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管理的一個簡單方法
結合實際,在對某個公司分析后,給出的強化管理簡單辦法,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所有公司的行為,都是為了達成某個目標,很顯然,目標的主體就是利潤。除此之外,就是尋找能提升利潤的產品或業務,至少能維持收益。任何也不例外。
1、 公司的目標是什么?
行動總比坐著思考要好。
公司的近期目標很明確,而從長遠考慮,公司必須尋找新的盈利業務或產品,建議從公司自身已有的資源考慮,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
比如我接觸的上海某公司,主營業務是工程,但由于集團改制,集團將減少對其的項目扶持,而面臨主營業務不久的將來減少甚至取消。再分析了這個公司的情況后發現,該公司擁有豐富的行業關系,長期以來與電信運營商有著很好的合作,如果將這些資源利用起來,將是一個巨大的財富。企業的改制一定有風險,從低風險的的業務開始著手(如貿易代理),利用其現有的資源,將其作為新業務的探索,前期可以不要考慮過高的盈利目標,能盈利或不虧損即可,通過這種方式,探索出一條適合該公司的盈利業務應該不難。必要的考慮是必要的,但是,行動總比坐著思考要好。
2、為什么經常有人發牢騷?
領導要親自下問,而不是等著員工來上訪,并且能及時反饋。
在公司內,有人發牢騷是件好事情,如果有一天發現沒有人發牢騷了,估計也就差不多了。能發牢騷的管理者,至少他具備了希望公司更好發展的意識,能發牢騷的員工,也表明了他對公司的一種負責態度。
問題是,如何讓公司的決策層知道這些牢騷?如何讓發牢騷的人不重復發同樣的牢騷?
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建立溝通機制,并及時交流反饋;配以相關的制度,并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度。重點是領導要親自下問,而不是等著員工來上訪,并且能及時反饋。
對于及時反饋,領導重視一些就能實現;對于制度的配合,建議先期只關注制度的執行。
有一個不錯的方式是,將每月的執行情況公開化,只給出最好的個人、部門和最差的個人、部門。這里指的的制定是公司的日常行為制度,和績效無關的制度,而這些制度正是最根本的,試想,連基本的考勤制度都執行不好的人,還能指望他為公司帶來多大的收益嗎?。
3、人員流失和人才流失有什么區別?
保證一定的人員流動率是必要的,人才一定是精簡的。
人才是公司需要的,人員也是公司需要的。問題是人才流失了,對公司的損失將會很大,而人員流失,可以隨時補充。很多大公司把人員流動率作為公司活力度的考核指標,即保證一定人員流動,能提高公司的危機感,進而提升業績。
公司以人力資源部為主導,制定適合公司現狀,簡單的量化考察指標,考察并確定哪些是公司的人才,哪些是公司的人員,并給出量化的評價。同時可以參考其他公司的做法,保證一定的人員流動率,這樣做,不僅能留住真正的人才,也能去掉不符合的人員。需要注意的是,人才一定是精簡的,如果評價下來發現公司都是人才,那么就有問題了。
4、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最重要的是進行過程中的記錄
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有幾層含義。
針對個人犯同樣的錯誤:需要上級領導教導,并進行適當的培訓,和適當的制度考核。
針對團隊犯同樣的錯誤:需要對團隊的領導者進行培訓,必要時候進行評估。
采取知識共享的方式,能有效避免犯同樣的錯誤。通常的的做法是:在每個項目或任務結束時,必須將項目情況進行書面的匯總。在項目或任務開始時,必須對其進行書面的評估。最重要的是進行過程中的記錄。
5、為什么有了制度不能執行
管理需要民主,但只能是相對的民主。
有了安全意識,沒有交通法行不行?
有了交通法,沒有交警行不行?
這是個很粗淺的問題,也是執行的關鍵。
道德修養不能取代強制規定,就像安全意識不能取代交通法一樣。管理需要民主,但只能是相對的民主,強制是有必要也是必須的,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后,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公司。
強制執行是一把雙刃劍,處理的好能很快的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處理的不好會導致大量的人才流失,從而影響公司的盈利。
既然強制有風險,而這個風險目前對公司來說是不可控的,我們可以采取變相的方法,即非強制性的監控,這個方法的力度高于協調,但風險是可控的。通常的做法是:設立一個專門的監督協調職位,以專門對公司的制度,項目的進度,會議的決定進行持續的監督和協調直到結果。并在月底將監督協調的結果公布,通過輿論壓力來強化執行力,而不是通過經濟處罰來改進工作意識。與強制執行相比,由于公布的結果是客觀的,且不影響個人的收益,不會受到強烈的反對,但效果是實實在在的,道理也是粗淺的。
6、現在怎么做?
基于以上的分析(這也是所有公司面臨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能發現其他的不足,制度欠缺就補制度,素質不高就培訓素質,技能不強就強化技能),在可控的最小風險情況下,給出以下建議。
1、設立管理監督小組,由總經理直接領導。該小組可以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建議人越少越好,但必須設立專人全職。
2、該組織人員必須定期輪換一次(如3個月),保證公正性。
3、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公司的面臨的問題,并分類整理,突出重點。如設立公開郵箱或面對面交流。
4、 先處理能處理的問題,不能處理的再由會議或報總經理解決。
5、每周五分類問題發給相關部門負責人,并持續監督各部門的執行,直到結果(這里關鍵是過程的監督,并不一定要有問題結果,有些問題是暫時無法解決的,可以先放一放,但必須讓他們知道公司的態度)。
5、每周以文檔方式向公司匯報工作情況,同時把問題處理情況反饋給原始人員。
6、每月對監督結果進行公布。書面方式張貼在公司宣傳欄處。評比出每月最佳建議,給于獎勵,以提高大家積極性。
7、管理監督工作,必須作為公司例會中的一個議題,或者每周一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開短會討論解決問題。
該方式的優點如下:
1、 能面向公司全體人員,不受時間,地點的影響。
2、 能獲得較為真實的意見(收集信息的匿名方式)
3、 專人全職負責方式,能更快速的解決問題,從而規范管理。
4、 能讓員工獲得尊重感,提供工作積極性
5、 能讓消極怠工的人感受到壓力。
同樣也面臨一下風險:
1、 該小組人員較難物色,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敢說話。
2、 需要公司高層的大力配合
3、 在必要的時候,需要制度制定部門的配合,如規范考勤制度,強化文檔管理制度,規范項目管理制度等。
- 上一篇:企業管理中的八對矛盾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