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業應如何面對印度服裝產業崛起
如今,印度紡織服裝業已登上了國際舞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其還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如何把握好這次難得的機會,積極開拓印度市場,提升中國縫機產品的國家品牌形象,成為我國縫機業在"十一五" 期間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
那么在開拓印度市場的過程中,我國縫機企業除了要制造優質產品、強化服務之外,還需要關注什么?本文將為您一一介紹。
隨著印度等新興國際紡織服裝市場的崛起,不少國內縫機企業將拓展市場的目光投向了海外。然而面對市場機遇,一些關鍵問題不能忽視 --國內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在亞洲及非洲國家進行海外拓展時,尤其應關注當地政府以及我國對這些地區國家的政策和變化等。
相比世界其他地區,亞非地區國家的貿易政策調整幅度較大、較頻繁,而這也與這些國家自身特點不無關系。首先,近幾年,包括印度在內的相當一部分亞非國家市場發展迅速,同時由于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工業基礎薄弱,以及市場成熟度相對滯后等問題,當地政府政策頻繁調整變化也在情理之中;其次,即使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失衡,而較之發達國家而言,亞非地區國家的經濟失衡就更加明顯,因此許多亞非發展中國家的相關政策調整主要是為了對經濟失衡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
國家政策或法規的頻繁調整,并不意味著就無規律可循。事實上,亞非國家扶持本國基礎、支柱行業發展的基本政策不會頻繁變化,調整的也只是與之相配套的政策,因此國內縫機企業在開拓如印度等海外市場時應充分了解并時刻關注當地政府的相關政策以及選擇好合適的落腳點,對我國縫機企業在當地打開局面是有利的。
環保問題受中印雙方重視
中國縫制機械產品要順利打入印度市場,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節能、電子廢料(報廢品)的回收等,即涉及環保的相關服務問題。由于目前我國縫制機械產品的機電一體化進程、電腦部件運用尚處于起步階段,與節能環保相關的售后服務和技術培訓等還存在不足,而隨著印度縫機市場的不斷發展,印度政府是否會對于進口縫機產品的環保問題更加重 視呢?回答是肯定的。
近年來,印度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政策,這與印度在上世紀80年代受到世界環境保護主義所施加的壓力有關。
環境保護主義者認為,曾經有一段時期印度幾乎變成了世界工業垃圾的傾倒場。這些垃圾既有印度本國制造的,也有從其他國家運來的。世界環境保護總署印度分部負責人RamapatiKumar表示,由于印度勞動成本相對較低、環保法規不完善,因此在印度處理的電子廢棄物中大約有40%是由國外進口的。
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特別是1999年印度成為了《京都議定書》的簽字國以來,印度國內環保呼聲日益高漲。2001年,印度加大了對制造業企業的環保監控和管理力度,對企業的廢氣排放、節能設備的使用、工業廢渣的處理等方面都制定了明確、嚴格的規定和要求。
此前,由于日本、美國、德國和韓國等縫制設備制造發達國的知名企業已進入了印度縫機市場,并通過加大適應印度市場需要縫制設備產品的研發力度,推出節能環保的縫機產品等措施搶占了市場先機,挖到了印度縫機市場的"第一桶金"。由此可見,憑借環保、節能的優勢,我國縫機產品同樣能在印度市場擁有不錯的前景。例如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推向市場的GC672系列直驅無油自動剪線平縫機,就是一款具有節能環保特點的新型直驅無油自動剪線平縫機產品。GC672系列直驅無油自動剪線平縫機采用了微型伺服電機直接驅動上軸設計,可有效降低設備的噪音、振動,具有能耗低、無污染、操作空間大、操作方便舒適、生產效率高等優點。對于印度等新興紡織服裝市場來說,GC67 2 系列這樣的節能、環保產品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加之中國縫機產品優秀的性價比優勢,筆者相信,企業只要加強服務能力,提升品牌形象,產品就一定能在市場上獲得更高的市場占有率。
對于出口產品的環保問題,我國政府同樣高度重視,并不斷調整相關政策,出臺和逐步完善一些監管措施。今年10月,我國商務部和國家環保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出口企業環境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環境監管通知》) ,被譽為"綠色外貿",是我國繼"綠色信貸"、 "綠色證券"之后的又一項重要舉措。《環境監管通知》中指出,對于 違規企業,國家有關方面將視情節判罰該環保違法違規企業(特別是那些產品出口國外而污染留在國內,或出口產品價格不能真實反映社會成本,加劇貿易摩擦,助長貿易順差的不合理增長,給中國產品的形象造成損害的企業)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期限內,停止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
