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五個層次及適用范圍
誰都知道,企業能否成功,關鍵在于管理,你可能制訂了很多企業制度,你也可能向一些優秀企業學習了不少管理經驗并推廣實施,你更可能不遺余力地天天強調管理,可還是不能把自己的企業搞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關鍵是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管理有一個適用性的問題,不是說好的管理方法就適合你的企業,有些管理方法雖好,但用到你的企業就不一定行,那些照抄照搬先進管理企業方式方法的企業,不一定能把自己的企業搞好,這是被許多實踐經驗充分證明了的。如果把管理者比做教師教學,一個教大學生的優秀教師,讓他去教初中生可能就不行,讓他去教小學生可能更不行,不是說他的知識教不了初中或小學,而是因為他的教法不一定適用于初中生的心理和理解能力。管理也是這樣,所以什么管理方法適用你的企業,要根據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綜合考慮,你必須弄明白企業職工的平均素質,管理者同時也要弄明白自身的素質,然后才能選擇適用于自己企業的管理方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在你沒有搞清楚自己企業內外環境的情況下,你找不到適合的管理方法,所以不一定成功。為了說明這一問題,這里就管理方法及其適用性進行分析。
我認為到目前為止,對管理進行一下分類的話,可以分成五類,按照先進性和科學性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它們分別是:自由化管理、強制性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和影響性管理。
管理的最低層次:自由化管理
所謂自由化管理,從字面上就可以明白,管理是自由的,領導者想管就管一下,不想管就放任自流,企業是在自生自滅中發展的,于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到后沖水看報,同事之間神侃瞎聊,上網聊天好不熱鬧,把問題當成泰極操,來人辦事倒霉了,上班時人員到處跑,下班時早已不見了。
由此看來自由化管理就是沒有管理,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管理必然是一盤散沙,這樣不光談不上企業的凝聚力,相反由于職工對企業的管理失去信心,會使這盤散沙越來越散,最后就是想解決這一問題,由于職工已經離心離德,也是十分困難的。如果是一個辦事的人看到企業這種現象,他原本對該企業抱有的一點幻想也會破滅;如果是一個考察該企業的組織看到這種現象,我想不是簽訂合同的問題了,他們走后一定會想:幸虧到這個企業看了一下,不然我們與之簽訂合同后非上當受騙不可。這樣的企業怎么能夠搞好!這樣的企業怎么能夠長期生存!這樣的企業怎么能適應市場經濟的大潮?!所以這種管理方式不適于任何一種企業,沒有一個企業能在這種管理環境中生存。
管理的第二個層次:強制性管理
比自由化管理稍好一些的是強制性管理,這種管理是強制的,有很多時候是領導者依據個人喜好做出的,因此這實際上是一種專制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幾乎把職工看成了機器,一旦運轉,絕不讓你停下,但對工作的效率就不管不問了,所以表面看來領導對職工的要求非常高,其實這種要求很難深入,如:上班遲到、早退要挨罰,上班看報、上網聊天要挨訓,同事之間神侃瞎聊、到處跑動要挨批,甚至上廁所不請假都不行。這樣看來很嚴格,實際真正起到了管理的作用了嗎?我想未必。
于是就會出現這么一種情況:由于表面的管理很嚴格,人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好像都在認真工作,但由于這種強制性管理的特點就是強制,職工很難從內心接受,雖然他們在表面上嚴格遵守領導的要求,內心卻十萬個不贊同,所以只是做表面文章給領導看,這樣面對問題照常要踢皮球,辦事的效率也不會很高,更可怕的是由于職工對管理本身的不滿,所以他們很難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也很難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這樣工作起來就不可能有熱情,更不可能有創造性,雖然工作時間得到了保證,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值得懷疑。
強制性管理雖然有很大的缺點,但當企業職工的素質較差時還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它最適合管理職工素質較低的企業,如以職工平均素質為初中以下的企業,以勞動教養的人為主的企業。為什么說強制性管理最適合職工素質較低的企業?因為管理的方式越高,越強調以人為本,越強調人性化,如果你用更高層次的管理方式,由于職工的平均素質擺在那里,他們對高層次的管理方式很難接受,同時他們的自由散漫也是其它管理方式不能很好解決的,這就很難有好的效果。
管理的第三個層次:制度化管理
比強制性管理更好一些的管理方式是制度化管理,這種管理方式以制度為標準,把制度看成是企業的法津,職工進入企業以后,先進行企業制度方面的教育,讓你充分了解企業的要求,當你把制度學好之后,你就必須嚴格執行。在平時的工作中,企業處處以制度為準繩,企業管理者幾乎相當于企業的執法人員,時不時地以制度來丈量你的一舉一動,當你的一舉一動違犯了企業制度后,對不起,企業將按照制度的約定對你進行處罰。
這種管理方式與強制性管理的主要區別就是先把要求說在前面。當然,這里說的制度是企業的必要制度,這些制度是經過全體職工或職工代表評議通過的,如過制度定的過嚴或者處罰過重,也就與強制性管理相去不遠了。同時這種管理方式不是憑個別領導的喜好隨便進行處罰,制度是對企業全體職工的,不是對某個人的,所以當你違犯了企業某項規定以后,企業對你的處罰你無話可說。
