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字號”開網店自救 網絡營銷蓬勃發展
6月12日,30家“中華老字號”悄然開始自己的網絡自救行動。它們在淘寶網上開起了網店,通過現代互聯網,讓這些傳統得以延續發展,甚至壯大。
“2002年時,北京市的注冊‘老字號’有300余家,2006年我們調查時,仍有經營活動的只剩了160余家。”中國品牌研究院的負責人如是說。而這是老字號保護得最好的北京的情況,全國的情況如何呢?
研究院提供的調查數據表明,建國初期,全國“中華老字號”企業約有1.6萬家,但由于經營不善,到上世紀90年代,這一群體數目銳減至1600家。令人憂心的是,即使這僅存的1600多家老字號企業,其經營如今也是危機頻現——70%名存實亡,經營“十分困難”;20%經營“勉強維持”;只有10%“蓬勃發展”。
“頭戴盛錫福,腳踩老美華,身穿謙祥益,手戴亨得利”。當年的時髦,現在似乎只能停留在老電影里。如何讓這些老字號延續下去?僅靠保護有用嗎?對此,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閆小彥明確表示,“只靠‘保護’救不了老字號”。拯救老字號的關鍵,是讓它們內部活起來,而搭上網絡快車,通過網絡來營銷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比如有“天下第一印社”名號的浙江“西泠印社”,就開始通過淘寶網來進行推廣,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個和金石篆刻相關百年品牌。和“西泠印社”不約而同采取網絡營銷的,目前大概有30家,既有龍泉刀劍這樣的手工藝品,也有胡慶余堂、北京同仁堂等中藥店,更有讓人垂涎的各地名小吃。
記者發現,在第一批上網開店的老字號中,最多的是各地名小吃,而最受消費者歡迎、成交量最大的也是這些名小吃。一家銷售四川特產“燈影牛肉”的店鋪上周因為生意紅火,不得不高掛“休戰牌”:“上周團購太多,本周到周5才能發貨,請大家諒解!”
店主告訴記者,他們剛開網店,本來只想開拓一下新渠道,根本沒有考慮到網絡銷售量如此巨大,由于備貨不足,不得不把原本供應超市的貨調了過來。
- 上一篇:運動品牌營銷資源整合運動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