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機業踏上機電一體化新征程
眼下國內縫制機械行業機電一體化發展的“熱度”越燒越高,大量國內研制生產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投放至市場。就在此時,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的仲春四月,中國縫制機械行業迎來了其發展歷程上的重要突破:協會電子電控專業委員會(籌)(以下簡稱電控專委會)在歷經多時的醞釀和籌備后成立了。
此舉將對縫制機械行業機電一體化發展的“熱度”產生什么影響?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當前的機電一體化發展情況如何?記者日前就此采訪了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何燁,她說:“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開始進入了一個向機電一體化、自動化方向發展的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里我們任重而道遠”。
現狀:行業機電一體化進程顯著加快
當前是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努力發展高技術產業,推動行業產業升級,不僅是世界經濟產業結構正朝著知識、技術、服務密集方向發展的趨勢,實踐證明這也是行業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
何燁指出,機電一體化戰略的實施是行業能否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實現由大變強的決定性因素。近年來,隨著行業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的開拓,縫紉機電腦控制技術迅速發展,電控產品的品種不斷豐富,質量極大提高,行業機電一體化進程顯著加快,成績斐然。
近五年來,行業工業縫紉機電控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以電腦平縫機為代表的機電一體化縫制機械產品總量迅速擴大,進入電控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技術不斷升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縫紉機電子電控配套產品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塊行業相對獨立和具有極強專業特色的領域和產業。
隨著電控技術的發展,機電一體化產品快速發展,品種逐步增加。據初步統計,縫制機械中已經采用電控技術的產品有10多個種類,形成了電腦多功能家用縫紉機、電控平縫機系列、包縫機系列、套結機系列、鎖眼機系列、釘扣機系列、開袋機系列、電腦繡花機系列、裁剪機系列和熨燙機系列等多個系列,行業涌現出一批如北京興大豪、上海鮑麥克斯、浙江方正等科研能力較強、生產規模較大、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專業生產電子電控組件的企業。據協會對94家整機企業的統計,作為行業“十一五”開局之年的2006年,共生產帶電腦控制裝置的縫紉機(以下簡稱電控縫紉機)71.2萬臺,增幅超過80%,其中國內企業生產的電控系統為45萬臺左右,增長了一倍以上;電腦繡花機產量達10萬臺,同比增長68%。超過了70萬臺,行業電控類縫紉機總產值超過130億元,占行業總產值的36%,而且這一比重還在不斷的增長之中。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一季度94家整機企業共生產電控縫紉機21.5萬臺,同比增長58.89%。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開始進入一個向機電一體化、自動化方向發展的新時代。
支撐:企業研發、生產能力迅速提升
何燁介紹,機電一體化縫紉機的“盛行”主要得益于以下兩方面因素的支撐作用:
機電一體化潮流不僅是國際縫機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也契合了眼下我國服裝、箱包等下游行業的客觀發展環境。2000年以來特別是近兩年,“用工荒”、能源緊張帶來的生產成本上升是目前服裝、箱包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加上歐美等國對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設限,節能、高效、省力的機電一體化縫紉機必然得到服裝、箱包等企業的關注乃至追捧。迎合市場的需求,自2005年起,電控縫紉機出現了躍進式的發展,成為縫機產品里的主打機種。在備受“用工荒”困擾的南部、東部沿海地區(廣東、福建、浙江)等地,電控縫紉機大面積推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服裝企業因電荒、民工荒、土地荒產生的停產、減產現象,拉動服裝行業前行。隨著“用工荒”問題逐漸在中部及北方地區凸顯,電控縫紉機市場對縫機廠商來說更是一塊不可忽視的大蛋糕。
