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引城市人才入農村 兩大戰略搭起雙通道
“剛剛出臺的《四川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人才規劃》對新農村建設人才開發的內涵、地位和任務的界定,遠遠超出過去開發‘鄉土人才’、用好‘實用人才’的概念。”9月25日,四川省人事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規劃》實現了從農村人才開發到新農村建設人才開發的轉變,把對新農村建設人才開發的視野從主要面向農村轉到面向廣大城鄉,注重把城市人才、智力引向農村。
四川省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鄉土人才開發”,取得較大成績。但全省現有各類農村人才總量不足、層次不高、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農村人才開發模式比較單一,工作機制不夠健全,資源整合力度不夠,遠遠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為此,在努力培養造就新型農民的同時,必須積極引導各類城市人才支持新農村建設。”這位負責人說,在新農村建設人才開發的過程中,政府的職能、作用將定位在主要發揮綜合引導作用,抓好基礎建設、提供公共服務上。
據介紹,規劃的制定呈現三大亮點。
亮點一:強調新農村建設人才的“雙通道”引進和培養,“城市人才服務農村”戰略與“新型農民素質提升”戰略并列為即將推行的兩大戰略。
亮點二:更注重新農村建設人才開發的整體布局,如提出配合現代農業發展把人才開發推進到現代農業人才領域;配合勞務經濟發展把人才開發推進到外出務工人才領域;配合農村管理改革和農村發展領導水平的提高,把人才開發推進到農村基層管理人才領域等。
亮點三:把是否堅持需求導向作為判斷新農村建設人才開發工作的重要尺度,同時又重視平原地區、丘陵地區、盆周山區、民族地區地理、歷史、文化上的差異,允許和支持不同地區的人才開發起點有高低、步伐有快慢、重點有不同、方式多樣化,不搞“一刀切”。
重點項目點擊
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項目
培育新型骨干農民200萬人;中專學歷證書以上的農村帶頭人5萬人;50萬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建立“農民科技書屋”5000個;重點培養10萬名農村星火科技帶頭人。
涉農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項目
到2010年,培養出50名具有國內先進、省內領先水平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000名在科研、教學、推廣領域起帶頭作用的農業高級人才;10萬名在農業生產技術上起骨干作用和農村一線起技術指導作用的初、中級人才。
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川軍品牌打造項目
支持各類職業技術院校擴大農村招生規模,鼓勵農村初、高中畢業生接受正規職業技術教育。支持用人單位建立穩定的勞務培訓基地,發展訂單式培訓。
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項目
啟動實施“四川省中小學骨干教師成長計劃”、“四川省農村教師專業發展計劃”和“四川省中小學教師學歷學位提升計劃”,重點向農村傾斜。建立完善中小學教師服務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輪換制度。
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項目
扶持2個農村衛生人員學歷教育基地,為鄉鎮衛生院定向培養高中三年制、初中五年制大專層次的醫療衛生人員。
城市人才支持農村建設項目
實施以“燭光計劃”、“天使計劃”、“支農計劃”和“扶貧計劃”為主體的“三支一扶”工程,招募高校畢業生到基層鄉鎮從事志愿服務。
農村基層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項目
深入開展“雙向培養”,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注重從縣、鄉兩級機關選派優秀干部充實到后進村和困難村任職。
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項目
“十一五”期間,對縣級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的專業人員進行一次全面輪訓;對60%以上的村文化室的兼職文化干部進行一次系統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