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老板群體思維病病因分析
思維的病癥-領主意識:由于事業順利,管理者愈來愈固執己見,所有的重大決策都由企業領導人自己作出,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強。一個強有力的家長會給企業造就創業的輝煌,但是,獨具個人特色的管理風格很難制度化和重新復制。出身底層的企業家內心深處多少有些報復心理,或者是補償心理;政治愿望受到挫折的人則把自己的企業當作假想的政壇。其實,民營企業家中有這種意識的,很多與其出身有關。特別是對第一代企業家。
思維的病癥-權謀文化和公司政治:企業家的領主意識的另外一個后果,就是權謀文化和公司政治的盛行。這種家長集權式的領導風格還使企業的經營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地位,不喜歡下屬表現出比他更強的才能;強調下屬對自己命令的絕對服從,這就使得華人企業的員工創新意識薄弱,他們只是在命令下機械式的重復工作,他們對市場的變化難以做出反應。既然是領主,一切以是否聽領主的話、是否順領主的心意為標準,而不是以對企業的實際貢獻為標準。最后的結果是,企業中出現大量職場政治家,他們不以做實事為務,而以討企業家喜歡為務,整天揣摩領導意志。與此相對的是,這些人因為讓企業家高興而得以提升,于是,大家群起仿效,做表面工作,溜須拍馬,真正為企業做出貢獻的人,反而得不到各種利益和報酬,最后,要么同流合污,從“會做事”轉變為所謂的“會做人”,要么離開,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果。
思維的病癥-“人治”化治理:權謀文化和公司政治的另外一個后果,就是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決策機制和民主管理機制,所有的重大決策都由企業領導人自己作出,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強,其決策正確與否主要取決于領導者個人的能力,這實際上孕育著作出錯誤決策的較大風險。企業規模越大,這種危險性就越大。許多民營企業家缺少這種規模意識,滿足于小富即安。一些民營企業家拘于小打小鬧,家族經營,船小好掉頭的狹隘觀念,不愿與他人進行資金,技術等合作,使民營企業難以成規模,難以走向企業集團化,從根本上制約了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已具相當規模的家庭—廠商—公司制的企業,包括一些已經脫離家庭的,甚至是股份制的企業,也沒有跨越家族門檻或家長權威模式而轉換為現代企業制度。究其自身的原因,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家族主義文化的束縛。企業在取得一定成績后,容易居功自傲,緊接著便會獨斷專行、排除異己,形成“一言堂、家族人治化管理”,這樣,在企業內部沒有任何制衡和監督的情況下,一旦決策失誤,企業就會陷入絕境。這是由成千上百個案例證明了的。權威管理,依賴干個人領導力的形成,容易造成人存企業興,人亡企業衰。
病因分析
在許多民營企業中,由于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成員擁有參考權,專家權,獎賞權及強迫權等權力,家長權威頗高。在這種家長權威的籠罩下,企業的經營者往往容易表現出專權與教誨相結合的家長集權式領導作風。公司大權一般都集中在總裁或兩三個高層管理者手中,他們在下屬提供充分資料的基礎上,獨自作出所有重要的決策,無需經過民主討論通過。同時要求下屬對上司絕對服從,個體對群體絕對服從。
部分民營企業家缺乏現代企業家應具備的素質。第一,民營企業家缺乏向現代企業家過渡的文化底蘊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資本積累機制有余而資本集中機制不足的問題。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文化思維定勢使得許多小資本不愿聯合成為大資本去發展大企業。民營企業家在整體上還沒有形成真正擺脫世俗化文化的主流文化傾向,諸如缺乏實業精神,投機性,無序性,唯眼前利益是圖等等這些錯誤制約了企業家的理性決策。企業家是決策者,要想作出合理,正確的決策,必須在工作中全面觀察問題,準確分析問題,切實解決問題,這需要一定的理論素養才能做到。
理論素養能更新他們的思維方式,使其經驗思維變為理性思維,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并以理論認識指導實踐,使企業家能科學地,理性地做出決策。其次,理論素養能帶來觀念的更新,從而使企業家作出創造性的決策。只有沖破傳統觀念約束縛,樹立起現代化的觀念才能引導企業的進步。再次,紛繁復雜的經濟關系讓人感到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是如此的難以捉摸。但是,只要企業家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理論素養,就能站在更高的認識層面上,更深刻地把握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在市場競爭中獲勝。
企業家缺乏指向未來的思維方式和戰略定位,沒有全局觀和長遠的謀劃我國的經濟近年來已逐步形成表面上的供過于求的市場常態,經濟增長也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每個企業都面臨著新的關于未來的戰略選擇問題。即使是一時成功的企業,如果對市場和未來缺乏清晰的概念和應有的預見性,那么,出現決策失誤是不可避免的。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作為企業家應胸懷全局,立足長遠去考慮企業的發展,但是,許多企業家由于急功近利,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導致企業的失敗。再則,一些經營者忽視知識更新,抱殘守缺一些民營企業家不讀書,不看報,不鉆研管理理論,忽視知識更新。以這樣的文化知識結構去控制一個在當今激烈競爭之中的企業,必然會越做越難。他們力不從心,缺乏現代意識,缺乏前瞻能力,走一步算一步,下一步要走到哪里并不清楚。
解決之道
首先,要避免決策的隨意性。企業這個團體是一個經濟組織,其每一個行為都必須進行具體的利潤數字的計算,總裁和職員都應成為真正的商人,具備商人的思維,習慣商人的行為。由于資本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潤,那么作為資本的人格化的企業家,就必須以利潤為目的,任何不計算成本,不預算利潤的隨意性決策都不應出現。
其次,要避免決策的模糊性和盲目性。不熟不做是商業法則之一,對于不熟悉的領域和項目,如果沒有行家來指導,幫助實施,那么就不要做出選擇,要避免出現大概,估計,可能等非理性的決策。再次,要避免決策的急躁性。市場經濟只有開始沒有終止,凡是商人都必須以平靜的心態參與無休止的市場競爭。所以,以企業家為核心的決策層對企業全局的安排要經常思考和準備。才可以有備無患,臨危不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企業要走上現代化的管理之路,取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處理好領導者的個人權威與完善的管理制度之間的關系,處理好集權與分權之間的關系。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在企業內部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企業領導人在作出重大決策時,應集思廣益,聽取專業人士和參謀人員的意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決策,改變過去那種憑直覺辦事的做法,減少決策失誤的風險;其次,提倡參與管理,鼓勵職工對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改變過去那種片面要求下屬服從的做法,允許他們對上級的命令持不同看法,鼓勵創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三,應進行有效的授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應對下屬的能力予以充分的信任,賦予其相應的責權利,鼓勵其獨立地完成工作,領導者只給予必要的指導和監督,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事必躬親。
- 上一篇:中國營銷最有效果的六種武器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