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新浪:張朝陽奧運營銷四大誤區
2005年11月7日,這是張朝陽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日子。這一天,他擔任首席執行官的搜狐公司正式和北京奧組委正式簽署了關于《第29屆奧運會互聯網內容服務贊助協議》。
簽完九本協議的那一刻,張朝陽終于松了一口氣。這個天賜良機沒有他最忌諱的競爭對手取得。張朝陽甚至不愿意去多想被新浪拿到之后的后果。
在國內,目前任何人都無法回避新浪的影響力。對于搜狐首席執行官張朝陽來說,新浪一直都是他的一塊心病,如何超越新浪,似乎也就成了張朝陽事業上的一個重要目標。
準確的說,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最終是否能夠接奧運這張王牌戰勝新浪,張朝陽也沒有把握。
誤區一:取得贊助資格不等于有競爭優勢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張朝陽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作為奧運會的第一個互聯網行業的贊助商,無論搜狐今后的命運如何,搜狐、張朝陽將永久的成為奧運歷史中的兩個關鍵詞。
2004年,新浪在雅典奧運會的專題報道不僅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更培養出一支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體育賽事報道團隊。大家反過來思考一下,如果這次贊助商身份被新浪拿到,搜狐今天所要面對的就不僅是被動了,很有可能就是將二者間的距離徹底拉大,或者換個更準確的說法:除非新浪自己倒下,否則,搜狐將永遠無法戰勝它。
當時國內三大門戶網站都有意向成為北京奧運贊助商。網易在遞交投標意向書的最后一刻選擇了棄權;搜狐在成為北京奧運贊助商之后,當時就有人說:是張朝陽太想超越新浪了。
新浪方面給出的理由是:投入產出比不合適。其實這個說法是經不住推敲的。早在2000年7月12日,新浪以800萬贊助的代價,被中國奧委會授權新浪成為第27屆中國體育代表團官方網站()惟一互聯網合作伙伴。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新浪對奧運的重視和投入,只不過新浪不愿意承認搜狐在爭奪北京奧運贊助商這個環節上比自己更出色。
搜狐和新浪廣告收入一直存在很大的差距。據融資網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新浪今年第二季度營收為5980萬美元,其中廣告營收是4120萬美元;搜狐今年第二季度營收是3900萬美元,其中廣告營收2840萬美元。
搜狐取得奧運贊助商的代價大概在2000-3000萬美元之間,也就是說,搜狐的贊助成本起碼讓新浪在競爭價格上占有絕對優勢。
誤區二:取得贊助資格不等于壟斷廣告客戶
國際奧委會在2004年曾制訂了互聯網相關操作指南,但是,由于這里面涉及到許多無法預見的客觀因素,更明確的措施還需要足夠的時間來逐步完善,因此,這里面就會出現許多漏洞和不確定因素。而這些因素對于北京奧運互聯網贊助商搜狐來說,就必須要在戰略的高度上面對這些。
截止到筆者在融資網刊發本文時,一汽大眾、海爾家電等北京奧運合作伙伴帶奧運Logo的廣告已經在新浪網上出現。
搜狐一直公開聲稱擁有奧運網絡廣告獨家經營權。面對新浪兇猛的營銷攻勢,搜狐副總裁兼奧運事業部總經理陳陸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天我還可以這么回答,北京奧運的合作伙伴及贊助商如果在互聯網上投放帶奧運標識的廣告,只有我們搜狐得到許可,其他的沒有任何許可。
“企業想在互聯網上做帶奧運標識的廣告,只能來搜狐。那些出現在新浪上的帶LOGO的合作伙伴的廣告是違法的。”張朝陽這番話如果具有法律依據的話,新浪所面臨的局面將是可怕的。
“北京奧運會合作伙伴,為獲得資格已經拿出了相當的投入,只要符合奧組委對其Logo使用權限的要求,他自己花多少錢去做廣告,在什么網站上做廣告,是自己的權利。”新浪CEO曹國偉認為張朝陽在混淆視聽。
“北京奧組委將保護搜狐的奧運營銷權,但對于北京奧組委的合作伙伴、贊助商和供應商等企業是否有權在除搜狐以外的網站投放帶有LOGO標志廣告的問題,北京奧組委正在研討之中。”北京奧組委市場部部長袁斌在搜狐奧運戰略發布會上接受采訪時,首此就這一敏感話題表態,但是,這番話很耐人尋味。
我們從袁斌的話中可以大概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首先國際奧委會TOP(全球合作伙伴)就不受這個限制,北京奧組委的合作伙伴、贊助商和供應商目前在搜狐以外的網站投放帶有LOGO標志廣告也沒有違規,至于以后怎么辦,以后再說。
從目前北京奧組委的態度上可以看出,搜狐試圖通過贊助商身份壟斷奧運廣告客戶的想法很難實現。
誤區三:官方網站不等于報道精彩
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已經明確表示歡迎媒體報道奧運會。互聯網已經成為新媒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就是,哪家網站也不享有獨家報道權,至于誰的報道更受歡迎,那還是要看誰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更受歡迎。
搜狐作為北京奧運會官方網站——的內容獨家贊助商,顯然比新浪的奧運資源優勢要得天獨厚,這一點是新浪必須要正視和無法回避的現實。
新浪體育頻道在重大體育比賽的報道上一直具有豐富的經驗,從1998年的世界杯足球賽到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新浪都有良好的表現。無論在經驗上、團隊上,新浪都具有絕對的優勢。
