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科技時代 IT員工轉向業務驅動型人才
市場對IT人才需求量的節節攀升是薪酬漲幅一路走高的直接原因。隨著信息技術在包括金融、制造、通信、教育、醫療等各行業逐步深入廣泛地應用,軟件、硬件、網絡等各類技術人才的需求都呈現上升走勢。
去年從某名牌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本科畢業后,小蔣進入了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游戲公司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從事一款游戲的技術開發,然而1年不到,他就準備離開這家納斯達克(Nasdaq)上市公司了!拔易罱岢隽思有剑绻恍校揖碗x開。”小孫目前仍拿著畢業時每月稅后3,600元的起薪。“稅后6,000元以上”是他對下一份工作薪水的期望值。
參考《信息周刊》“2006年IT薪資調查”針對普通員工的調查數據,這個預期顯得非,F實。目前的市場行情看上去很樂觀:今年的基本月薪平均為每月3,749元,預期獎金和其他現金收入平均每月2,764元;平均月收入較2005年的6,015元預期增長8%。
市場對IT人才需求量的節節攀升是薪酬漲幅一路走高的直接原因。隨著信息技術在包括金融、制造、通信、教育、醫療等各行業逐步深入廣泛地應用,軟件、硬件、網絡等各類技術人才的需求都呈現上升走勢。據中華英才網的統計,2006年,IT相關職位的需求分別占了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地全部招聘職位數的20%左右。
同時,表面的供求兩旺掩蓋不了IT人才市場的結構性矛盾。盡管IT人才的供應量很大,但是完全符合企業要求的優秀人才很少,這又從另一個側面刺激了薪酬的增長。不僅是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是有五六年工作經驗的人也很少有完全可以適應行業和市場發展需求的。缺乏優秀人才是讓很多IT管理人員頭疼的問題,一位有長年海外工作經驗的IT總監說:“他們(普通IT員工)需要培訓,更需要轉變自己的觀念!
普通IT員工也本能地感覺到,自己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要求還沒做好準備。《信息周刊》“2006年IT薪資調查”顯示,在一連串利好消息之下,參加調查的IT普通員工中仍然有近30%的人認為工作“沒有安全感”,接近60%的人對于工作前途和薪酬的增長潛力表示“不確定”。
穩定難求
不安全感很大程度上來自工作的不穩定。31%接受調查的普通員工將“工作的穩定性”列入他們“對工作最看重”的因素,但現實常常無法滿足員工對于“穩定性”的需求。
“并不是我愛冒險,喜歡換工作! C工作不到3年換了三份工作,聊起這一點,他非常無奈,“第一家公司我去了不久就倒閉了,第二家后來被別的公司購并了!盜T相關行業市場的競爭格局就是這樣,少數幾家公司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大量小規模的公司一起爭奪剩下的一小部分市場份額,這些小型公司要長期生存下去,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重重壓力,“這些創業型公司的生命周期也就是3~5年!盋說。而在參與調研的普通IT員工中,接近30%和C一樣來自這類創業型公司。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許多公司的業務伴隨行業的快速發展不斷擴張。對于在發展、擴張階段的企業組織而言, 一方面對于人才的需求急劇擴大,另一方面又會因為組織結構和業務上不斷的調整造成部分員工的流失。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也同樣如此,公司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業務需求,會對IT部門的職能重新定位,IT策略發生變化,對人的要求、能力也會發生變化,如果個人不能夠適應這種變化,很可能被淘汰。S公司2005年底剛剛進行了集團資源的整合,上任不久的IT總監表示,以規劃中的集團IT架構來看,現有的員工一定會有部分被淘汰。
外包帶來職業陰影
IT外包的趨勢是對從業人員安全感的又一大挑戰。
如果說小公司讓員工沒有安全感,那么,作為實施IT外包的先鋒,大型跨國集團公司如今也不再是“保險箱”了。
寶潔公司(P&G)從2002年開始實施IT外包到最后完成,全球六七千IT員工中,65%的員工跟隨公司的IT外包去了接包方公司上班。寶潔公司為這些員工找的都是像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和惠普公司(HP)這樣的好“婆家”,外包之后,員工的薪水福利并沒有變低;但是好像被親生父母拋棄了的孩子,這些從沒想過要離開寶潔公司的員工突然就失去了歸屬感。同時,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因為他們不知道過了外包雙方協定的員工保護期限之后會面臨什么樣的情況。
《信息周刊》“2006年IT薪資調查”顯示,盡管已經實施IT業務外包的公司還不到一半,但員工們對外包可能對自己帶來的影響普遍悲觀,41%的人認為“相對低薪的職位會增加”,28%的普通員工認為“IT職位會減少”,另有25%的人認為“雇員的薪資會降低”。“從前‘一招鮮,吃遍天’,而如今變得隨時可以被取代了!盳畢業不久,在一家金融公司做技術支持,他的公司已經實施了一部分的IT外包,他有些憂心忡忡:“最重要的問題是,沒有留給我時間培養自己不可取代的競爭力,外包就已經來了!
