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技術好油漆工年薪20萬
矛盾
如今高技術工人越來越少,一個低學歷的油漆工年薪竟達到20萬元!“為什么?就因為他刷出來的家具就是好賣,這就是技術,是在一線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技術!
現在的大學生擇業很多人都把目光盯在行政管理以及市場營銷等方面,“不曬太陽、活路輕松、工資高,而且體面,這才是他們想要的工作!
一個工廠的6名享受高薪的技術工人,全部是初中以下文憑。企業技工稀缺,一才難求,為何出現這種狀況?有專家認為,在大學生們就業的眼光只盯住中高端職位而又無法實現的情況下,從一線干起并不失為一條好的發展路徑。當然,對企業來說,他們更期待高文化素質的技工。
企業呼聲
在新津 技工缺口非常大
許多技工都是外地來蓉打工者,是非常容易流走的群體,為了留住他們,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名僅僅具有初中文憑的技術工人,年薪達10萬元!工人可以拿到如此高薪,確實讓人驚訝。倘若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問題就并非那么一回事了。
昨天上午,成都人才市場。王勝(化名)看著越來越稀少的求職者,他一臉的茫然,“工資已經開得足夠高了,居然招不到我們需要的技術人才!”作為新津縣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他說。這是他半年來的第4次“技術人才打撈”,來問的人倒不少,可一個也不符合企業所需。今年是“三新突破年”,新津縣提出的“融入大都市”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但就在這個時候,企業技術人才的缺乏更明顯地浮現出來。昨天中午,在返回新津的路上,王勝說,“很多企業已經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即將開建的專門培訓技術人才的學校!
技術工人的缺乏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同時也是讓企業持續頭痛的問題,為了保住人才不流失,高薪是個基本手段。小蘇就是這樣被留下來的。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新津事豐醫療器械公司,接待記者的公司負責人董印國指著一個剛剛成立的新車間說,新車間需要200名熟練工人,“工人就地找,跟著老工人,一周時間可以鍛煉出來,但要找一個可以解決技術問題的工人就相當難了!彼f,該公司有這種技術工人,“不過都是從浙江請過來的,本地招不到!毙√K就是該廠僅有的6個技術骨干之一,他的年薪是10萬元。
小蘇今年30歲出頭,初中畢業后就沒有繼續讀書,進入浙江的一家醫療器械工廠當學徒,他學的是模具,“學了4年才出師。”這是一個技術性要求及其嚴格的工種,如果模具控制不好,生產出來的產品很難達到質量要求。因為很少有人愿意在車間一線兢兢業業從事技術工種,他的出師便為發展打下了基礎,很多企業都爭著要他,他當然選擇了工資待遇高的企業。
事豐公司是8年前將他從浙江請到成都的,董印國說,當時他們也試著在成都本地招技術工人,“但從那時開始,愿意當技術工人的人就越來越少,成都根本招不到!弊铋_始,小蘇的年薪只有幾萬元,但隨著技術的日趨精湛,老板給的工資也節節攀升,最終達到今年的10萬元年薪。
像小蘇這樣的技術人才,事豐公司共有6名,待遇最低的也是幾萬元,他們都來自于浙江。董印國說,這些人都遠離家鄉,是非常容易流走的群體,為了留住他們,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6個技術人才中,技術最精湛的3人都由公司配了小車,除了應得的工資外,還參與年終分紅!疤貏e是小蘇,為了讓他安心在新津工作,我們副董事長還當了次紅娘,給他找了個本地姑娘,把家安在了這里,這樣他可以心無旁騖地工作了。”
令記者感到吃驚的是,在很多人將人才與高學歷等同的今天,事豐公司的幾個技術人才都是初中文化程度。
市場暗戰
人才少 大多數被“雪藏”
怕被挖墻腳,企業只有從一些普通工人開始培養“自己的人”,即便如此,擔憂依然存在——只有在技術人才相對飽和的前提下,企業的擔憂才不會那么嚴重
在事豐公司采訪,記者并沒有親自接觸到小蘇,董印國以“不方便”為由拒絕記者當面采訪他,甚至連他的全名都不肯告訴。陪同記者采訪的新津縣就業局相關人員對記者說,關于廠里有多少技術人才、他們叫什么名字,這些都是企業的秘密,不愿透露出來,“現在是一才難求,估計他們擔心被別的企業挖走。”
在技術人才奇缺的現實狀況下,企業相互“挖墻角”已經成了新津企業公開的秘密。昨天中午,在該縣一家化工企業,姓王的副總經理在記者答應不點企業名稱和他的名字的情況下才接受記者簡短的采訪,他說:“如今一才難求,‘冒富’是很危險的事情!彼嬖V記者,前年,他們聘請了一個技術人才,由于諳熟生產工藝和技術流程,他很快就被提拔成副總經理助理,協助分管生產。在提拔時,這名技術人才還與企業簽訂了保密協議,“可僅僅干了10個月,他就提出辭職了!边@名員工在答應了企業“不從事相關行業、不向同類行業提供技術咨詢”等條件下,企業才批準他辭職。但令企業惱火的是,該員工很快就到了雙流一家同類企業上班,之前答應的條件幾乎沒有任何約束力。
