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庭院要規模 南張羌鎮鞋業沖出沼澤地
9月4日,溫縣南張羌鎮政府與美國“鞋業大王”杰姆簽訂了投資3000萬美元的制鞋項目。這是該鎮招商引資的第三個大客商,飽經磨難的南張羌鞋業終于有了光明。
10多年前,南張羌鎮涼鞋在中原很有名,低檔薄利銷量大,庭院經濟發展快,產品銷往鄭州、山西、陜西、內蒙古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全鎮很快發展了6個制鞋專業村,帶動1.5萬農民靠制鞋致富。
1999年至2003年,南張羌鞋業迅速下滑,產品堆積如山,市場萎縮了80%。
鎮黨委書記鄭開樂經過調研發現,南張羌鎮鞋業潰敗原因有五:一是庭院經濟制約,沒規模;二是涼鞋產品單一、檔次低,無品牌,無市場;三是專業戶互相壓價,薄利到無利可圖;四是銷售渠道不暢,坐地銷售信息不靈;五是無資金投入,貸款甚難。
摸清原因,南張羌鎮對鞋業加強指導和引導工作,打破庭院經濟模式,鼓勵專業戶形成聯戶作坊,興建制鞋企業;專門成立了鎮信息組,為專業戶提供鞋業市場信息;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開發新產品;加大招商力度,引資發展。
2006年,全鎮一批中檔涼鞋和拖鞋在南張羌成了搶手貨,僅一季就賣出3000萬雙,“雪地靴”一雙賣到12元,單鞋批發26元,提貨客商排隊10天才能提到貨。
目前,南張羌鎮已有聯產作坊200余個、制鞋企業3個、專業戶800多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