國內縫機制造企業技術研發、生產能力的提升。近幾年也是行業大力發展電腦控制技術、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內主要經營實體初步積累的完成,國內骨干縫機企業近幾年來普遍加大了對各類縫紉機電控技術的研發投入力度,并進行市場化生產,改變了以往電腦控制系統完全依靠日本、臺灣產品的局面,加快了機電一體化進程,產品附加值大大提高,推動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一條依靠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來擴大經濟總量、改善經濟運行質量的路子愈走愈寬。
目前,一些骨干制造企業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研發能力以及品牌實力,逐步取得市場的認可。國內機電一體化設備的銷售市場也日趨成熟,國產機電一體化縫紉機的大量出現,使得市場上同類產品在價格上有了明顯的下降,從而為機電一體化縫紉機在國內的推廣掃除了障礙。
何燁指出,正是由于以北京興大豪為代表的高技術企業開拓發展,才使我國電腦繡花機從2000年的不足2000臺猛增至2006年的近10萬臺;正是由于飛躍、方正、標準、中捷等企業勇于涉足電控系統制造,以及上海鮑曼克斯等專業高新技術企業的興起,才使我國平縫機結構升級趕上了市場需求變化的節奏,保證了行業的持續增長。
困擾:技術、人才等一系列問題逐漸顯現
據對日本兩家著名縫紉機公司近年生產工業用縫紉機品種的不完全統計,其機電一體化機種的比例分別達到全部機種的58.4%和46.6%,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而我國縫制機械企業在這方面的生產和研發能力較低,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還遠遠不足。
何燁指出,隨著我行業在機電一體化領域的快速發展,影響行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一系列問題也逐漸顯現。一是自身配套能力不足,無法滿足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和用戶的需要。據協會2006年對177家企業的統計,工業縫紉機產量達782萬臺,其中高速平縫機為394萬臺。而目前業內電控系統的生產能力不到50萬臺,50萬臺中90%以上是平縫機電控,所以說目前無論是電控系統產量還是品種都遠遠不能滿足行業向機電一體化產品轉變的需要。
其次由于行業進入電控產品領域的時間較短,企業開發的產品接受市場及用戶考驗的時間也較短,因此國內企業大都沒有完整經歷國外企業對新產品開發的社會調查、結構設計、樣品試制,用戶信息反饋和改進提高的過程,這使得我國得電控產品在質量及使用穩定性等方面還與國外先進產品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的整機產品遠沒有達到根據用戶需求,適應服裝時尚、高檔、個性化的要求,適應新型面料的要求,適應當前節能、環保和效率等諸多要求。
第三,我行業在電控專業技術方面的人才儲備和培養上存在欠缺,行業缺乏精通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專業復合型人才,行業的綜合開發能力不足。由于當前企業在產品研發上過多的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企業自身很難有效形成牢固的科研基礎,這使得企業難以真正掌握和運用電控系統的核心技術,對產品進行進一步的研發和開拓。人才的缺乏還使得行業電控產品的標準、電控產品的檢測手段和機制都很不完善,目前關于電控產品的節能、降耗、新技術、新工藝應用等許多關系到行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我國產品在應對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節能、環保要求等技術性貿易壁壘時,顯得非常吃力。
另外,行業內專業電控系統生產企業之間、電控系統供應商與整機廠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渠道,也制約著行業的快速發展。電控企業開發的整機配套產品,需要經歷整機企業反復的磨合;整機企業進行個性化的產品研發,同樣也需要電控配套企業的支持配合。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售后服務、新用戶的售前培訓、市場信息的反饋處理等是整機企業和控制系統配套企業共同任務,建立完整的、規范、適宜的市場系統更是廣大電控企業、整機企業等相關企業需要共同考慮的問題。
契機:專委會打造交流、合作平臺
當前,行業的機電一體化發展道路不僅要解決上述困擾,還面臨著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等市場環境的凈化問題。加強行業電控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協會在行業電控技術發展領域的協調和引導,推動廣大電控企業在標準制訂、科技開發、市場拓展等各個領域充分協作,促進產業技術升級的快速實現和行業機電一體化發展進程的快速推進,成為企業的共同追求和行業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何燁指出,如何在行業電控領域營造一個規范、和諧的發展環境,加強協會的指導、服務和監督協調的功能,建立各相關企業間的交流和協作平臺,保障和促進行業和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一直是協會和關心行業發展的企業所思索的問題。電控專委會(籌)的成立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進行結構高速和產業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她承載著實現行業由大變強的重要使命。
