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百萬年薪江蘇“挖墻腳”
2007-07-13 14:22:00 來源:江蘇經濟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我國銀行業全面開放以后,外資銀行要“開疆拓土”,中資銀行要力保“城門”,雙方首先開打的是一場優秀人才爭奪戰。記者昨天獲悉,一家外資銀行已經與某獵頭公司簽訂了“秘密協定”,許諾以百萬年薪在江蘇尋覓多位本土化高管人才,這也是目前為止外資銀行在江蘇最大的一次“獵頭”行動。
外資銀行向本土人才頻拋“繡球”
“一外資銀行與南京某家獵頭公司簽訂了協議,秘密約定以百萬年薪在江蘇境內尋覓合格的高管人才,目標是各家銀行副行長甚至行長級的人物!”據向記者爆料的圈內人士透露,這家外資銀行還開出優厚的條件:一旦對方決定跳槽,可以帶領手下一批精英集體“投誠”,銀行保證提供比原崗位更優厚的薪酬待遇和工作崗位。
事實上,外資銀行挖“墻腳”的手段遠不止這一種。表面的平靜之下,是涌動的暗流。為了得到心儀的人才,外資銀行開出的條件往往讓人難以拒絕。據記者了解,目前比較知名的外資銀行普通職位的員工年薪在10萬元左右,中高層職位年薪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據知情人士透露,渣打和恒生這兩家外資銀行的待遇比中資銀行同類崗位要高出三成左右。比如公司部信貸人員年薪在10萬~15萬元,而在中資銀行的相同崗位,年薪最多只有7萬-12萬元。外資銀行的理財人員年薪也達到7萬~10萬元,部門高管人員年薪都超過30萬元,相當于中資銀行的行長待遇。面對高薪和公費出國進修培訓的機會,很多中資銀行高管人員都很心動。
以往,外資銀行一般只是在高檔寫字樓里辦公,雇員數量并不多。據記者了解,截至去年9月末,省內營業性外資銀行從業人員僅有259人。但隨著人民幣業務即將展開,外資銀行對人才的需求猛增。據爆料人士透露,“百萬年薪”在江蘇挖人的外資銀行,就是因為即將開辦人民幣業務,從而急需本土化高管。外資銀行“求才若渴”,無疑對中資銀行形成了一定的沖擊。調查顯示,目前已經進入內地的35家外資銀行,到2008年人員將擴充到16910名雇員,今后還將以成倍的速度增長。伴隨外資銀行進入,中資銀行的人才流失速度將加快。
用人機制成中資銀行“軟肋”
耿經理原來是南京廣發銀行個人部的客戶經理,幾個月前跳到了渣打南京分行零售業務部。“收入高了,壓力也大了,不過將來的發展前景更廣闊。”耿經理對當初的決定絲毫不覺得后悔。根據記者的調查顯示,象耿經理一樣,因為看好在外資銀行的發展前景而跳槽的人占了大多數。
“其實,很多人跳槽并不僅僅是因為收入原因,更多的是想找到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南京人才開發有限公司招聘部主管張維告訴記者,外資銀行最感興趣的一般是投資信貸部經理、個人理財部經理等,這些人才年紀基本在35歲以上,對于他們來說,物質條件不再是誘惑的全部,他們更看重的是今后的發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中資銀行做到副行長甚至行長,怎么著也要幾十年,而且人才之間的競爭并不完全平等。而外資銀行則直接得多,一切靠數據說話,靠營業額說話,有能力者上,無能力者下。”
看來,在用人體制方面,中外資銀行仍有一定差距。記者與某外資銀行在寧分支機構的負責人在幾年前相識時,她還只是部門的負責人;但日前再與其聯系,她已經成為這家外資銀行在寧的副行長,尚不到40歲。比利時聯合銀行的一位員工在和記者聊天時也透露,自己原本在一家國有銀行工作,跳槽已近5年,“在外資銀行工作確實很忙碌,加班加點也是常事,但是人事方面相對簡單,不像在中資銀行那么復雜。”業內人士認為,在這場人才競爭中,招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受沖擊相對較小,國有銀行因體制和薪酬等原因將會受較大沖擊。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網點遍布國內各市縣,從業人員多達幾十萬,體制改革相對較難,最容易在競爭中受挫。
面對咄咄逼人的外資銀行,中資銀行也在奮起“回擊”。今年6月底,南京舉辦了首屆金融人才專場招聘會,有10多家中資銀行機構“趕場”。其中,僅中行就發布了300多個招聘職位,據悉,其中不少人目前已經進入培訓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值得注意的是,本屆金融招聘會中,有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倍受青睞,特別是南大等名校的畢業生。既要招得到人,還得留得住人,中資銀行如何在這場人才較量中取勝,是該認真考量了。(蔡逸、王俊清)