制度化管理的好處是讓職工先說話,讓職工參入管理,所以職工對這種管理保著一種接受的態度,因此職工不會感到從內心的不服,也不會引起職工的抵觸情緒。如果制度訂得好并得到有效執行的話,職工就能正常地發揮自己的水平,他們不會專門做樣子給領導看,相應的踢皮球現象,辦事的效率低的現象也會得到一定的解決,并有可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制度化管理是比強制性管理更高一個層次的管理,這種管理方式適合職工素質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的企業,這是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職工的平均素質,特別適用于勞動密集企業和職工平均素質處于中流的企業。但實行這種管理需要企業領導者建立制度化管理的思路,并把這一思路傳遞到全體職工中。制度不能過松也不能過嚴,制度覆蓋面不能過寬也不能過窄。在執行過程中不能隨便拋開制度,一切以制度說話,把制度看成企業的法律,把企業中上層領導看成是企業制度的“法官”,企業制度一旦通過并實施,即便發現制度有問題也不能隨意修改,要修改也得通過全體職工或職工代表重新評議通過。
管理的第四個層次: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層次較高的一種管理方式,它從理念上改變了前幾種管理方式中“管理就是想法管住你這一思維方式”,它強調對人的尊重,強調以人為本,它把職工看成是一個個有人格、有思想、有喜怒哀樂的個體,通過對企業每一個成員的尊重,使他們對企業有一個家一樣的感覺。所以這種管理方式從理念上來說是一種突破,更是一種進步,它把管理這種強制性的東西揉進了一些柔性元素,大有水滴石穿、以柔克剛的功效。
正是由于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了每個人,所以在這種企業中他們都感到很溫暖,他們從內心深處把企業看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他們想把自己第二個家建設的更好,從內心希望自己的家更富有。這樣企業就有了凝聚力,并且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職工不會有做樣子給領導看的想法,也不會再有強迫感,相反他們的主動性是發自內心的,在這種情況下會使職工超水平發揮,相應的踢皮球現象,辦事的效率低的現象也就得到了解決。
這種管理方式雖好,但也有適用范圍,如果適用范圍選擇不當,不進行分析就采用這種管理方式,會使企業陷入最低級的自由化管理的泥潭。這種管理方式適應于企業職工平均素質較高、職工自控能力較強、企業職工數量不是很多的企業,如一些新興的高科企業,一些科研院所。當然,這種管理方式有一個前提,就是企業領導能夠服眾,企業領導有超出職工的智慧,企業領導是一個深諳管理藝術的人,在必要時能通過他以柔克剛、水滴石穿的戰略控制好企業局面。
管理的最高層次:影響性管理
影響性管理這是目前最高級的管理方式,如果說人性化管理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對人的尊重,那么影響性管理是人性化管理更高級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相對于人性化管理來說大有厚而無形、黑而無色的超越。在中國古代圣人看來,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應該自重的,所以影響性管理是以自重為前提條件的,如果你不自重,對于別人的敬重,可能引起你的輕浮,一旦輕浮起來,就會失去自己的落腳點,當沒有了落腳點以后,其結果只能從空中摔下。
孔子教育學生時就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是用和緩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進行,這不但是孔子教學的態度,也是儒家的一慣作風。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古代圣人早已認識到影響的重要性,實際上真正好的管理者不應當指責職工不該如何如何,而應當像孔子一樣,平和地跟職工交流,通過自己來影響身邊的職工,這也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那些通過強制來迫使自己的職工工作的,說穿了是這樣的領導沒有達到孔子那樣的境界。
正是由于影響性管理是從根本上來理解人的,所以它本身就具有人格魅力,它比人性化管理更能體察人心,它比人性化管理更深入,所以它能從本源上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樣一個企業就會像一個人一樣思想統一,企業興,則我興,企業衰,則我衰,我與企業共生共榮的關系從每一個人身上都會得到表現。有這樣統一的思想,沒有什么任務是完不成的。
影響性管理對管理者的要求更高更全面,這種高度的對比關系是這樣的:企業領導與職工的對比就像孔子相比于其弟子,孔子的思想超出了弟子許多,所以弟子才能折服,企業領導者的思想、影響力、號召力、個人能力全方位超越其職工許多,并且以實際行動來表現,而不是以空談來表現,才有可能實現。
這種管理方式雖然是最好的,但它的適用范圍也是很有限的,可以說目前很少企業能夠適用這種管理方式。因為如果企業職工的素質達到了較高的要求,但管理者的素質可能達不到要求,是不能采用這種管理方式的;反過來如果管理者的素質能達到要求,而職工的素質達不到要求,也是不能采用這種管理方式的,只有管理者和職工的素質都達到要求時,才適合采用這種管理方式。如果適用范圍選擇不當,不進行分析就采用這種管理方式,只會比人性化管理更容易使企業陷入最低級的自由化管理的泥潭。這種管理方式適應于企業職工平均素質很高、職工自控能力較強、企業職工數量不是很多的企業,如一些新興的高科企業,一些科研院所。
以上五種管理方式,是個人對于管理的總結,在實際應用中,不可能像文章中所述的一樣把各種管理方式截然分開。通常情況下是各種方式的組合,只是其中某種方式應用更多一些,其它一些管理方式應用更少一些罷了。這樣劃分的目的,是為了說明問題,在實際應用中也建議將以上管理方式綜合運用,但建議根據企業職工和領導者自身的素質情況,選擇更有效的一種或兩種管理方式為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管理好企業,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 上一篇:暗戰是企業要學會的競爭戰略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