2007年初,協會經過長期的研究和調研,并征求業內各主要電控產品生產企業、主要整機企業、主要電控部件配套企業的意見后,認為成立中國縫制機械協會電子電控專業委員會(籌)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成立協會電控專委會(籌)有利于協會組織行業相關調研、開展行業信息交流、推動企業間溝通和協作。行業的進步需要企業之間坦率的交流和真誠的合作,通過專業電控系統供應商之間、電控系統供應商與整機廠之間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互通信息,優勢互補,企業可以充分了解行業和企業自身的特點,電控系統產品的開發將真正與縫紉機產品開發相結合,更好更高效的滿足市場需求。
專業委員會(籌)的成立還有利于制修訂合理的行業電控產品標準,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和檢測。眾所周知,我行業標準工作目前還存在許多不足,行業標準化滯后于行業發展,市場適應性不強,特別是在電控產品和機電一體化產品方面,問題尤為突出。標準工作的不到位,使得我行業產品無法得到應有的質量監督,在產品的研發上不確定性因素過多,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嚴重影響了行業的發展和產業的提升。為此,行業已在去年成立“全國縫制機械標準化委員會電氣專業組”,專業委員會(籌)的成立可以積聚行業內的專業人力和物力,給該專業組提供可靠的工作動力和技術支持,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將更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行業的產品規范和技術標準將逐步完善,行業的技術質量監督機制也將得到建立和健全。甚至可以主導國際標準的制定。
專業委員會(籌)的成立對推進科技發展,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國際先進企業都在積極采用光、電、磁、氣、液、傳感、激光、超聲、信息等先進技術,大量使用新材料、新工藝,研究各類傳感裝置和自動機械控制系統,提高產品自動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完善產品在環保、安全和節能方面的性能。長期以來我國縫制機械生產企業的開發思路主要來自是國際市場上已經成熟的產品,采用跟隨模仿策略,缺乏對市場調研及用戶需求的認識,缺乏基礎理論研究,缺少基礎試驗數據的積累,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更缺少對新材料、能源、環境的研究。這些因素使我國企業在開發產品的檔次、質量及使用穩定性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縮短與國際先進企業的差距,研究和探討適合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已成為行業企業的共同目標,廣大相關企業聯合起來,合理配置行業資源,集思廣益、齊心協力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等新科技的應用研究,開展節能降耗、廢物處理等環保技術的探討和研究是十分有意義的。
成立專業委員會(籌)、按專業分工開展工作,是協會自律性行業管理工作的補充和深化。成立電控專委會的最終宗旨就是希望通過搭建這樣一個平臺,使縫紉機電子電控行業在發展的初期,就能營造出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形成一套良性發展的游戲規則,建立起高起點的質量標準體系和發展規劃。
未來的兩三年乃至整個“十一五”期間,縫紉機行業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競爭將愈演愈烈。何燁指出,“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在機電一體化的新時代里任重而道遠,但是我相信,只要廣大企業聯合起來,共同努力,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機電一體化之路將越走越寬廣,行業由大變強的目標將順利實現”。
3月29日晚間,公布2020年業績,總收益為15.394億元,同比減少28.7%;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毛利減少25.8%至8.607億元,毛利率減少4....
[詳細]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 斯米爾
- Charles&Keith
- 駱駝服飾
- 啄木鳥包包
- 康莉
- 金狐貍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時代
- 德尼爾森
- 萊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紅蜻蜓童鞋
- 意爾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 沙馳
- 牧童
- 卡西龍
- 花花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