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貸風險預警:我國人造革行業發展受名牌制約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人造革、合成革生產大國。產品已經大量出口海外,出口量快速增加。但是總體而言我國出口的人造革產品簡單勞動的成分稍重些,高附加值、高檔次的產品較少,品牌效應不突出。并且絕大部分企業品牌意識淡薄,缺乏品牌長遠規劃,另外,租牌、借牌現象盛行,嚴重干擾了本土人造皮革品牌的發展。
銀聯信分析:
中國人造革、合成革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和山東等沿海省市。目前全國共有人造革合成革企業2000多家,上千條生產線,是塑料行業重點發展的產業,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分布在化工、皮革、紡織等行業。目前,我國每年輕革產量近5億平方米,占世界總量的20%以上,人工皮革鞋類制品產量近60億雙,占世界鞋類總產量50%以上。在人造革制品生產總量上,我國已經穩居第一。
同時近幾年行業也出現了一批龍頭企業,山東煙臺萬華公司是我國最大的人造革生產企業,該公司擁有年產300萬平方米的一條“超細尼龍纖維制品”生產線,產品以運動鞋及男士鞋用革為主,月產約40萬平方米,以國內市場70%,國際市場30%的比例銷售。此外,佛山塑料集團、湖北凱樂集團、湖南安塑集團、大連實德集團、浙江禾欣實業等大型的塑料企業集團也都具有一定的人造革生產規模。
雖然我國人造革產品已經大量出口海外,出口量快速增加。但是總體而言我國出口的人造革產品簡單勞動的成分稍重些,高附加值、高檔次的產品較少,品牌效應不突出,專業化水平較低,產品結構、花色品種普遍缺乏競爭力。并且絕大部分企業品牌意識淡薄,缺乏品牌長遠規劃;另外,租牌、借牌現象盛行,嚴重干擾了本土人造皮革品牌的發展。
缺乏品牌一方面使得我國相當多人造革企業只能被動的為一些國際名牌進行貼牌生產,長期的處于產業鏈的下游,既無法掌握先進的生產設計技術,也只能賺取加工費等微薄利潤,從長遠看更是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國內企業在出口時的相互壓價、惡意競爭,并且很容易為國外實施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提供借口,影響整個行業的出口和海外市場的拓展。
除此之外,個別地方皮革重復建設現象十分嚴重,忽視培育區域龍頭支柱企業也是造成國內行業缺乏名牌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以“三革”為主要材料的晉江鞋業,3000多家的鞋廠,近三年來,有數百家鞋廠被注銷或倒閉,又有數百家新的鞋廠加入競爭行列。一些不具備規模化生產又無品牌的企業,干了一、二個月或倒閉或退而幫別人加工,造成極大損失,嚴重沖擊了國內市場。
隨著人民需求的多樣性,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皮革制品在質量、品牌、外觀、花樣等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在未來人造革行業中擁有競爭力的企業的產品必然是檔次高,高附加值,具有良好品牌的產品。因此,我國人造革行業必須一改現在這種技術含量低、低水平的加工制作、租牌等獲取低微利潤的方式,轉而重視培育自己的品牌,加大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發展壯大。具體來說,企業必須在以下兩個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夠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
1、加強營銷,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知名度
在當前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要培育自己的品牌,加強營銷,拓展銷售渠道顯的特別重要。我國自加入WTO以后,為行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人造革企業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渠道特別是電子商務等,努力建設外貿隊伍,加強營銷,擴大銷售區域,走向國際市場;另一方面要努力拓展合成革的應用領域,引導市場需求,使合成革在更多的行業應用,不斷做大我國人造革合成革市場。同時加大對自由品牌的宣傳力度,提高市場的認可度。
2、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
品牌的知名度是以質量為基礎的,我國企業要想創建自己的名牌產品,就必須擺脫品種單一,技術含量低,產品性能差的局面,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同時,這也是避免惡意壓價的一個有效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