王總對記者說:“他如今為我們的競爭對手服務,可我們很難拿到證據說明他使用了我們的一些技術,技術上的東西是很難取證的!比缃,這家“被整怕了”的企業只有從一些普通工人開始培養“自己的人”,即便如此,擔憂依然存在,“萬一哪天另外的企業給出的工資比我們高,還是可能流失!蓖蹩傉J為,只有在技術人才相對飽和的前提下,企業的擔憂才不會那么嚴重。
三旺集團的人事部負責人對企業間相互“挖墻腳”也感同身受,他告訴記者,“幾乎每家企業人事部經理都是標準的獵頭,他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收集技術人才信息,瞄準機會下手!彼Q,如今,在行政管理方面以及市場營銷方面,人才相對好找得多,“最難的就是找個能在一線車間起主導作用的工人!庇浾咛岢鲆谠撈髽I找個技術工人采訪,但同樣被他拒絕。
人才瓶頸
眼光高 大學生看不起技術
如今,三旺集團在技術工人的培養上基本不選擇去大學招聘了,他們采取的方式是從一線普通工人培養起
10萬元年薪招聘一個技術工人本就讓記者感到驚訝了,但在進一步采訪過程中,記者又聽到了一個更讓人驚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某企業副總經理的朋友,這名副總經理告訴記者,他的這個朋友僅僅是名油漆工,刷得一手好漆。他是做家具的,去年被成都一家家具廠聘請過去當油漆工,“那家企業給他的年薪是20萬元,不當官,只是普通工人,每天就在油漆車間給家具刷油漆!睂τ谝粋工人來說,20萬元的年薪算得上是天價,“可老板還把他奉為上賓,為什么?他刷出來的家具就是好賣,這就是技術,是在一線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技術!
據了解,這名拿著天價工資的油漆工文憑也不高,“估計就是初高中文化水平!毕鄬τ谶@種高技術的低文化工人,那些具有高文憑的人反而讓企業傷透腦筋。
三旺集團人事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技工型人才緊缺的情況下,他們曾經試圖從大學生上著手培養這種技工,“他們文化素質高,領悟力強,培養起來會更快!眱赡昵,該企業就趁大學畢業生雙選會時走進兩所頗具知名度的大學招聘,但尷尬的是,“一些大學生一聽企業在新津縣,要到新津上班,馬上就轉身走人了,他們認為新津是鄉下,他們愿意呆在大都市,哪怕工資相對低一些!
這僅僅是尷尬之一。負責人說,很多大學生一來應聘,就盯住行政管理崗位,“不曬太陽、活路輕松、工資高,而且體面,這就是他們想要的。”他說,企業最需要的是那種沉得下去,兢兢業業學技術的大學生,“可并沒有人愿意到車間一線去!
在經歷了兩所知名大學的尷尬招聘后,三旺集團才盯住聲望不是很高的大學,盡管大多數的大學生仍然盯住行政崗位,但畢竟有人愿意到車間一線去學技術。經歷了大學的“高素質尷尬”后,如今,三旺集團在技術工人的培養上基本不選擇去大學招聘了,他們采取的方式是從一線普通工人培養起,“他們文化雖然不是很高,但踏實肯干,珍惜培養機會,而且普遍對企業文化有較強的認同感,因而將來更容易留下來為企業工作。”
觀點
大學生 請轉變你們的視線
新津縣是我市民營企業發展較早、速度較快的區(市)縣之一,因為今年是“三新突破年”,該縣制定的相關政策讓民營企業具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很多企業都在今年擴展了自己的規模,新落戶的企業也增多,因而需求的普通工人、技術工人量也大大增加。該縣就業局負責人對記者說,年初以來,就業局訂單式培訓連續不斷,主要是普工培訓,而技術工人的需求則很難滿足,“大多數企業求才的范圍已經擴展到了全國,常年在網絡上掛著招聘啟事!彪m然有的企業眼下并不缺少技術工人,但他們仍在招聘,“主要是囤積人力資源,一方面為企業發展作準備,一方面擔心有人跳槽!
新津縣“遭遇”的技術工人一才難求,實際上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市較為普遍的用工狀況。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專家王小琪說,年薪10萬的技術工小蘇和年薪20萬的油漆工雖然是個案,但折射出來的是技術崗位廣闊的發展前景,“如今正是大學生畢業選擇就業崗位的時間,很顯然,在就業競爭激烈的現在,部分大學生很難馬上找到工作。我認為大學生們應該趕快轉變觀念,與其待業,還不如勇敢地站出來,從企業一線干起,將來極有可能成為藍領中的金領!
相關報道
政府支持 成都技師學院要來了
呼吁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僅是解決技術工人缺乏的一條途徑,對于求賢若渴的企業來說,即將開建的成都市技師學院將會緩解他們的饑渴。據了解,我市將打造一所“中西部領先,設施一流,服務一流”的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成都市技師學院,預計政府將投資3.5億元,在明年7月30日前竣工交付使用。此外,該技師學院還將在金堂、都江堰等9個區(市)縣設置分校,每年向成都及省外輸出1.9萬“藍領工人”,根據規劃,將實現對成都“第三圈層”的技師培訓全覆蓋。
解決技術工人“一才難求”的狀況,春天似乎并不遙遠了。(鄧曉洪)
- 上一篇:海南:建筑工人最低工資上調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