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式”營銷看“因勢而變”
2007-11-01 15:26:56 來源:致信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在中國金融圈里,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先生頗引人注目,2007年9月26日在招商銀行臺州分行開業典禮上,我有幸感受“馬式營銷”。一場開業典禮被精心設計,引人注目,處處體現出招商銀行“因您而變,因勢而變”的經營理念。
臺州作為中國東部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和全國金融生態城市,“臺州現象”和“臺州模式”引人注目。經濟決定金融,繼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相繼落戶臺州后,招商銀行也闖了進來。金融同業競爭已進一步加劇,作為本土小法人機構的農村合作銀行,我們將如何應對?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合作銀行,我們具有人緣、地緣、商緣的優勢,可為什么一些客戶會棄我而去轉投他人懷抱?是客戶的喜新厭舊,還是我們的服務跟不上?與其埋怨客戶,不如抓緊改善服務。為什么我們辛辛苦苦無償代發各類補助款,卻落得個“只啃骨頭不吃肉”的處境?是上級的決策出問題,還是我們的機制出問題?實行一攬子捆綁式服務這符合市場經濟的精神,也符合社會大眾的需求,這樣的好事為何總是與我們擦肩而過?與其埋怨別人不通人情和官僚,不如抓緊改變綜合營銷策略。為什么我們的發展總是慢悠悠的?是我們已養成了得過且過的習慣,還是我們的考核機制不合理?與其埋怨機制的不靈活,不如抓緊時間先干起來。因為市場是動態的,一旦失去了,想奪回來難上加難。
總之,今日之農村,已非我們信合系統一家之天下,順勢而為方有作為。
我們要準確定位,細分市場。合適的才是有效的,貪大求全只能事與愿違。如一些集團公司多元化經營,資金需求量大,可抵押的資產又不多。我們不僅在資金上無法滿足,而且在管理上跟不上,風險控制更無從談起,若勉強去做心中無底。突破固有的思維定勢,學會適時放棄,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細分市場是大勢所趨,找準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精耕細作,我們才會活得有滋有味。
我們需要主動競合,鞏固陣地。市場是一塊蛋糕,每個競爭者都會拿刀切割。與其瞪著眼睛發牢騷引起眾人不快,不如設法多切些更為實在。戰國時代,列國紛爭,為逐鹿中原“合縱聯橫”應運而生,這值得借鑒,“遠交而近攻”不失為一條可行之策。就當前臺州而言,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定位高端客戶,處在最外圈;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定位中、高端客戶,處在次外圈;本地城市商業銀行與我們同質化最嚴重,對我們構成的威脅也最大,這是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它們處在內部第一圈;郵儲銀行剛剛起步,它是我們的潛在競爭對手,在內部圈里目前還是“小不點”,但一旦“斷奶”,與母體中國郵政總公司分離,就變成了我們的強勁對手。未雨而綢繆,主動出擊,突破狹隘的流程概念,以開放的心態、競合的理念尋找戰略伙伴,這可能是鞏固陣地的一個好方法。我們可以考慮與處在外圈的招商銀行等結成同盟,立足自身的網點優勢,借助他們的網絡優勢,特別是信用卡優勢和國際結算優勢,進行跨流程營銷,抓住“根部”,讓出“藤部”,共同發展。
我們需要協調推進、有效發展。發展是硬道理,但發展必須是協調的、有效的,否則發展得越快越危險。審視我們當前的業務發展,有三個“瓶頸”需要抓緊突破。一是科技“瓶頸”。目前我們的科技已嚴重落后于業務發展。且不說運行效率,連最起碼的存貸款數據都無法即時查詢,還奢談什么科技對業務的支撐作用,對風險控制的過濾作用?二是中間業務“瓶頸”。我們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不足1%,實在太少,這不利于我們以后業務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相關、相融的可行性測試,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開,利用網點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對象,既重視量的擴張,也講究質的提高,循序漸進、以點帶面逐步向外輻射,否則我們有限的資源無法實現合理的配置。三是管理“瓶頸”。在當前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強,市場傳導機制扭曲的時候,管理難度加大。這對我們的管理是一個考驗,越是關鍵時候,我們越要把握住自己。如資金運用要有計劃、有節奏,不能忽冷忽熱。資金充足時,降低準入門檻送貸;資金緊張時,實行“一刀切”或“切一刀”,這都是不可取的。資金管理要講究效益,不能難得糊涂。多頭寸時,要綜合運用,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追求合理利潤;少頭寸時,要統籌兼顧,合理調配,慎搞月底突擊存款,否則存款既不能有實質性增加,央行存款準備金又要額外上繳,并不劃算。