唯一令人振奮一些的數字是,24%的人樂觀地認為“勞動密集型工作被轉移出公司,從事創造性工作的機會增加”。這也是IT管理人員最認同的說法。明基電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營銷總部IT經理周慶瑜就認為,部分業務外包以后更能體現IT人員的價值所在,他們可以更專注在某一個領域,變得更有競爭力。
業務驅動型人才受追捧
《信息周刊》“2006年IT薪資調查”發現,與30%缺乏安全感的普通員工相反,20%左右參加調查的普通員工認為工作“完全沒有挑戰性”。對此,周慶瑜的看法是,這些員工通常只關注純技術,而對于某項技術,一兩年內完全了解是完全能做到的,而且成熟的公司對于新興技術的引進也會相對謹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IT人員僅僅從技術的角度上看問題,自然會覺得沒有新東西可學,“完全沒有挑戰性”了。
但是很快他們就會發現自己處境危險了。根據顧能公司(Gartner)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隨著企業向采用商品化軟件和虛擬化系統的方向發展,對擁有具體IT技能的雇員的需求量將每年下降10%。應用領域的這一變化將消除對歷史上一直非常重要的技能的需求,預計企業對雇員的需求將從IT專業技能向更強的商務分析技能轉變。
而事實上,“技術過硬的同時必須懂業務、善溝通”已經成了現在很多企業選擇IT人才的標準了。甚至有IT 經理表示他在用人時,對業務的理解更重要,技術反而被排在了第二位。原因是IT人員都有專業基礎,培養技術能力很容易,但懂業務才能的IT人員實在是太少了,對IT人員來說,也很難在短期內培養其商業和管理才能。
這為IT人員指明了發展方向:做懂業務的IT人。善于學習是IT員工的特質,但改變觀念是制勝的前提。
調查數據顯示,現在絕大部分普通IT員工還沒有真正理解“了解業務”的重要性,只有6%左右的人認為“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公司實現目標”、“理解公司的業務策略”、“融入公司的策略制訂和目標制訂”等與業務密切相關因素是他們最看重的部分之一。
對于企業中IT部門中的普通員工而言,與市場上成千上萬擁有同樣技術的競爭者相比,優勢就在于對企業的了解。
但要留在企業并獲得更好的發展,“員工要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公司業務的獨特貢獻,是通過對信息的管理利用保證和支持業務的成功,而不是技術優勢本身! 媒介購買機構群邑公司(GroupM)中國區IT總監潘進杰總是提醒員工:“多想想你與公司、與業務的關系,力求成為業務驅動型人才,而不是技術驅動型人才!
潘進杰認為,對于企業IT部門的員工而言,成為業務部門的戰略伙伴,從事核心IT業務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有了這樣的觀念,再樹立起服務的意識,培養溝通交流的能力,學習推銷自己的技巧,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由此,我們可以畫出一個普通IT人員的成長路線圖。一開始,他也許80%的工作時間都在寫代碼,但他仍然會主動去了解業務,用業務人員能懂的語言去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用技術手段改進系統績效,滿足業務需求,然后再去傾聽客戶的反饋。這時,他寫代碼的時間比例降低到了40%。一段時間的積累后,他逐步對業務有所了解,甚至可以開始推銷自己的一些想法,主動為業務部門提出一些技術可實現的改進建議。這時,他也許還有10%的時間仍然在寫代碼,但對于公司而言,他已經變得不可取代了,不是因為代碼,而是因為對業務的深刻了解。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