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布2007年企業工資指導線 上線漲20.5%
昨(2)日,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審核、省政府授權,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發布2007年企業工資指導線:以職工平均貨幣工資增長14.5%為企業工資增長基準線;以職工平均貨幣工資增長20.5%作為企業工資增長上線;以職工平均貨幣工資增長3.7%作為企業工資增長下線,經營虧損的企業,其工資可以是零增長,但企業支付給提供正常勞動的職工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這一工資指導線是根據今年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我省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按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定辦法對工資增長水平進行測算分析,并綜合考慮影響工資水平增長的各相關因素確定的。2007年上半年,我省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比全國高0.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全省職工工資總額484.6億元,增長25%;職工平均工資9713元,同比增長22.1%。
結合上半年我省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實際情況,我省首次確定企業工資增長下線為3.7%,此前,2003年———2005年工資指導下線均是零或負增長,2006年為零增長。
為加強對部分工資水平過高、增長過快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工資水平的調控,我省明確提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工資水平已達到本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5倍及以上的,原則上不應再增加工資。
非國有企業應依據工資指導線, 積極通過工資集體協商,合理確定職工工資分配水平。尚未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企業,也應將工資指導線作為確定本年度職工工資水平增長的重要參考依據,并創造條件盡快實行工資集體協商。非國有企業在生產發展、經濟效益提高的同時,應相應合理提高職工、包括農民工的工資收入水平,保證職工正當的勞動報酬權益。
相關新聞:薪酬公開的“因”與社會公平的“果”
勞動保障部勞動工資司司長邱小平日前表示,我國正在研究探索對壟斷行業平均工資實行限高封頂的辦法。同時,企業工資分配制度、分配辦法必須經過職工民主程序來制定,不提倡工資分配保密。
公眾對此是何態度?本報與四川在線聯合展開網上調查:工資,保密還是不保密?
在西方國家,男人的錢包和女人的年齡,是社會公認的兩大隱私,外人輕易不能觸碰。但與此同時,對于一些身處要職的公眾人物,尤其是政府官員的收入,則必須定期向社會公布,哪怕是外出訪問所得的一支鋼筆。由此可見,即便是在西方國家,薪水的公開與保密,都不是一個一刀切的問題。薪酬公開與保密的爭論,并非中國特色。
而從薪酬公開的本義上來看,爭議包含以下兩方面內容:其一是一個行業整體平均工資向社會公開;其二是單一團體內部員工工資公開。為此,討論應從兩個方面展開。
您對薪酬保密的觀點是
A應該保密(13.80%)
B應該公開(77.49%)
C說不清楚(8.70%)
從第一個方面看,一個行業的整體平均工資是否向社會公開?受調查者中贊成薪酬公開的接近8成,贊成保密的僅不到14%,可見,要求薪酬公開的意見占優勢。
從要求公開的理由來看,近40%的調查者認為有利于社會公平,34%認為可以防止企業進行暗箱操作,16%的人認為有利于遏制壟斷性行業收入增長過快。
矛頭又指向部分壟斷性企業,其中煙草、通訊、電力等可謂是焦點。縱觀這些高收入行業,雖然利潤很高,但不可否認的是,產生利潤的資本來自國家,且其中還包含著巨大的壟斷利潤部分。而壟斷的形成,并非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而是政府行為使然。從理論上說,這部分利潤應該收歸國有,為全民所用。但問題的關鍵是,這部分企業把依靠壟斷所獲取的巨額利潤,視作自己的“血汗錢”,心安理得地在企業內部進行分配。
在這種情況下,各個行業,尤其是國家壟斷性行業,將其職工平均收入向社會公開,不僅有利于社會監督,防止某些壟斷性行業依靠行業優勢,侵占國有利潤,遏制其收入的過快增長,更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
您的年收入
A1萬元以下(21.24%)
B1-3萬元 (51.07%)
C3-5萬元 (16.74%)
D5-8萬元 (6.22%)
E8萬元以上(4.72%)
從第二個方面看,單一團體內部員工工資是否公開?有網友建議:“從宏觀上看,薪資也是市場的一個重要元素。公開有利于社會資源更趨合理化。從微觀上看,一個企業內部的個人薪資如果公開,由于各自判別標準不同,事實上也很難找到一個都認同的標準,容易造成員工之間相互攀比、不服的情況發生,導致工作失去主要目標,影響工作效率。因此,建議行業平均薪資可以公開,但是企業內部薪資相對保密。”
調查顯示,年收入在3萬元以下者占調查者總數70%以上,而年收入8萬元以上者不足5%。當前絕大部分民眾依然處于中低收入階層,他們顯然無緣高收入壟斷企業。
相對于壟斷企業,更多的企業實體需要依靠自身資本、依靠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在殘酷的市場中進行激烈搏殺,承擔更大的市場風險。他們不僅要考慮員工福利,更需要未雨綢繆,為應對更大的挑戰積蓄力量。為此,在發放工資時,他們肯定不敢像前文所提到的那些企業一樣“豪爽”。
有網友認為,在單個企業內部,只要擁有一套科學、公正的績效考核和執行體系,外人無權要求企業向企業內部和外部社會公布其員工收入。公開與否,應該由員工自己決定。在一個熟人群體中,作為一種隱私的個人收入得到保護,是一個文明社會的覺悟。
為此,在審視當下要求薪酬公開的聲浪中,我們尤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正視當下行業結構是影響收入多寡重要因素的客觀存在,著力從宏觀社會結構上去考慮和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