張朝陽試圖通過北京奧運贊助商的優勢一舉擊敗新浪,搜狐方面組成了一支包括技術、視頻訪談直播,以及精通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資深專項編輯組成700多人的豪華奧運團隊。
“我們將整合互聯網、平面媒體、電視及廣播媒體、手機媒體等各種傳播形態,集納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等形式,以及獨樹一幟的實時互動和參與體驗,給用戶提供全新的奧運感受。”張朝陽說。
迄今為止,新浪已經取得15張參與奧運報道的記者證,新浪已與40余家網絡媒體、16家省級權威平面媒體、9家電視臺分別結成奧運報道聯盟,并與國際三大通訊社——法新社、美聯社和路透社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
“新浪完全可以教競爭對手怎么報道奧運”新浪副總裁、總編輯陳彤這番話明顯的在刺激搜狐。
“我想采訪誰,只要對方有時間,他都很樂意配合,所以我根本就不需要跟對方討論有多少個記者證。”搜狐副總裁陳陸明說。
新浪已經與GETTYIMAGES(北京奧組委的官方圖片社)、TWI等眾多世界著名新聞及權威體育機構達成伙伴關系,從這一點上看,陳彤在和搜狐“打嘴仗”的同時,已經在奧運報道的內容建設上搶占有利資源。
誤區四:贊助奧運不等于營銷成功
施樂曾經是奧運TOP,而且贊助時間長達40年。施樂近幾年經營業績一直不好,已經無法承受6000多萬美元的贊助費,2003年10月,施樂面對宣布退出TOP。
1997年,三星成為奧運會無線通訊領域TOP(全球合作伙伴)。2007年4月23日,三星公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與國際奧委會簽訂了贊助合同。根據新的合同,三星將在此后的8年期間向奧運會以及相關活動提供官方贊助,其中包括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4年冬季奧運會和2016年夏季奧運會。
筆者擔任東方英雄營銷機構總策劃多年,從專業的角度看,贊助奧運,成功和失敗的案例都很多,搜狐成為北京奧運贊助商之后,并不等于搜狐在奧運營銷上就成功了。相反,搜狐目前只是以奧運贊助商身份試圖以網絡廣告形式獲得超值回報。想獲得超值回報本身并沒有錯,關鍵是,這個問題通過媒介擴大成了一個社會焦點,這樣就和奧運精神是相抵觸的,讓大家都認為你贊助奧運就是為了壟斷網絡廣告。如果搜狐不調整營銷策略的話,很有可能引發奧運合作伙伴和贊助商的連鎖反應。
作為媒體,搜狐最大化取得奧運廣告效應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把握好不直接與競爭對手正面沖突,有效利用奧運贊助規則讓北京奧組委出面處罰競爭對手的違規行為。這樣的效果遠比在媒體上“斗嘴”要有效的多。
作為品牌,搜狐應該認真的研究一下如何以此為契機,在迅速擴大搜狐品牌知名度建設的同時,把美譽度建設的工作也同步跟進。
唐朝銳評:
張朝陽也好,搜狐也好,想戰勝新浪本身并沒有錯,關鍵是要知道如何才能想戰勝新浪。
我們從搜狐和新浪的發展歷程中看,搜狐有許多地方都比新浪強,甚至可以說,是值得新浪好好學習的。比如融資策略:我們從新浪的股權結構上可以看出,不但股權過于分散,而且大股東持股比例太低,初始創業人迫于資本壓力走出等等;反過來張朝陽在這方面就作的非常出色,不但成功帶領搜狐上市,而且一直沒有失去控制權。因此說,搜狐和新浪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問題。
要想戰勝新浪,我們就必須要知道新浪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新浪的新聞編輯與創新構成了強大的影響力。因此說,新浪的首席執行官不可怕,新浪的總編輯陳彤是新浪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人物。
我們從新浪頻繁更換首席執行官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新浪董事會一直沒有選出滿意的首席執行官。而從創建新浪開始,陳彤在新浪的新聞建設上一直扮演著靈魂人物的角色,而且,無論首席執行官如何更換,陳彤總編輯的位置一直非常牢固。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戰勝陳彤是搜狐戰勝新浪的第一步。
同為門戶網站,搜狐的新聞一直做不過新浪。其實,也就是說,搜狐的總編輯一直都沒有能和陳彤相提并論的。雖然搜狐的前任總編輯李善友不久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在他的領導下曾經超越過新浪,實際上是自欺欺人。不能說因為搜狐在伊拉克戰爭的專題報道中比新浪提前了一分鐘,就說搜狐超越了新浪。
目前在陳彤沒有成為新浪首席執行官之前,對于搜狐是一個最佳的時機。
我們不妨大膽的假設一下,如果陳彤出任搜狐的首席執行官,新浪還不可能戰勝嗎?也許有人會說,怎可能呢?李開復什么原因能離開微軟,陳彤就什么原因能離開新浪。關鍵是張朝陽是否樂意正視陳彤的作用和價值。
即使做不到這一點,搜狐也應該重金挑選一個新聞經驗、敬也精神等諸多方面都比陳彤強的首席執行官。我們這樣說,不是說張朝陽的能力不行,而是張朝陽要想戰勝新浪就必須先戰勝自己。戰勝自己所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發現錯誤,立即改正這些錯誤。
- 上一篇:營銷是競爭逼出來的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