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工人銳減 咸寧企業直喊“招工難”
又有一名數控車床操作工辭職了。
近日,湖北咸寧市的大地釬具公司副總經理王國安心情沉重———今年公司已走了7名數控技工,再這樣下去,公司就得關門。
今年6月,公司花了200多萬元更新了8臺數控機床,廠里只有一人會操作。他們通過做廣告、網上發招聘信息等方式,最終只招到了十幾個人,哪料不到三個月就走了7個。
湖北銀泉維新紡織公司副總江行允說起招工難時也顯得有些無奈:“招工難已經讓我們麻木了!”從2005年開始,銀泉公司就開始鬧工荒。廠里常年缺少一線工人200多人,高峰時主機設備停開10%。
同銀泉公司一樣,咸寧市天化麻紡公司常年缺工近300人。
據了解,這幾個廠每個月都有工人離廠,每月都在招人,但招的不如走的多。
為何留不住人
為了改善工人的生產、生活環境,天化公司和銀泉公司這幾年想了很多辦法,提高工人的工資福利,一線工人收入一般月薪在1000元以上。天化公司還投資了幾百萬元的吸塵設備,在工人宿舍安裝了空調,工人的生產生活條件較之以前改變了許多,但為什么還留不住人、招不進人?
據銀泉公司副總江行允分析,如今,年輕人的就業觀念發生了變化,外出打工不僅僅為了賺錢謀生,還想見世面,長知識,學技術。因此許多年輕人往往到大城市里尋求機會。另外,隨著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農民生活有了很大變化,農村中很多年輕人不愿到相對較累的紡織行業當工人。而像紡織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工源主要來自農村。
當然,最主要的還應從企業自身中找原因,像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工資收入少等問題,影響了農民工的崗位穩定性。再加上一些企業用工不規范,尤其是服務行業和私營企業,想招就招,想辭就辭;既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也不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各種福利待遇基本沒有,員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這些都導致了招工難。
此外咸寧市這幾年的經濟發展很快,企業用工需求量大,農民工可以有更多的崗位選擇,也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招工難的一個原因。
路在何方
據咸寧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測算,未來十年咸寧需補充10萬勞動力,僅長江產業園就需5萬人。
“咸寧并不缺人,缺的是用工環境!”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葉振華一語道破天機。他認為,勞動力大量外流,是招工難的根本癥結。咸寧人不愿在本地就業,主要原因是本地環境不如外地,解決招工難關鍵是要改善勞動就業條件,吸引本地農民工到城鎮就業,把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化為產業工人。為此,要切實解決好農民工就醫、保險、住宿、子女入學等具體困難和問題;同時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
市經貿委主任張曉先也有同感。他認為,化解招工難的首要問題是改善就業環境,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把就業環境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位置上加以重視,要像招商引資一樣重視企業用工,引導企業合理調整勞動力工資水平,實行人性化管理,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有關人士認為,化解企業招工難還應當充分發揮職業院校作用,政府要引導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引導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推進校企聯姻、產教結合機制,為本地企業培訓更多的技能人才;統籌城鄉勞動力市場,用崗位留住人;改善勞動就業條件,用環境吸引人;破除二元社會壁壘,用“國民待遇”安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