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得訂單招不來人 武漢企業遭遇人才瓶頸
2007-07-24 11:25:56 來源:湖北日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10日,IBM發來11個月薪過萬元的職位需求,可招不到符合要求的人。”又一筆國際訂單飛走,武漢興源廣成科技公司總經理李鐵軍只好一聲。
18日,記者在李鐵軍的電子信箱里看到了近百封來自歐美的外包訂單郵件,僅6月份就有30多封訂單,需求100多個職位。“訂單飛來,可眼睜睜地看著訂單在身邊轉了一圈,飛去國內別的城市,或飛到印度、巴西等國家。”自從做外包業務以來,李鐵軍發愁的不是單子,而是很難招到既懂外語、又具備項目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的軟件服務外包人才。
同樣為招人而煩惱的還有EDS武漢全球服務外包中心。4月,位列世界500強的著名外包企業EDS落戶武漢,計劃今年招700人,目前卻只招到200來人。該中心公關部瞿曉輝介紹,符合企業要求的服務外包人才缺口相當大。為滿足用人需求,該中心不得不加大自我培訓力度,新招的120名應屆畢業生培訓4個月后才能上崗。
軟件企業面臨的人才瓶頸已引起武漢市政府的關注。武漢光谷軟件園公關部連華介紹,9月至10月,武漢市政府將攜手光谷軟件園開展軟件人才“國際巡招”活動,武漢本地的軟件企業將首次組團在全球范圍內招聘優秀人才。
國際大單飛走的背后
“那是一筆營業額約20億人民幣的大單!”談起國際大單的飛走,李鐵軍仍惋惜不已。
2005年,他獲悉IBM有意向將一筆需要1萬人做的年度項目訂單放在中國,可單子在武漢和國內各大城市轉了一圈后最終還是落戶印度,“人手不夠”讓武漢與國際大單擦肩而過。
一筆筆飛來又飛走的外包訂單對武漢、對國內產業界來說,意味著怎樣的重要機遇?“孩子,去做你的作業,別忘了中國人或印度人正在對你的工作崗位虎視眈眈。”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美國記者弗里德曼寫道,全球化大背景下,因為一系列全新經濟運營形態和商業模式的橫空出世,大量“本屬于美國”的工作機會正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移。由此而產生的業務流程外包、離岸外包等說法,均被標上一個新鮮名稱:服務外包。
說透了,這股浪潮與10年前他們把工廠大規模轉移到中國的那股浪潮并沒有本質區別。
然而,10年前抓住了機遇的我們今天是否依舊目光敏銳?
眼下,牢牢把握全球IT產業轉移機遇的印度已書寫一個軟件大國的傳奇,美國80%的外包訂單由印度承接,印度外包產業年收入310億美元。“為降低風險,歐美國家也有意將部分外包業務發往印度以外的國家。”李鐵軍感嘆,外包是一塊巨大而誘人的蛋糕,我們目前的問題不是吃不飽,而是沒有那么多符合條件的人去吃。
人才,軟件外包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資料顯示,當前即使是在歐美、日本、印度等軟件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也面臨軟件人才短缺問題,而作為發展服務外包業后來者,中國軟件業的蓬勃發展與人才短缺的矛盾更為突出。
在印度,員工人數過萬的外包企業沒啥稀奇,而在武漢200人的外包企業鳳毛麟角。照理說,武漢高校云集,每年IT相關專業畢業生就達3萬人,短訓畢業生1.6萬人。如此豐沛的人才供給,為何仍滿足不了服務外包企業需求?“教育與實際應用脫節的問題已經顯露。”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院長陳傳波說,一方面我國每年都有20萬至30萬的軟件人才缺口,而另一方面許多軟件專業人才沒人要。
在他看來,目前軟件人才的培養過多強調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能力,學生缺乏參與國際項目的經驗,不少畢業生至少要經過一年培訓才能適應外包企業需求,企業培訓成本大大增加。
此外,外包市場上競爭的不僅僅是技術水平,還有語言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顯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印度更占優勢。“人才危機”的背后,隱藏著令人憂慮的產業危機。
陳傳波說,中國軟件產業要在國際競爭中迎頭趕上,關鍵要培養一支龐大的國際化軟件人才隊伍,以此形成軟件產業的后發優勢,否則將被先行者遠遠甩在身后。
為填平教育與就業的鴻溝,EDS武漢全球服務外包中心對應屆畢業生進行4個月的專業培訓;華科大軟件學院也開積極轉變教育方式,一批大四學生被安排到印度、日本和美國實習,研究生全要赴企業參與項目實踐;李鐵軍則干脆引進印度著名的IT培訓品牌IIHT,讓印度老師到武漢直接為企業培訓外包人才。
