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滬保姆工資猛漲原因
入夏以來,上海家政服務員的工資如同節節攀升的氣溫屢創新高——與去年相比上漲了20%到30%。有讀者向本報反映,一些家政服務中介公司打著“保姆荒”的旗號,“惡炒”工資價格,可家政服務的水平卻一跌再跌。家政服務員工資猛漲的原因是什么?本報記者展開調查。
在一家出版社當編輯的雪荔2002年生下一對雙胞胎,就此開始和保姆打交道。
月嫂、鐘點工、住家阿姨……這些年來,她先后用過十五六個阿姨,快趕上電視劇《田教授家的28個保姆》中的田教授了。最近,她感嘆:現在誰的工資漲得最快?阿姨的工資!
因為家里有兩個孩子要照顧,所以孩子兩歲前她一直請兩個阿姨,一個住家阿姨帶孩子,一個鐘點工做家務。她用的這十幾個阿姨,除了最初的一個月嫂是 上海人外,其他都是從安徽來上海的。她們年齡大多在三四十歲,最長的干了1年半,最短的只做了3天。
有的不合適,有的常跳槽
剛開始找阿姨的時候,她堅持對方要有健康證,沒有的就帶她們去 醫院檢查身體。后來換得多了,就只好睜一眼閉一眼。
為什么經常換保姆?雪荔說:“有的是實在不合適,有的是她們炒我魷魚,還有一個回老家造房子去了。干了1年半的那個阿姨則‘攀高枝’了。她原來月工資1000元,后來要求加工資,我讓她等兩個月,等孩子上幼兒園后給她加200元。但她還是跳槽去了新東家。”
在雪荔家做了3天的阿姨是最年輕的一個,27歲,還沒結婚。雪荔發現這個阿姨在感情方面受過刺激,精神狀態有些異常,整天嘮叨著要找她的男朋友報仇——怎么敢把孩子交給她?
現在的阿姨28歲,是去年8月來雪荔家的,開始是做鐘點工,后來改做全天,每月1200元,白天再放她出去做3小時鐘點工,又可掙500元。她家務活干得不怎么樣,做飯也不行,不過對小孩很貼心,照顧得挺好的。最近雪荔給她加到1500元,因為外面有人出1800元挖她呢。
4年來,保姆工資翻了一番
這幾年,家政服務員的月薪漲得實在太快,住家阿姨2002年11月是700元/月;2003、2004年沒漲;2005年漲到900元/月;2006年以來不斷上漲,上半年是1000元/月;下半年就漲到1200元/月;今年又漲到了1500元/月。
從2003年的700元到現在的1500元,家政服務員的工資翻了一番。
雪荔覺得,現在許多行業都有準入制度、等級考試,家政行業卻什么也不需要,但從業人員的工資卻一路上漲。這個行業的工資水平全由保姆籍貫、雇主所在地區行情、保姆介紹所決定。不少介紹所只會對你吹噓“這個人是熟手”,卻從來不對你說“這個人沒有經驗”。雪荔對保姆是相當寬容的,飯燒得難吃,衛生搞得不干凈,都不在乎。好幾個人家不要的新手,都在她家留下了?蛇@些新手卻也要享受“老員工”的工資待遇。
家政服務員工資行情
巾幗園家政公司總經理周玨珉告訴記者:家政服務員的工資這幾年確實增長較快,去年一年就漲了三分之一。
鐘點工的工資(與工作時間長短成反比):
每天做1小時的,工資是15元/小時;每天做3小時的,12元/小時;每天做3小時以上的,8-12元/小時。
普通住家家政員:
素質一般的,1200-1500元/月;素質較好的,1500-2000元/月。
月嫂:
新手,2500元/月左右;有二三年經驗的,2800—3000元/月。
記者從上海社區服務熱線962200了解到,現在家政服務的價格是:鐘點工8-12元/小時,全天(早出晚歸)的900-1500元一個月,住家的與全天的差不多。
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公布的2006年下半年小時工工資指導價位:日常清潔6.5-11元/小時,中位數是8元;突擊清潔7-20元/小時。而2002年公布的家政服務工資為每小時5元左右。
保姆工資上漲的幾個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家政服務員成為上海從業人員中工資增長最快的一族呢?
