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縫制機械需在質量和品牌意識方面下功夫
許多人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服裝大國,服裝產銷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但許多人都不知道,中國的服裝廠卻不愛用國產縫制機械,只要有錢就想買外國貨。
“我們在廣東調研,在具有一定規模的服裝企業中,60%到70%使用的都是國外品牌的機器。浙江地區的雅戈爾、杉杉等廠商都完全不用國產設備,而報喜鳥也是今年才買了國產設備!睂τ谥袊目p制機械無法占領國內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秘書長何燁深表憂慮。
“我們不是縫紉機制造強國。”海通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黃錦超對記者說,他以居國內縫制機械領先地位的標準股份為例,2004年的銷售收入只有9億元,而同年日本重機的銷售收入是750億日元,約合60億元人民幣。
服裝生產企業不買國產縫紉機,究其原因,首當其沖的是國產縫紉機的技術質量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尤其是在高端諸如機電一體化等方面。有些高端縫制產品我國根本生產不了,比如說自動剪裁機。其次,中國縫制機械制造企業缺乏品牌宣傳意識。
何燁說,中國的服裝企業起步時由于資金有限,都用的是國產設備。當時我國的縫紉機生產技術確實不過關,所以當這些企業發展起來后,企業主管還留存著當初對國產設備的不良印象,并不了解國產設備在這些年也在快速進步,于是仍傾向于使用進口機器。同時,由于許多企業都做的是貼牌生產(OEM),國外企業進行設備考察時,由于不了解中國自己制造的縫制機械,為了保證品牌質量,就會要求國內廠商使用德國、日本等國的設備。
對于國產縫紉機械如何解決眼前的難題,何燁認為,還是要從提高產品品質入手。在這方面,何燁提議不妨借鑒德國一些先進企業的經驗。德國縫紉機械一些知名品牌在打入中國市場時,先把機器送到服裝廠試用,或贈送樣板車間,用戶滿意的話再進行采購。產品售出后,再向用戶定期進行講解和培訓,在幫助用戶熟練使用機器的基礎上教會他們如何提高生產效率。
3月29日晚間,公布2020年業績,總收益為15.394億元,同比減少28.7%;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毛利減少25.8%至8.607億元,毛利率減少4....
[詳細]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