此外,《環境監管通知》中還聲明,在商務部收到有關污染企業的出口業務調查情況后,將根據《外貿法》的規定,不僅要停止該企業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期限內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還會將處罰決定下發到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由地方商務主管部門據此在相應期限內中止受理有關企業出口業務申請。
多項政策扶持印度服裝業發展
如前所述,發展中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現象,而這些國家在政策、規定的出臺和調整等方面都會對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進行有效調控,這也可以從印度近年來的相關政策中窺見一斑。
2006年,印度服裝出口促進局(AEPC)對外宣布,印度政府計劃在北部和西部各建立一個研發中心,為印度服裝工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在主持一個出口商大會時,AEPC總秘書長K.K.Jalan表示,"研發 中心建設項目的計劃已經完成,本財政年度的初步費用為8000萬盧比。"
此外,近年來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區人口就業壓力在逐年上升,印度政府調整政策扶持如盧迪亞納(Ludhi ana)等地區的服裝加工業的發展,以緩解就業壓力。AEPC總秘書長K.K.Jalan解釋說:"在2005-2 006財政年度,AEPC在不同地區的培訓中心和盧迪亞納中心共計培訓了5,500 人,其中大約40%是來自農村的女工。接受培訓人員大多數人已進入公司和企業,而有些接受培訓的人員甚至接到了兩三份工作邀請。AEPC希望在布班尼斯瓦、蘇拉特和坎普爾城等城市建立四個新的培訓中心,計劃培訓1萬名優秀的縫紉工和管理人員。"
而早在1999年,印度政府就啟動了對紡織服裝產業的扶持政策:即當地銀行為所有需要更新舊設備的紡織服裝企業提供低于普通商業貸款 7個點的專項貸款。這一政策對印度服裝業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在近5年內,印度服裝產業實現了飛速發展。
印度政府計劃未來兩年中在全國范圍內建立25個紡織服裝工業園,預計總投資為750億盧比(1美元約合 43.6盧比);每個紡織服裝工業園預計能夠吸引大約30億盧比的投資,建立這樣的紡織服裝工業園的成本估計在8 億~10億盧比。據了解,印度政府將為發展這些紡織服裝工業園基礎設施所需的4億盧比資金提供40%的補貼。
另據悉,為完成2010年的出口目標,印度紡織部出臺了一系列產業發展政策,以推動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其中一項包括10%的資金補貼項目和棉紗與紡織機器的低關稅政策。
而就政策扶持力度來看,印度政府的態度與中國的完全不同。我國對紡織服裝業的政策是以"優化和調整結構 "為主,而印度政府則是以 "扶持、促進以求得其發展"為主。
印度調整政策,加大力度扶持服裝產業發展,也將為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集體開拓印度市場帶來了巨大商機。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何燁女士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紡織服裝生產國,印度還擁有著13 億人口的強勁消費能力,加上國內寬松的國際貿易環境和迅速發展市場,巨大市場潛力,使其成為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集體開拓國際市場的首選。 "
選擇合適的落腳點拓展印度
印度是一個人口眾多,土地面積較大的發展國家。綜觀印度紡織服裝行業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印度紡織服裝企業眾多,但規模差別較大,多為中小型企業。印度眾多紡織服裝企業中,中小型企業約占60%,中型企業約占30%,而大型企業僅占10%左右,且均為外資企業,主要分布于班加羅爾、新德里、孟買等新工業園區。
根據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掌握的現有資料來看,目前印度紡織服裝產業的分布相對是比較均衡的,其分布特點也比較明顯。例如,印度針織服裝主要集中在蒂魯巴(Tirupur)、盧迪亞納(Ludhiana)、孟買( Mum bai)等地區;而梭織類服裝則主要集中在班加羅爾(Bangalore)、孟買(Mumbai)、德里(Delh i)、諾依達(Noida)、哥印拜陀(Coimbatore)、艾哈邁巴德(Ahmedabad)、印多爾(In dore)、加爾各答(Kolkata) 等地區。