“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建立專項軟件外包人才培訓資金,鼓勵培訓合格的學員在武漢軟件企業就業。”省軟件協會負責人田智勇建議。(周芳、袁會、彭心韞)
18日,記者在李鐵軍的電子信箱里看到了近百封來自歐美的外包訂單郵件,僅6月份就有30多封訂單,需求100多個職位。“訂單飛來,可眼睜睜地看著訂單在身邊轉了一圈,飛去國內別的城市,或飛到印度、巴西等國家。”自從做外包業務以來,李鐵軍發愁的不是單子,而是很難招到既懂外語、又具備項目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的軟件服務外包人才。
同樣為招人而煩惱的還有EDS武漢全球服務外包中心。4月,位列世界500強的著名外包企業EDS落戶武漢,計劃今年招700人,目前卻只招到200來人。該中心公關部瞿曉輝介紹,符合企業要求的服務外包人才缺口相當大。為滿足用人需求,該中心不得不加大自我培訓力度,新招的120名應屆畢業生培訓4個月后才能上崗。
軟件企業面臨的人才瓶頸已引起武漢市政府的關注。武漢光谷軟件園公關部連華介紹,9月至10月,武漢市政府將攜手光谷軟件園開展軟件人才“國際巡招”活動,武漢本地的軟件企業將首次組團在全球范圍內招聘優秀人才。
國際大單飛走的背后
“那是一筆營業額約20億人民幣的大單!”談起國際大單的飛走,李鐵軍仍惋惜不已。
2005年,他獲悉IBM有意向將一筆需要1萬人做的年度項目訂單放在中國,可單子在武漢和國內各大城市轉了一圈后最終還是落戶印度,“人手不夠”讓武漢與國際大單擦肩而過。
一筆筆飛來又飛走的外包訂單對武漢、對國內產業界來說,意味著怎樣的重要機遇?“孩子,去做你的作業,別忘了中國人或印度人正在對你的工作崗位虎視眈眈。”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美國記者弗里德曼寫道,全球化大背景下,因為一系列全新經濟運營形態和商業模式的橫空出世,大量“本屬于美國”的工作機會正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移。由此而產生的業務流程外包、離岸外包等說法,均被標上一個新鮮名稱:服務外包。
說透了,這股浪潮與10年前他們把工廠大規模轉移到中國的那股浪潮并沒有本質區別。
然而,10年前抓住了機遇的我們今天是否依舊目光敏銳?
眼下,牢牢把握全球IT產業轉移機遇的印度已書寫一個軟件大國的傳奇,美國80%的外包訂單由印度承接,印度外包產業年收入310億美元。“為降低風險,歐美國家也有意將部分外包業務發往印度以外的國家。”李鐵軍感嘆,外包是一塊巨大而誘人的蛋糕,我們目前的問題不是吃不飽,而是沒有那么多符合條件的人去吃。
人才,軟件外包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資料顯示,當前即使是在歐美、日本、印度等軟件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也面臨軟件人才短缺問題,而作為發展服務外包業后來者,中國軟件業的蓬勃發展與人才短缺的矛盾更為突出。
在印度,員工人數過萬的外包企業沒啥稀奇,而在武漢200人的外包企業鳳毛麟角。照理說,武漢高校云集,每年IT相關專業畢業生就達3萬人,短訓畢業生1.6萬人。如此豐沛的人才供給,為何仍滿足不了服務外包企業需求?“教育與實際應用脫節的問題已經顯露。”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院長陳傳波說,一方面我國每年都有20萬至30萬的軟件人才缺口,而另一方面許多軟件專業人才沒人要。
在他看來,目前軟件人才的培養過多強調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能力,學生缺乏參與國際項目的經驗,不少畢業生至少要經過一年培訓才能適應外包企業需求,企業培訓成本大大增加。
此外,外包市場上競爭的不僅僅是技術水平,還有語言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顯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印度更占優勢。“人才危機”的背后,隱藏著令人憂慮的產業危機。
陳傳波說,中國軟件產業要在國際競爭中迎頭趕上,關鍵要培養一支龐大的國際化軟件人才隊伍,以此形成軟件產業的后發優勢,否則將被先行者遠遠甩在身后。
為填平教育與就業的鴻溝,EDS武漢全球服務外包中心對應屆畢業生進行4個月的專業培訓;華科大軟件學院也開積極轉變教育方式,一批大四學生被安排到印度、日本和美國實習,研究生全要赴企業參與項目實踐;李鐵軍則干脆引進印度著名的IT培訓品牌IIHT,讓印度老師到武漢直接為企業培訓外包人才。
“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建立專項軟件外包人才培訓資金,鼓勵培訓合格的學員在武漢軟件企業就業。”省軟件協會負責人田智勇建議。(周芳、袁會、彭心韞)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