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機不等于生意 破解網絡營銷的賺錢密碼
“打電話來公司咨詢和談合作的人是多了不少,但談成的沒幾家。”做服裝生意的王老板告訴記者,自己剛做完一個搜索競價排名的廣告沒多久,客戶的電話是越發多了,沒想到在尋找商機的同時現在又面臨著生意難成的困境。如何將商機轉換成實實在在的生意,這恐怕不是令王老板一個人頭疼的事情,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老總同樣面臨著這樣的營銷難題。
借助網絡:商機不再難求
和王老板一樣,深諳此道的老總們也是煞費苦心,為了在第一時間找到合作機會,廣告、宣傳、推廣,一個也不少。新興的網絡營銷受到廣大企業主的青睞。如同在競爭的紛亂中為企業開辟出條條大路。
“網絡營銷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集合了從區域市場到全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資源,降低了企業商機獲取的成本和交易的成本,商機的獲得不再像從前那樣艱難了。”業內專家表示,窄告、搜索競價、電子商務、網絡實名等諸多互聯網推廣形式,為現代企業提供了更為便捷快速的營銷模式,讓商機的獲得有了更多暢通的渠道。
其中,電子商務和搜索,一個因為其同時擁有的供需雙方的海量信息,另一個因為其極高的點擊流量,成為企業主通過網絡推廣獲取商機的重要來源和途徑。
遭遇困惑:提高商機與生意成交
網絡營銷模式有效解決了尋找商機的問題,但“花錢購買網絡推廣服務,雖然也獲得了許多的商機,最后談成生意的就不見得有那么多。” 眾多的“王老板”又陷入了接踵而至的商機困境。
奇虎網總裁齊向東對此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面對100個有效商機,海爾集團成交50單生意,成交額是50%;崇文電器廠成交10單生意,成交額是10%;阿毛公司成交1單生意,成交額是1%。可見,商機易得,生意難求,如何提高商機到生意的轉換率,是企業營銷工作的根本問題。
事實上,如何讓客商認為“我”提供的信息是真實可信的,“我”的產品和服務是高質量有保證的?這是企業主在網絡營銷實戰中受困于海內外“商機到生意轉換率低”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促進成交:瞄準權威誠信第三方平臺
目前,互聯網科技運作的B2B平臺已經從單純的工具演變為一種創新經濟模式,不但使企業節約了交易成本,而且提高了運作效率、擴大了企業和品牌的影響力。
在電子商務領域,國家力量中國網中國供應商的介入,體現了電子商務國家隊的權威和誠信。“不久前拉開帷幕的‘中國九大商幫最具成長性企業評選’活動,就是中國網中國供應商憑借權威誠信的電子商務平臺向海內外的國際客商推介中國企業的一次大規模舉措。”中國網總裁李家明介紹說,這次活動通過中國網11個語言版本的網站輻射全球,同時整合了全國各省級新聞網站的流量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展開九大商幫的推廣和評選,所有的企業會員不僅可以借此機會向國際客商展示自己,共享商機,參與評選活動企業還將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通過旗下的外宣平臺向海外進行傳播,更有機會在秋季廣交會上被重點推薦給國外采購商。
李家明表示:這次活動不僅可以讓參評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推廣自己,獲取大量商機,更重要的是由國家力量推動的這次評選可以保證信息的權威和企業的誠信品質,給予海內外客商最為可靠的信心,提高生意的實現比率。
- 上一篇:尋找市場營銷的基點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