外資銀行向本土人才頻拋“繡球”
“一外資銀行與南京某家獵頭公司簽訂了協議,秘密約定以百萬年薪在江蘇境內尋覓合格的高管人才,目標是各家銀行副行長甚至行長級的人物!”據向記者爆料的圈內人士透露,這家外資銀行還開出優厚的條件:一旦對方決定跳槽,可以帶領手下一批精英集體“投誠”,銀行保證提供比原崗位更優厚的薪酬待遇和工作崗位。
事實上,外資銀行挖“墻腳”的手段遠不止這一種。表面的平靜之下,是涌動的暗流。為了得到心儀的人才,外資銀行開出的條件往往讓人難以拒絕。據記者了解,目前比較知名的外資銀行普通職位的員工年薪在10萬元左右,中高層職位年薪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據知情人士透露,渣打和恒生這兩家外資銀行的待遇比中資銀行同類崗位要高出三成左右。比如公司部信貸人員年薪在10萬~15萬元,而在中資銀行的相同崗位,年薪最多只有7萬-12萬元。外資銀行的理財人員年薪也達到7萬~10萬元,部門高管人員年薪都超過30萬元,相當于中資銀行的行長待遇。面對高薪和公費出國進修培訓的機會,很多中資銀行高管人員都很心動。
以往,外資銀行一般只是在高檔寫字樓里辦公,雇員數量并不多。據記者了解,截至去年9月末,省內營業性外資銀行從業人員僅有259人。但隨著人民幣業務即將展開,外資銀行對人才的需求猛增。據爆料人士透露,“百萬年薪”在江蘇挖人的外資銀行,就是因為即將開辦人民幣業務,從而急需本土化高管。外資銀行“求才若渴”,無疑對中資銀行形成了一定的沖擊。調查顯示,目前已經進入內地的35家外資銀行,到2008年人員將擴充到16910名雇員,今后還將以成倍的速度增長。伴隨外資銀行進入,中資銀行的人才流失速度將加快。
用人機制成中資銀行“軟肋”
耿經理原來是南京廣發銀行個人部的客戶經理,幾個月前跳到了渣打南京分行零售業務部。“收入高了,壓力也大了,不過將來的發展前景更廣闊。”耿經理對當初的決定絲毫不覺得后悔。根據記者的調查顯示,象耿經理一樣,因為看好在外資銀行的發展前景而跳槽的人占了大多數。
“其實,很多人跳槽并不僅僅是因為收入原因,更多的是想找到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南京人才開發有限公司招聘部主管張維告訴記者,外資銀行最感興趣的一般是投資信貸部經理、個人理財部經理等,這些人才年紀基本在35歲以上,對于他們來說,物質條件不再是誘惑的全部,他們更看重的是今后的發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中資銀行做到副行長甚至行長,怎么著也要幾十年,而且人才之間的競爭并不完全平等。而外資銀行則直接得多,一切靠數據說話,靠營業額說話,有能力者上,無能力者下。”
看來,在用人體制方面,中外資銀行仍有一定差距。記者與某外資銀行在寧分支機構的負責人在幾年前相識時,她還只是部門的負責人;但日前再與其聯系,她已經成為這家外資銀行在寧的副行長,尚不到40歲。比利時聯合銀行的一位員工在和記者聊天時也透露,自己原本在一家國有銀行工作,跳槽已近5年,“在外資銀行工作確實很忙碌,加班加點也是常事,但是人事方面相對簡單,不像在中資銀行那么復雜。”業內人士認為,在這場人才競爭中,招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受沖擊相對較小,國有銀行因體制和薪酬等原因將會受較大沖擊。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網點遍布國內各市縣,從業人員多達幾十萬,體制改革相對較難,最容易在競爭中受挫。
面對咄咄逼人的外資銀行,中資銀行也在奮起“回擊”。今年6月底,南京舉辦了首屆金融人才專場招聘會,有10多家中資銀行機構“趕場”。其中,僅中行就發布了300多個招聘職位,據悉,其中不少人目前已經進入培訓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值得注意的是,本屆金融招聘會中,有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倍受青睞,特別是南大等名校的畢業生。既要招得到人,還得留得住人,中資銀行如何在這場人才較量中取勝,是該認真考量了。(蔡逸、王俊清)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