印度已成為國際縫制機械行業市場的主要地區之一,選擇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或市場作為開拓印度市場落腳點,成為了眾多中國縫機企業跨國發展的關鍵。在此,筆者將對印度紡織服裝產業相對發達的城市進行簡單的介紹。
班加羅爾(Bangalore):始建于16世紀的班加羅爾位于印度南部,是印度第六大城市,人口52 0萬。班加羅爾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舊城以商業為主,新城以工業為主。班加羅爾不僅是印度重要的重工業中心,擁有機械、金屬加工等工業,還有傳統的地毯編織業、棉紡織、絲紡織和現代化的制革業,而且也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和鐵路、航空樞紐地之一,在印度的工商業、金融、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班加羅爾所在的印度南部地區集中了大量的服裝生產加工的企業,周圍可以輻射大量的服裝產地。
班加羅爾這座繁榮的現代化城市已經成為印度科學技術、職業培訓的中心,有印度的"硅谷"、"花園城市" 之稱。班加羅爾也是印政府工業投資的重點地區之一,是印度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便捷的交通狀況、發達的電子工業、良好的人文文化環境,以及國際化的城市風格,使得班加羅爾近年的紡織服裝生產大幅加速。班加羅爾的紡織服裝企業主要是一些國際型大企業。此次"2008中國縫制設備展示會·印度" 選擇在印度班加羅爾舉辦,也是充分考慮了當地的各項優勢。
孟買(Mumbai):孟買位于印度西岸,擁有吞吐量占據世界前六位的國際化港口,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城市。
作為印度的商業中心,孟買的稅收比率占據其國家的40%。孟買以出口棉花、棉織品、面粉、花生、黃麻、皮毛與蔗糖等產品為主,其出口額占印度對外貿易額的40%。孟買是僅次于加爾各答的工商業大城市,也是全國最大的棉紡織品交易的中心,這里生產的紗錠和織機均約占印度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孟買人口約為1300萬(截至2006年統計數字),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它貢獻了全印度10%的工人崗位。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便利的交通、良好的聲譽使得孟買成為印度紡織服裝生產的重要產區。
德里(Delhi):印度首都,人口約275萬(截至2006年統計數字),是印度最大的鐵路、公路與航空交通樞紐。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德里逐漸成為印度的工商業中心,棉紡織、毛紡織、食品,以及電子產品產量位居印度全國的重要地位。
在舊城區,德里保留有大量的小型紡織服裝企業,雖然勞動力來源充足,但工人勞動技術含量不高,企業生產效率較低;而在臨近的新德里,產業工業化水平較高,來自舊德里的工人經過培訓后,運用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產業發展迅速。
蒂魯巴(Tirupur):位于印度南部,是印度棉針織品的出口要塞,這里每年的紡織服裝出口額達到1 0多億美元。另外,蒂魯巴地區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印度紡織技術系列展覽會,在印度國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另外,由于印度北方市場的運作面臨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等方面的巨大壓力,因此不少服裝企業逐步向印度南部地區轉移。印度南部的哥印拜陀(Coimbatore)、埃羅得(Erode)、塞勒姆(Salem)、泰米爾 納德地區(TamilNadu),以及南部港口柯欽(Cochin),和東南部沿海的金奈(Chennai)地區將會成為未來印度服裝生產及出口增長的重要區域。
如今,印度紡織服裝業已登上了國際舞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其還將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勢頭,如何把握好這次機會,積極開拓印度市場,提升中國縫機產品的國家品牌形象,是我國縫機業在"十一五"期間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
3月29日晚間,公布2020年業績,總收益為15.394億元,同比減少28.7%;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毛利減少25.8%至8.607億元,毛利率減少4....
[詳細]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