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雄鷹皮草”品牌內功的雄起之道
7月7日,寧夏雄鷹皮草集團車間內,工人忙著加工二毛羔羊皮,脫脂、漂制、烘干、染色、裁制等流水線環環相扣。歲月如梭,該集團今年已有1000多萬元的二毛皮制品跨海“飛”向美、英、芬蘭等國家,許多到寧夏的阿拉伯客人,指明要購買雄鷹集
團的皮褥和皮坎肩,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地處西北內陸的寧夏雄鷹集團能在國際市場上搶得一席之地,靠的是品牌戰略的超凡“內功”。
用質量取勝市場,靠品牌攪活國際貿易
素有“白寶”之稱的寧夏二毛皮,毛質細潤,潔白如雪,在區內外享有“綠豆絲”和“九道彎”美譽。正是瞅準了這一商機,上世紀80年代,青銅峽市峽口鎮農民馬興國,放下走南闖北販運二毛皮的營生,辦起了該市第一家灘羊二毛皮加工廠。經過20多年的風雨洗禮,企業從名不見經傳的手工作坊,如滾雪球般發展為西北最大的灘羊二毛皮加工基地,國家領導人多次到企業視察。今年4月,企業被中組部確定為非公有制經濟黨建聯系點。
雄鷹皮草的雄起之路,靠的是把寧夏品牌推向世界的雄心壯志。成功品牌的塑造,濃縮著決策者的非常之舉。馬興國的兒子馬志強始終分管企業生產。他說,集團從原皮收購、鞣制、增白、染色以及原輔材料的購進等生產環節,一向都是嚴格把關,因為質量是生存之本。
創業伊始,馬志強和父親通過火車將毛毯等二毛皮制品托運到江蘇,當他倆興沖沖地背著大包趕到一家出口企業時,對方檢測完質量后搖了搖頭。由于質量不達標,幾經周折,父子倆最后將一半皮制品運了回來。這次碰壁,讓馬志強下決心靠產品質量與國際接軌。如今,集團聘請四川等地皮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擔任技術顧問,工會經常組織職工開展勞動技能比賽,獎勵生產能手。懷揣產品質量這塊試金石,“雄鷹”牌裘皮褥正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
聯合組建皮毛“戰艦”,發揮核心技術帶動作用
記者了解到,2001年,馬興國以自己的雄鷹公司為龍頭,聯合該市10多家二毛皮加工企業,組建了寧夏雄鷹皮草股份集團公司。截至目前,公司擁有林盛皮毛有限公司、金鷹皮毛廠等11家分公司和分廠,在杭州注冊進出口貿易公司,走上品牌掘金路。靠著不倒信念,企業以寧夏特有的二毛皮加工為原料,生產的圍巾、披肩、挎包等裘制品源源不斷地銷往時尚之都——意大利,成為宣傳寧夏的靚麗名片。
發揮龍頭企業的技術輻射帶動作用,是“雄鷹”的孜孜追求。面對同行業新產品的不斷問世,集團緊盯國際市場開展技術革新,先后開發出了“草上霜”、“燙金花”等國際市場上流行的新產品,采用巴斯夫、勞茵斯坦等國際大公司所生產的環保性染料和原輔料,實現寧夏二毛皮傳統工藝與先進科技的聯姻,開發出“一毛多色、迷彩色、羊絨壓花、印花”等新產品。
如今,一手締造“雄鷹”奇跡的馬興國“走”了,但他卻留下了“將寧夏二毛皮品牌接力棒傳承下去”的囑托。為擴大規模,馬志強從資金、技術、銷售、信息、人才等環節帶動和扶持20多家發展裘皮加工業。
目前,企業已安排700多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50多名特困戶家庭子女及殘疾人就業,人均月工資750元。僅企業帶動的羊皮販運戶1000多人,輻射農民每年增收9000多萬元,公司原材料收購范圍已經擴大到西北地區。
馬志強說,雄鷹集團年加工能力達到150萬張,年生產二毛裘皮32萬平方米,95%的裘制品出口。二毛皮褥、背心、披肩、圍巾、坐靠墊、床罩等系列二毛裘皮產品出口到30多個國家。去年,集團實現工業總產值9110萬元,工業增加值1645萬元。
- 上一篇:甘肅“平涼紅牛”系列皮革制品出口國外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