業內人士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愿意騰出做家務的時間去干別的,家政服務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接受,F在,家中添了小寶寶請月嫂已經很普遍了;許多小家庭都請鐘點工做飯、打掃衛生;需要養老護理的老人也大大增加,還有的因獨居寂寞,需要家政員陪伴、聊天;有的家庭突然有人生病住院了,也急需家政人員幫忙照料。
其次,合格的家政服務員供不應求引發“惡炒”。一些中介公司打著“保姆荒”的旗號哄抬市場價格,以牟取暴利。事實上,現在隨便走進哪個家政中介公司,都可以看到很多外來婦女坐在那里等著雇主挑選。政府發布的家政服務員工資指導價,最低的只不過6.5元/小時,但市場上新手的工資卻已達到8元/小時。
第三,一部分家政服務員哪里價錢高就往哪里跑,帶動了工資的上漲。
東家們很少讓我受氣”
昨天,記者在淮海路的一個小區里找到了剛從用戶家里出來的趙阿姨。
1993年,為了快點兒還上1萬多元的欠債,趙阿姨離開安徽老家去北京打工,1995年初來到上海,年底通過一個老鄉介紹,開始在復興西路一戶人家做保姆,那年她32歲。
對于這些年薪水的變化,趙阿姨記得很清楚:“1995年我給人家當保姆,包吃包住做全天,一個月的收入是350元。那時工資沒有明確的標準,和東家談好多少就是多少。1997年以后才出現‘鐘點工’這個稱呼,我記得當時的工資標準是一小時3.3元,我在3戶人家做,每天5個小時,一個月下來能拿490元。后來每小時工資漲到4元、5元、6.5元,現在最低是每小時8元了!
眼下趙阿姨每天做7戶人家,一周除了星期天休息外,一天至少要工作10個小時。記者問她:“8元一小時的標準,東家能接受嗎?你對收入狀況滿意嗎?”趙阿姨答道:“有兩戶人家一知道標準提高的消息就主動給我漲了工資,7月份我拿到2150元。這幾天我已經和其他幾家說了標準提高的事,他們基本都能接受,從下個月開始工資應該就能漲一些了。有個老鄉和我在同一個小區做,每小時的工資是9元錢,聽說虹橋那邊的工資還要高一些。不過,我還是挺滿意的,工作比較穩定,做了這么多年,還沒有坐在中介所里等過工作!
“東家們素質都挺高的,很少讓我受氣。如果真有難相處的雇主,我不干就是了。這個工作就是冬天比較難受,經常在冷水里洗東西,手會裂開不少口子,很疼!
趙阿姨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家在安徽有6畝地,種地每畝年收入大概1000元左右,而在上海除去租房、水電開銷外,趙阿姨和老公每月的收入是3270元,辛苦兩個月就能抵上在農村勞作一年了。
家政服務行業亟待規范
業內專家提出,家政員的工資不能隨意開價,而應與技術等級、工齡長短、工作態度以及用戶反饋等掛鉤。
家政員的技術等級國家早有規定,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等。不過,技術等級引出了又一個問題:滬上絕大部分家政服務員缺乏培訓。據了解,現在在崗的數十萬從業人員,受過培訓、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不到10%。記者從市勞動保障局了解到,上,F有的初級家政人員培訓機構僅22家,中級和高級家政人員培訓機構共12家。這些機構培訓的初級家政員總人數去年只有2792人,歷年來的培訓總數也只有3萬多。這是不成比例的。有些大型家政公司也搞培訓,發個上崗證,更多的中介機構只是把人介紹出去了事。由于上海沒有一套家政服務的培訓機制,沒有強制培訓的措施,導致眾多服務人員不培訓也照樣上崗、拿高薪。
另外,本市對家政服務行業缺乏規范和管理,也是這個市場比較混亂的原因。上海至今沒有家政服務行業協會。多家家政公司為此呼吁了好幾年,至今難產。現在,擁有6000名家政員、2000名月嫂的巾幗園家政公司只是牽頭成立了一個家政服務綠色聯盟。這是因為家政服務存在著多頭管理的現狀:民政局管民辦非企業組織;勞動局管非正規就業組織;工商局管企業;社區、婦聯管再就業、4050組織。此外,還有一些沒有資質的夫妻老婆店,俗稱“黑店”,照樣生存。
如果家政服務行業協會盡快成立,就能規范這一行業的運作,并對從業人員的資質加以審核,配合政府部門開展大規模的崗位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技能。還可對家政服務員的工資作調控,避免出現上漲過快的狀況。
- 上一篇:上海制造企業年薪15萬招"灰領"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