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奧運贊助商的奧運營銷之術
奧運營銷,可以說屬于事件營銷,也可以說是體育營銷,也可以說是公關營銷。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在歷屆奧運會上,都有許多國內處企業通過奧運會的營銷取得營銷巨大的成功。
2008年的奧運在中國召開,對社會、對消費者、對企業的影響力可以波及前后幾年時間,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話題與焦點。2008年奧運對企業的意義非同一般,零點調查與零點指標數據網合作的最新調查發現,近80%的中國居民對贊助奧運會企業的好感有所增加,75%的居民會更愿意購買貼有奧運會標志的產品或服務。所以,對于提升短期銷量,甚至中長期銷量,更主要的是對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奧運營銷是一張十分有價值的營銷王牌。
但是許多非奧運贊助商由于歷史原因、經濟原因等因素不能成為奧運贊助商,是否不能進行奧運營銷呢?應該如何在奧運贊助商是競爭對手的前提下進行呢?在奧運營銷之外還有哪些工作需要做呢?
非奧運贊助商企業奧運營銷破局六招
第一招:活動營銷:
在活動中強調與消費者的互動和溝通,在奧運背景下突出奧運的主題,使消費者自然地將企業品牌與奧運聯系起來。營銷活動時直接以關注和參與奧運的人群作為目標,以奧運所涉及的精神或理念作為活動主題,向人們展示積極的企業形象。這種營銷方式需要企業不斷開展類似活動,同時在活動中要體現系列性和有亮點性。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并加深消費者對企業與奧運關系的印象。
比如百事可樂的“百事我創我要上罐”活動。百事可樂借力“百事我創我要上罐”這個大型選秀活動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股為中國隊加油的聲浪,對全民迎奧運的主流態勢做出積極回應。
百事可樂號召大眾將自己在近期內拍攝的,以“為中國隊加油”為主題的個人照片上傳到網絡平臺,在經過網友投票和層層篩選后,21位參賽者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隊百事紀念罐”的上冠英雄。9月4日,百事可樂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聞發布會--“百事13億激情發布會”,隆重推出這一紅色紀念罐。此次活動,百事可樂除了進行常規的新聞傳播外,還設計了一系列具有爭議的議題。為影響活動的核心人群,百事可樂還借助校園BBS、博客等新媒體進行網絡傳播,使此次活動的影響力一路高漲。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埋伏營銷攻勢中,百事可樂在中國市場鋒芒畢露,風頭不遜于作為奧運贊助商的可口可樂。
第二招:熱點事件營銷:
通過參與一些與奧運會有關的熱點事件或者話題,吸引公眾的注意,在事件和話題中,展示企業形象,提升企業品牌。
比如在網站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奧運手機號碼,尾數是20080808的幾個手機號碼每個銷售價格為20萬元,引起廣泛的關注,這件事情本身具有重大的關注度。企業如果合適可以考慮進行以下操作。一是購買幾個尾數是20080808的手機號碼,獲取廣泛的關注度。二是將其中的一個號碼捐給奧運組委會或者是慈善事業。三是將號碼作為獎勵,獎勵給公司組織的一些大型公益或者公關活動中的獲獎者。四是同時將其中的一兩個尾數是20080808的手機號碼進行拍賣,將拍賣獲得的錢捐獻給貧困兒童
第三招:語言營銷:
企業的廣告活動通過運用消費者在奧運背景下所熟悉的理念或語言,可以使企業的產品和形象與奧運產生聯系。
比如雪花啤酒將其在央視播放的雪花啤酒廣告從“暢享成長”版換成了“啤酒愛好者正式合作伙伴”版,我們有太多的各類愛好者,如網球愛好者、登山愛好者,或者是網絡愛好者,但是對喝啤酒的人,卻沒有人提出這樣的名稱。雪花啤酒明確提出了這一群人,它揭示了我們未來三年之內,對啤酒消費人群的一個承諾。
第四招:贊助奧運相關參與者:
通過直接贊助奧運的關鍵參與者(如運動員),或在奧運會相關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可以以較小的投入收到與奧運官方贊助商相似的消費者關注度。
李寧與央視體育臺簽署協約,根據協議,自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李寧將提供旗下李寧品牌、艾高品牌的服裝、鞋及配件,用于包裝在2007-2008年央視體育頻道播出的所有欄目及賽事節目的演播室主持人和節目出鏡記者:體育頻道所有主持人及記者將穿著李寧的服裝,包括奧運轉播。這樣,李寧通過贊助對奧運期間在公共活動中出鏡最多的主持人和記者,使消費者產生了它是奧運贊助商的印象,自然地將其品牌與奧運聯系在一起,使背景式營銷達到了很好的效果。2007年《中國經營報》對中國消費者關于奧運贊助品牌的一項調查顯示,李寧品牌的知曉率是奧運官方合作伙伴阿迪達斯的二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