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斜木桶理論
2007-07-07 14:26:47 來源:《牛津管理評論》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就競爭力而言,木桶理論對大部分中國企業是一種誤導。當一個企業面臨一個規范而且要素流動充分的市場時,競爭力可能更多地取決于木桶效應:最短的一塊板決定木桶能夠盛多少水。這就是歐美等大多少數公司在競爭力上強調彌補短板,提高綜合能力(系統力)的原因。
但中國企業面對的是一個高速發展中的競爭環境,我們不僅在技術,在設備等硬件上存在嚴重的短板,而且在管理在思維等軟件上,同樣存在諸多不足,要想補齊這些短板,哪有出頭之日?
企圖一夜吃個胖子,企圖什么都要的結果是什么都得不到(Everythingisnothing)。沒有重點,不懂得放棄是典型的沒有戰略的表現!
這就是我為什么說核心競爭力這個詞,對中國企業尤其重要。因為從核心競爭力出發,我們就會發現,事實上,我們沒必要在所謂的核心技術,現代化設備,新管理新思維等等方面去補什么短板。核心競爭力告訴我們:技術,設備,管理或者思維,對客戶而言并不直接創造價值,經營企業的一切努力,應當圍繞直接創造客戶價值這一核心進行,其它的一切,都是支持(support)性的。支持部分也很重要,但支持部分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主干有價值。沒有重點地補短板顯然是一種沒有戰略的表現。
這種思想,我稱之為斜木桶理論。斜木桶理論的意思就是說,對中國企業而言,我們的競爭力是一個斜放的木桶,這樣,木桶能盛多少水,主要取決于最長的一塊木板,然后其它的木板都應當依次縮短,最短的一塊木板可能還不極最長的一場木板的一半,但這并不影響總的容量。同樣的一桶水,歐美企業可能是短板在起作用,而我們可能是最長的一塊板在起作用。所以,歐美企業的管理很可能主要精力要放在優化上,即對做得不足的地方加以優化。而中國企業的管理主要的精力則可能要放在戰略上,即要有重點,才有真正的突破!
從這點出發,我們也很容易發現,目前大規模推“平衡測分卡”(BSC)同樣對大部分中國企業是一種誤導。我在美國哥倫比亞商學院做研究的時候,我的指導教授研究跨國公司競爭力系統,采用的就是“平衡測分卡”。的確,那是一個對大部分歐美企業有極大作用的管理系統,因為歐美企業的主要問題是,提醒那些只注重贏利的企業要注意,企業的其它方面如果不均衡發展,就會出問題。這有點象目前西方興起的大規模環保運動一樣,環境保護在西方就是典型的平衡測分卡的邏輯:我們不能因為經濟而犧牲環境,甚至我們要為環保而犧牲某種程度的利益。
環保對中國同樣重要。但如果我們把西方的環保指標與動作方式放在中國,那么,就沒有中國這二十多年的經濟繁榮了。中國改革的邏輯是“發展中的問題在發展中解決”,發展是硬道理!這種邏輯不是平衡測分卡的邏輯,這種邏輯是我所總結的斜木桶邏輯。
我們都知道,管理理論無非是現實企業需求的一種反映,如果一個理論在歐美大受歡迎,被普遍采用,然后在中國也同時大受歡迎,同樣普遍采用,我不太相信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我們應當提醒自己注意,只有商學院教授才會熱衷于種種新理論,才會動不動說這個理論在西方過時了,中國也同樣過時。商人強調的是“創造價值”,或者說白了,叫賺錢。只有時裝才有過時的問題,對商人來說,有用就有價值。
就象中國領導人沒有被西方環保的熱潮沖昏頭腦一樣,環保很重要,人權也很重要,但發展更重要,但控制人口更重要,這就是戰略。今天,中國企業的領導人,也不要被各種西方理論沖昏頭腦。平衡很重要,均好很重要,系統很好,但客戶價值更重要,突破更重要,抓住重點更重要。
環保做不好,我們要承受污染。人權做不好,我們會失去某種自由。但沒有經濟的發展中國卻會動亂,但沒有計劃生育,沒有人口控制,中國卻會永遠貧窮,這是在享受“均衡發展”的西方政治家不懂的邏輯,但中國人卻不能不懂。
同樣,管理中平衡做不好,均好不足夠,我們要承受代價。系統不足夠協調,我們要忍受振蕩與沖擊。但沒有客戶價值我們就不能生存,沒有速度和重點我們就會被淘汰,這是沉湎于“優化”的西方管理學家不懂的邏輯,但中國企業家卻不能不懂。
我們不是在對立這些沖突的矛盾,我們可以最大限度的協調與緩和矛盾,事實上,我們正是在這么做的。但矛盾就是矛盾,沖突就是沖突,在矛盾與沖突面前,永遠都有一個孰重孰輕的問題,永遠都有一個不得不放棄些什么的問題!
