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重金招攬國際人才
承辦單位代表
市人事局副局長黃海波
市人才交流管理中心副主任梁國影
市人事局綜合計劃科科長黃志國
市人事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科長陳江梅
市人事局培訓教育科科長楊小俊
核心提示
今年年初召開的市黨代會和人代會,都提出了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和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這對我市人事部門和廣大人才來說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事。6月2日上午,第26期城市論壇“人才保障與可持續發展”在孫中山紀念堂舉辦。論壇上,嘉賓們就我市的人才結構、人才培訓、人才政策、人才市場管理等,與市民現場互動深入探討。
現狀
結構不太合理 引進難度加大
市民:我市在人才資源配置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黃志國:目前,我市整個人才隊伍還是基本上適應我市經濟發展的需要,但也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人才結構不太合理,因為我市的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像小五金、電子產品加工、制衣行業等,以加工為主的企業比例較大,企業容納的高層次人才相對來說較少。我市的人才構成,主要還是以技能型人才和生產工人為主的狀況,而我市產業結構已經進入了一個調整的階段,按照目標,我們要加快建設農業現代化,提高工業化發展水平,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工業協調發展。我們的人才結構也還需要進一步調整。
二是引進人才的難度相對加大。目前,全國發展的形勢,像西部大開發、長江三角洲等地區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大,我們在選擇引進人才的同時,人才也在選擇我們。最近幾年,流動到珠三角的人才少了很多,這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個現象。另外,中山的城市規模有限,客觀上也加大了我們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難度。
過去5年,我們引進的專業人才25萬人,平均每年從市外引進5萬人。我們特別需要農業經營管理人才、裝備制造業、文化藝術、策劃、資本運作等方面的人才。目前,我市已制定相關的人才政策,力求通過人才政策的調整,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動作
重金招攬留學人員和國際人才
市民:我市對于引進高級專業技術人才,以及防止人才的流失,有哪些政策呢?
黃海波:一是政策手段留人,我市編制了十一五人才規劃,摸清家底和需求。二是去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人才引進工作的意見》,在我市人才引進工作中是一個重大突破。意見有三個亮點:1、在人才引進方面,財政上給予支持,給予高級人才安家費以及工資外補貼,安家費最高30萬元,工資外收入補貼每人每月最高給予3000元,連續發放3年。2、解決了長期以來非國家干部身份、非中山生源的五大畢業生,即電大、夜大、函大、走讀生、自費生等的人事和戶口關系。只要在中山工作滿5年,以社保登記為準,本科以上學歷的,可以入中山戶口。3、進一步降低了先入戶后就業的門檻,全日制本科以上畢業生來到中山,可以先入戶后找工作。三是建立了人才聘用制制度。符合條件的聘用人才,可以在子女就學、申報技術成果等方面,享受與本地人才同等的待遇。我市還建立了人才公共戶制度,解決非公企業的人才入戶問題。設立了人才引進專項資金,每年財政拿出1500萬元,解決人才引進問題。
最近,我市通過了關于留學人員和外國籍人才的工作的若干意見,這個文件填補了我市在留學人員和外國籍人才引進方面的政策空白。設立了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進行補貼,2年內投資總額達到100萬元以上的,按照投資額總額3%的比例進行補貼,最高可以給予60萬元。另外,在火炬開發區設立了留學人員創業園,規劃面積760畝,進入創業園的企業除了可以享受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一次性補貼,還可以享受貸款一次性補貼。3年內,貸款利息發生額在10萬元以上的,可以給予20%的一次性補貼,最高給予30萬元。
論壇現場座無虛席,嘉賓與觀眾良性互動,縱論中山人才保障與可持續發展。
亮點
人才市場為17萬人才提供服務
梁國影:我們每年都會舉辦多場的人才交流會,今年舉辦了大型人才交流會暨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參與企業達到580多家,用人單位提供的職位超1萬個,進場求職的達到15000多人次,無論是進場人數,還是招聘單位數,都超過歷史。我市的人才市場,根據自身條件,舉辦多場人才交流會,為用人單位和求職人員提供一個需求的環境。2006年,我市就舉辦了300多場招聘會。今年7月份,我市還將舉辦一場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題的專場招聘會。
黃海波:近年來,市人事局在人才市場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嘗試。2002年,中山率先在全國實現人才市場社會化。目前,我市的人才市場建設,根據組團發展的布局,合理規劃人才市場的布點,通過人才市場,真正達到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
現在,我市有各類的人才市場13家。2006年,我市5家常設性人才市場,就舉辦了309場招聘會,為17400多家次企業提供服務,為17萬各類人才提供供需見面服務。
對于13家人才市場,實現分類管理,一類是常設性市場,二是人才派遣公司外出招聘,三是專業市場,也有網上的人才市場。人才市場,扶持、培育中介機構的發展,為他們提供服務。人才市場的建設,是我們完成人才資源配置的一個重要平臺和手段。
我市將設立突出貢獻人才獎
主持人:今后我市在人才工作方面有什么新做法、新思路?黃海波:今后的工作,三個創新,一是創新人才管理機制,把人才工作向市政府建議,納入到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的考核內容。二是創新人才獎勵機制,計劃設立突出貢獻人才獎,除了獎勵在自然科學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外,還要獎勵在社會科學方面的人才,彌補人才獎勵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對于人才工作做得好的單位和個人,計劃每3年組織一次聚才愛才獎勵活動。三是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培養一批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培育一批農業示范點和示范戶。
中山目前人才資源狀況
“十五”期間,我市人才總量持續增長,年均增率達到13.2%,到“十五”期末,全市人才總量為110.32萬人。同時,人才結構也得到不斷的優化:一是總體學歷、職稱水平上升!笆濉逼陂g,全市大專以上人才增長了3.4倍,中級以上職稱人才增長了1.9倍。二是總體年齡趨向年輕化,35歲以下人才占人才總量的86.7%,55歲以上的人才僅占總量的0.76%。三是人才產業結構趨向合理,一、二、三產業人才總量比約為8:59:33,與中山經濟的產業結構的分布基本一致?偟膩碚f,我市目前人才總量的結構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各類人才在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中山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上一篇:重慶:公務員招考推行“陽光面試”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