗位設置的層差問題,不僅為專業人才不斷實現自我突破打開空間,也要充分體現新媒體行業復合人才的培養特點,在傳統媒體相對隔絕的崗位之間打開可適度轉換的晉升通道。其次,應建立科學縝密的績效體系,強化目標管理,將單位的績效目標層層分解到各個崗位,部門主管要在每個考核周期前跟下屬共同制定績效考核計劃,在績效考核后進行績效輔導,在考核基礎上創新薪酬體系,針對不同崗位的特點創建多元、可變的薪酬模式,體現對外的競爭力和對內的公平性。
本論文獲得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優秀博士生培養基金資助注釋:[1]徐曉波.高校新聞傳播教育應以新聞傳媒發展變化為導向[J].今傳媒,2007-08. (王虎系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2005級博士生,山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師;嚴三九系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