經營企業中沒有什么是完美的。這句話對中國企業家,比沒有什么救世主這句話更重要。因為不完美構成了目前中國企業真正擁有戰略的哲學出發點:正因為沒法完美,我們才要有重點,我們才要有放棄!
但中國企業面對的是一個高速發展中的競爭環境,我們不僅在技術,在設備等硬件上存在嚴重的短板,而且在管理在思維等軟件上,同樣存在諸多不足,要想補齊這些短板,哪有出頭之日?
企圖一夜吃個胖子,企圖什么都要的結果是什么都得不到(Everythingisnothing)。沒有重點,不懂得放棄是典型的沒有戰略的表現!
這就是我為什么說核心競爭力這個詞,對中國企業尤其重要。因為從核心競爭力出發,我們就會發現,事實上,我們沒必要在所謂的核心技術,現代化設備,新管理新思維等等方面去補什么短板。核心競爭力告訴我們:技術,設備,管理或者思維,對客戶而言并不直接創造價值,經營企業的一切努力,應當圍繞直接創造客戶價值這一核心進行,其它的一切,都是支持(support)性的。支持部分也很重要,但支持部分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主干有價值。沒有重點地補短板顯然是一種沒有戰略的表現。
這種思想,我稱之為斜木桶理論。斜木桶理論的意思就是說,對中國企業而言,我們的競爭力是一個斜放的木桶,這樣,木桶能盛多少水,主要取決于最長的一塊木板,然后其它的木板都應當依次縮短,最短的一塊木板可能還不極最長的一場木板的一半,但這并不影響總的容量。同樣的一桶水,歐美企業可能是短板在起作用,而我們可能是最長的一塊板在起作用。所以,歐美企業的管理很可能主要精力要放在優化上,即對做得不足的地方加以優化。而中國企業的管理主要的精力則可能要放在戰略上,即要有重點,才有真正的突破!
從這點出發,我們也很容易發現,目前大規模推“平衡測分卡”(BSC)同樣對大部分中國企業是一種誤導。我在美國哥倫比亞商學院做研究的時候,我的指導教授研究跨國公司競爭力系統,采用的就是“平衡測分卡”。的確,那是一個對大部分歐美企業有極大作用的管理系統,因為歐美企業的主要問題是,提醒那些只注重贏利的企業要注意,企業的其它方面如果不均衡發展,就會出問題。這有點象目前西方興起的大規模環保運動一樣,環境保護在西方就是典型的平衡測分卡的邏輯:我們不能因為經濟而犧牲環境,甚至我們要為環保而犧牲某種程度的利益。
環保對中國同樣重要。但如果我們把西方的環保指標與動作方式放在中國,那么,就沒有中國這二十多年的經濟繁榮了。中國改革的邏輯是“發展中的問題在發展中解決”,發展是硬道理!這種邏輯不是平衡測分卡的邏輯,這種邏輯是我所總結的斜木桶邏輯。
我們都知道,管理理論無非是現實企業需求的一種反映,如果一個理論在歐美大受歡迎,被普遍采用,然后在中國也同時大受歡迎,同樣普遍采用,我不太相信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我們應當提醒自己注意,只有商學院教授才會熱衷于種種新理論,才會動不動說這個理論在西方過時了,中國也同樣過時。商人強調的是“創造價值”,或者說白了,叫賺錢。只有時裝才有過時的問題,對商人來說,有用就有價值。
就象中國領導人沒有被西方環保的熱潮沖昏頭腦一樣,環保很重要,人權也很重要,但發展更重要,但控制人口更重要,這就是戰略。今天,中國企業的領導人,也不要被各種西方理論沖昏頭腦。平衡很重要,均好很重要,系統很好,但客戶價值更重要,突破更重要,抓住重點更重要。
環保做不好,我們要承受污染。人權做不好,我們會失去某種自由。但沒有經濟的發展中國卻會動亂,但沒有計劃生育,沒有人口控制,中國卻會永遠貧窮,這是在享受“均衡發展”的西方政治家不懂的邏輯,但中國人卻不能不懂。
同樣,管理中平衡做不好,均好不足夠,我們要承受代價。系統不足夠協調,我們要忍受振蕩與沖擊。但沒有客戶價值我們就不能生存,沒有速度和重點我們就會被淘汰,這是沉湎于“優化”的西方管理學家不懂的邏輯,但中國企業家卻不能不懂。
我們不是在對立這些沖突的矛盾,我們可以最大限度的協調與緩和矛盾,事實上,我們正是在這么做的。但矛盾就是矛盾,沖突就是沖突,在矛盾與沖突面前,永遠都有一個孰重孰輕的問題,永遠都有一個不得不放棄些什么的問題!
經營企業中沒有什么是完美的。這句話對中國企業家,比沒有什么救世主這句話更重要。因為不完美構成了目前中國企業真正擁有戰略的哲學出發點:正因為沒法完美,我們才要有重點,我們才要有放棄!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謀商之道:三十六計與戰略思維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