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型人才與“王”字型結構
有一個比喻很生動: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可以有這么幾種類型,一種是“一”字型,意思是知識面很寬,什么都知道一些,但都是略知一二,知之不深、知之不透;一種是“I”字型,在一個專業上鉆研很深,了解得很透徹,但知識面很窄,不能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一種是“T”字型,知識面很寬,在某一方面也能深入鉆研,取得了一些成就,這是一種比較好的知識結構;最好的一種是“十”字型,不僅知識面寬,在某一方面能鉆下去,深入研究,有所建樹,而且還能冒出來,成為牽頭領路人。
從這四類人來看,第四類人才更符合信息化條件下部隊建設的需要。
有一種“王”字型的知識結構很形象:“王”字的上面一橫代表“正確的科學理論”,缺少這一橫,就是個“土”字,只能當“土老帽兒”;中間一橫代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缺少這一橫,就是個“工”字,只能去打工;下面的一橫代表“把握全局的能力”,沒有了這一橫,就是一個“干”字,只能是別人讓干什么就干什么,沒有自己的主見;中間一豎代表“道德素質”,缺少這一豎,那就是“三”,道德不合格,這個人在社會中就只能做“三等人”。
作為軍隊的組成細胞,軍事人才的知識結構和層次,對軍隊信息化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新時代的軍事人才,都要以高度的時代責任感,不斷提升知識層次,改善知識結構,爭取做“十”字型的人才,做“王”者,最起碼,不要做不合格的“三等人”。
- 上一篇:管理故事:肯德基特殊顧客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