臺州作為中國東部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和全國金融生態城市,“臺州現象”和“臺州模式”引人注目。經濟決定金融,繼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相繼落戶臺州后,招商銀行也闖了進來。金融同業競爭已進一步加劇,作為本土小法人機構的農村合作銀行,我們將如何應對?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合作銀行,我們具有人緣、地緣、商緣的優勢,可為什么一些客戶會棄我而去轉投他人懷抱?是客戶的喜新厭舊,還是我們的服務跟不上?與其埋怨客戶,不如抓緊改善服務。為什么我們辛辛苦苦無償代發各類補助款,卻落得個“只啃骨頭不吃肉”的處境?是上級的決策出問題,還是我們的機制出問題?實行一攬子捆綁式服務這符合市場經濟的精神,也符合社會大眾的需求,這樣的好事為何總是與我們擦肩而過?與其埋怨別人不通人情和官僚,不如抓緊改變綜合營銷策略。為什么我們的發展總是慢悠悠的?是我們已養成了得過且過的習慣,還是我們的考核機制不合理?與其埋怨機制的不靈活,不如抓緊時間先干起來。因為市場是動態的,一旦失去了,想奪回來難上加難。
總之,今日之農村,已非我們信合系統一家之天下,順勢而為方有作為。
我們要準確定位,細分市場。合適的才是有效的,貪大求全只能事與愿違。如一些集團公司多元化經營,資金需求量大,可抵押的資產又不多。我們不僅在資金上無法滿足,而且在管理上跟不上,風險控制更無從談起,若勉強去做心中無底。突破固有的思維定勢,學會適時放棄,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細分市場是大勢所趨,找準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精耕細作,我們才會活得有滋有味。
我們需要主動競合,鞏固陣地。市場是一塊蛋糕,每個競爭者都會拿刀切割。與其瞪著眼睛發牢騷引起眾人不快,不如設法多切些更為實在。戰國時代,列國紛爭,為逐鹿中原“合縱聯橫”應運而生,這值得借鑒,“遠交而近攻”不失為一條可行之策。就當前臺州而言,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定位高端客戶,處在最外圈;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定位中、高端客戶,處在次外圈;本地城市商業銀行與我們同質化最嚴重,對我們構成的威脅也最大,這是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它們處在內部第一圈;郵儲銀行剛剛起步,它是我們的潛在競爭對手,在內部圈里目前還是“小不點”,但一旦“斷奶”,與母體中國郵政總公司分離,就變成了我們的強勁對手。未雨而綢繆,主動出擊,突破狹隘的流程概念,以開放的心態、競合的理念尋找戰略伙伴,這可能是鞏固陣地的一個好方法。我們可以考慮與處在外圈的招商銀行等結成同盟,立足自身的網點優勢,借助他們的網絡優勢,特別是信用卡優勢和國際結算優勢,進行跨流程營銷,抓住“根部”,讓出“藤部”,共同發展。
我們需要協調推進、有效發展。發展是硬道理,但發展必須是協調的、有效的,否則發展得越快越危險。審視我們當前的業務發展,有三個“瓶頸”需要抓緊突破。一是科技“瓶頸”。目前我們的科技已嚴重落后于業務發展。且不說運行效率,連最起碼的存貸款數據都無法即時查詢,還奢談什么科技對業務的支撐作用,對風險控制的過濾作用?二是中間業務“瓶頸”。我們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不足1%,實在太少,這不利于我們以后業務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相關、相融的可行性測試,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開,利用網點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對象,既重視量的擴張,也講究質的提高,循序漸進、以點帶面逐步向外輻射,否則我們有限的資源無法實現合理的配置。三是管理“瓶頸”。在當前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強,市場傳導機制扭曲的時候,管理難度加大。這對我們的管理是一個考驗,越是關鍵時候,我們越要把握住自己。如資金運用要有計劃、有節奏,不能忽冷忽熱。資金充足時,降低準入門檻送貸;資金緊張時,實行“一刀切”或“切一刀”,這都是不可取的。資金管理要講究效益,不能難得糊涂。多頭寸時,要綜合運用,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追求合理利潤;少頭寸時,要統籌兼顧,合理調配,慎搞月底突擊存款,否則存款既不能有實質性增加,央行存款準備金又要額外上繳,并不劃算。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從愚蠢的銷售征服到真正的影響營銷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