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現代化勿忘重塑職工忠誠感
當前,為構建現代企業制度,解放和發展核心競爭力,許多傳統的大型、特大型企業采取了專業化—集約化—扁平化“三步走”的管理新模式。這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在給企業和職工帶來深刻變化的同時,也使職工對企業的認同趨于淡化,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有所削弱。
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保住這根企業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企業“三化”帶來新變化
所謂專業化管理,就是剝離輔業,突出主業,做大做強核心業務,如同對傳統企業進行“消腫瘦身”,使之輕身上陣。為此,關乎職工衣食住行文教衛退等后勤服務職能和生產輔助業務,或改制分流,或移交社會,都陸續脫離了母體企業。制度化管理帶來的變化不可謂不深刻。
集約化管理,就是對企業內部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就像是對傳統企業進行“調理健身”,使之機能發達,協調敏捷。一方面是集合重組,改變傳統企業中各經營單位和作業單元職能錯綜混雜,工種專業小而全、散而弱的狀況,進行組織上、職能上和人員上的重組整合,強化專業管理和分工協作;另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中倡導“依制度管人,按程序辦事”的理念,推崇“嚴、細、實、恒”的作風,把各項工作做精做優。
在組織和人員精簡精干、職能分工精當精細的基礎上,水到渠成,進一步減少管理層級,實現扁平化管理,以降低組織運營成本,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傳統的“公司—分廠—車間”三級管理層級一般壓扁為“公司—產品事業部或生產運行部”二級管理層級,傳統的“投資中心—利潤中心—成本中心”三級權責分工轉變為“決策—執行”兩級職能定位。將傳統中間層級(生產廠)的管理決策職能上收、執行操作職能下移,就是扁平化帶來的最大變化。扁平化管理可視為對傳統企業的“鍛煉強身”,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縮短管理與基層、與市場的距離,增強快速反應能力。
職工歸屬感遭遇挑戰
“三化”管理也給職工思想觀念帶來新的影響。影響之一,對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忠誠度發生了變化。傳統大企業,甚至其基層組織如分廠、車間都扮演著工廠和政府雙重角色,社會職能“小而全”。職工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訴求一般都能在內部得到解決,對組織依賴心理很重,經過教育引導,較易樹立企業主人翁思想,建立愛廠如家的歸屬感和忠誠感。專業化、扁平化后,企業辦社會職能剝離,原來的基層組織要么壓扁撤銷,要么管理職能上收,成為單純的生產作業機構,職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難以在基層和企業中得到解決,原有的組織認同感必然淡化,回歸到簡單的勞動用工關系層面上,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更是加入了職業道德和市場法則的理性考量。
影響之二,職工的角色定位、勞動價值和工作成就感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勞動契約關系的明確使職工作為企業主人的角色定位失落迷茫;另一方面,企業內部的專業化集約化分工協作,也使具體崗位、具體工種的職工在個人勞動價值體現和成就感上產生挫折感。因為細化分工之后,無論對職工個人還是基層組織,勞動成果和勞動價值被抽象化而難以具體界定,這樣容易導致責任心和榮譽感的虛化,以及出了問題后的工種間的推諉扯皮。
影響之三,對剛性管理的承受適應和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訴求認同發生了變化。
集約化管理同時意味著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和精細化,意味著嚴、實、狠的剛性管理。作為被管理者,職工群眾雖然對這種管理趨勢和做法理性上能理解和認同,但由于積習和慣性,又很容易產生畏難心理、僥幸心態、甚至是抵觸情緒。因此,在嚴格的制度管理下,職工特別需要溝通交流、傾吐宣泄。這些都給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工工作的喜與憂
同樣,“三化”管理給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帶來了新的變化,既形成了新的優勢,又導致了新的問題和不利條件。
“三化”管理的最大優勢,在于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要求更有利于實現。因為無論是專業化、集約化還是扁平化,都是著眼于突出生產經營中心,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能,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來進行組織變革和制度安排的,這與思想政治工作、新型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要求以及創新的思路是完全契合的,可以相輔相成。
當然,新的管理模式也不可避免地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一些傳統優勢,可以歸納為“三個缺少”:一是缺少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原來的政工職能部門和人員都大幅精簡了,從事政工工作的人員多為兼職;二是缺少專用資源和手段!叭焙笃髽I內控制度更為規范嚴密,思想政治工作所必需的經費、場所、活動時間等有時無法得到保障;三是缺少相對成功的經驗和權威具體的理論指導,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和創新。
“三化”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與改進
首先,要始終堅持思想政治工作這個企業“生命線”的地位和作用,任何情況下,只能加強而決不能削弱;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依靠職工群眾,教育職工群眾,服務職工群眾;要始終堅持“三貼近”的原則,使“生命線”與時俱進,常抓常新。
第二,要發揮黨政工團各級組織、全體管理人員和一線黨團員的合力,形成“大政工”格局。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狹隘地認為只是政工系統和政工人員的專務,作為每級管理層和不同行政職能的管理人員,在其工作中都應有人事并重,思想為先的意識;企業的廣大黨員、團員,無論在什么崗位,都要自覺履行宣傳教育群眾,團結凝聚群眾這一黨章、團章賦予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職工思想教育的內容要具有針對性、符合時代性和把握規律性。當務之急,要引導職工強化改革意識、競爭意識、危機意識等與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觀點理念,引導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紀觀念,使之首先成為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人力資源;在此基礎上進行本企業文化的熏陶教育,培養樹立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共同價值觀,形成新型的企業和品牌認同感,由此升華為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感;要幫助職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培育愛崗敬業和競爭合作精神,把個人的價值與企業的目標結合起來,激發勞動成就感和工作責任感。
第四,管理者和政工從業人員要展示人格魅力,形成非職務權威。一般來說,職務權威與管理距離是成正比的,越是上級的管理權威越大,而非職務權威往往與管理距離成反比,近距離、零距離的溝通交流更容易產生可親可近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和政工人員要堅決擯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深入到職工群眾中間去,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這樣,思想政治工作將會事半功倍,成為制度化、精細化管理的助推劑和潤滑劑。
第五,要堅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建立新載體和新管道。任何情況下,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堅守主陣地,堅持優良傳統的教育,理直氣壯唱響主弦律;同時,面對科技日新月異、需求多元發展的現狀,要努力創新活動載體,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總之,在新的管理模式下,思想政治工作是個嶄新的課題,必須在加強中改進,在繼承中創新。
- 上一篇:破壁營銷:搶占思維空缺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