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的國格:民族工業精神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千差萬別,作為生命個體之一,每個物體都有其最起碼的物格!人當然也不例外,人應該有人格。人格,意味著獨立,意味著尊嚴,意味著品質。沒有人格的人是得不到別人尊重的。同樣的道理,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社會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個體,格毋庸置疑,企業的品格尤為重要!企業的品格因為其自身的特點決定著其具有比人格更為凝重的意義!他是人格、商格、國格的凝聚體!而國格則是企業最高的品質表現!特別是當今社會,企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擔負著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興旺和發達的中堅!企業的國格是民族自強的原動力,也是企業昌盛和長生的應有之意。因此,企業除了起碼的商格之外,應該有國格,沒有國格的企業是品質殘缺的企業,也逃脫不了魯迅筆下的冷漠和麻木甚至衰敗,因為他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但是,放眼中國,眾商自問,能有這種意識的企業有多少!我們相信不會很多!
企業的國格,用通俗的話講叫“愛國”,實質上指的是民族工業精神,一種將社會責任納入發展規劃的高尚,一種把企業命運和國家的前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愛國精神,一種時刻以振奮國家經濟和民族自強為使命的品質,一種放眼全球的國際戰略眼光!這也正是胡錦濤書記的“八榮八恥”的第一條所體現的!其實這種民族工業精神的國格在近代史上就已經提出并發揚光大了,這樣的實例很多,無論是晚清重臣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的“洋務運動”,還是張騫、周學熙等實業家的“實業救國”思想,不可否認的都傾注著“工業救國、民族自強“的國格基調!其出發點無可非議,是值得贊賞的,但是卻不值得提倡,因為軍閥混戰和列強的侵略不可能讓這顆至高至純的希望升起!恰恰是現在這個和平年代所稀缺的!當武力無法湊效時,資本的傾銷便是唯一的侵略手段。
我們不想太多評論某些企業、某些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各種組織的思想和行為!但是目前的中國盡管發展迅速,但是那種稀缺的民族工業精神卻難尋蹤跡!或者說無法成為企業的應有靈魂!沒有了戰火紛飛、沒有了軍閥混戰、沒有了外敵入侵,我們現在的企業相比較近代實業,卻總缺點什么!這就是民族工業精神。面對這樣的現狀,我想反思是急需的!崇洋媚外的心態,購買視角的定視,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媚外引資,導致了整個大環境的惡化!同樣的招商,不一樣的政策!同樣的品質,卻不一樣的對待!有些地方天天喊口號:扶持民族工業,創造本土名牌,卻時刻踐踏自己諾言!這種行為和當年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恥辱又有何種區別!更悲哀的是這種行為出之我們自己之手!一個振奮民族、馳名世界的品牌需要所有的中國人共同努力和維護!別那些國格高尚的企業或企業家成為單打獨斗的悲情英雄!
作為一名中國人,作為一名中國企業員工,我們渴望在有國格的企業工作,朝思暮想,夢寐以求!我們知道一個有國格的企業才能鍛造品質優秀的員工,然而事實上許多企業的小我主義、本位思想讓我們絕望。就在這種沉悶氛圍之中我們聽到了一個鮮活有力的聲音!2006年3月14日,消費日報刊登了珠海格力電器股份公司總裁董明珠女士的“弘揚工業精神做強自主品牌”的報道,積極主張企業的“工業精神”,提出企業一方面在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方面多干實事,少說空話,長期作戰,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不僅要關注消費需求,更要關注消費者的根本需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用企業的力量推動社會發展和國家富強,讓行為對未來負責!企業必須擔負起興國富民的重擔!如果說董總的話還是那么意蘊含蓄的話,那么安徽新興格力銷售公司汪曉兵總經理把這種高尚國格表現的更為直接、更為淋漓盡致,在某次會議上,這位仁義勤懇的老總說出了“中國的企業必須要擔負起興國歷史使命,要徹底打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企業國恥枷鎖,自強自立,面向世界!”的寒心又撼心之言!如果所有中國企業老總、所有的政府組織、所有的中國人都有這種意識我們的祖國又怎能不富強!這句簡練的話語凝聚的精髓在于蘊含了真正的民族之魂!我想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要是中國人都應該有所感動,亦或慚愧!
無論董明珠總裁的意味雋永的“吃虧的工業精神”,還是安徽新興格力總經理的擺脫“華人與狗不得入內”企業國恥的宣言,還是方正總裁祁東風重申的企業民族使命,甚至亨達集團王吉萬的“健康企業”,無不時刻呼喚著企業的國格!這項關系民族振興、國家強大的重大工程,真的需要所有中國人來維護,獨木不成林,單琴難成華章!別讓這些有中國血性的企業家太孤單!在市場經濟中沒有理性的媚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漢奸”!我們熱烈呼喚民族工業精神的到來!
- 上一篇:管理故事:末位淘汰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