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更高·更強——奧運營銷贏在品牌整合
2007年4月23日,奧運會無線通訊領域全球合作伙伴三星公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簽訂贊助合同。根據合同,三星將在此后的8年期間向奧運會以及相關活動提供官方贊助。
事實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奧運會主辦方越來越重視奧林匹克運動所蘊藏著的巨大經濟效益。因此,北京2008年奧運會不僅是一個運動員展示的廣闊舞臺,同時也成為那些渴望通過奧運會實現更大品牌影響力的企業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制藥企業同樣有著精彩表現。
■奧運合作伙伴強者的展示
雖然沒有哪家企業愿意公布具體的贊助金額,但美國某體育咨詢公司負責人杰姆•安德魯斯曾表示,贊助奧運會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贊助項目。截止到2007年5月,北京奧運會共有贊助企業55家,包括北京奧組委合作伙伴11家、贊助商10家、獨家供應商和供應商22家、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12家。
目前,成為北京奧組委合作伙伴的企業有:中國銀行、中國人保財險、中國石油、中國網通、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阿迪達斯、大眾汽車等。在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企業中,醫藥類企業也有一家,那就是強生公司。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伙伴,強生公司將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北京奧組委、中國奧委會以及參加都靈2006年冬奧會和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提供資金和產品支持,其贊助類別包括急救消費產品、個人健康護理用品、醫療器械和診斷產品以及非處方藥品等。
但是,贊助商獲得贊助權之后,企業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投入資源去挖掘贊助權所包含的潛力,將自己所能獲得的價值最大化。盛世指標數據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監肖明超認為,對于奧運營銷來說,遠見和前瞻性非常重要。企業為什么要贊助奧運?贊助之后怎么辦?這些都是需要考慮清楚的問題。因為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他們關注奧運,關注奧運比賽,而并不關心奧運會的贊助商是誰。但作為企業,將贊助作為營銷手段,慷慨解囊可并不是最終目的。要讓公眾記住是誰贊助了奧運會,企業需要找到好的切入點,在贊助的社會性和商業性之間取得平衡。否則一旦操作不當,贊助奧運會也可能就不是商機,而成為危機了。例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獲得贊助權的200多家企業中大約只有25%有所回報,大部分企業由于營銷戰略不當只獲得很少的短期效益。因此,各類奧運會的贊助商或者合作伙伴應如何利用好奧運商機,贏得盡可能大的收益,其中的學問不小。強生公司的系列活動有著示范性意義。
2006年4月,強生的成員公司西安楊森舉行向北京奧組委捐贈首批印有奧運組合商標的非處方藥的慶祝活動。北京奧組委官員、政府、強生客戶、商業合作伙伴、媒體,以及強生管理層約150人參加以“健康贏奧運”為主題的大型活動。曾擔任申奧大使并榮獲兩屆奧運會射擊冠軍的楊凌成為本次活動的主要代言人。他同時擔任此次活動的信使,將西安楊森工廠第一套下線的印有奧運組合商標的非處方藥品,以及全體楊森工廠員工和西安各界人士共同簽名的“健康贏奧運”條幅從西安帶到北京活動現場。
2006年6月,在世界運動醫學大會上,強生公司發起“以運動醫學新技術及新成就關愛北京2008年奧運會”活動。
2006年7月,強生公司舉辦“愛心筑生命,健康贏奧運”——全國百家醫院攜手支持中華骨髓庫建設活動。
2006年9月,強生“金質呵護,金牌媽媽——強生嬰兒攜手奧運冠軍‘為母愛喝彩’”新聞發布會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同時其在全國范圍內的大型征文活動也正式啟動。
據《“北京2008”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安排,北京奧組委和教育部將面向全國中小學提供包括奧運知識讀本、奧運知識掛圖在內的奧林匹克教育課程資源。而由于該項目和強生公司旗下邦迪品牌合作,強生公司還專門和北京奧組委共同組織“強生邦迪伴你學奧運”活動,全國數十萬所中小學校、4億青少年將接觸到貼上強生邦迪標志奧運知識掛圖。
由此可見,奧運營銷絕對并不是企業在自己的品牌標識上印上個“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伙伴或贊助商”這么簡單的。奧運營銷是一套細致、深入、系統的整合營銷,首先,企業需要整合不同的營銷傳播工具,不能只在某一個媒介上進行品牌傳播,而是要結合目標消費者的接觸點,將電視、報紙、雜志、戶外媒體等傳播工具進行優化組合;其次,企業在營銷傳播時,需要統一形象,統一傳播的口號,但同時也要在不同時間制定不同的傳播要點。針對和企業不同利益的對象,企業既要統一形象,同時還要有差異化的傳播,比如針對代理商、客戶、股東、政府等都要下功夫在奧運營銷框架下來思考傳播的具體角度和方式。只有這樣,所有的營銷行動才能組合到一個大的營銷戰略下面,通過分步實施,達到提升品牌影響力的目的。強生(中國)公司中國奧運項目總經理徐文成告訴記者,贊助體育賽事是很多著名企業的傳統,這是因為體育精神就是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竭盡所能,做到最好。這種精神也正是很多企業,尤其是制藥企業希望給公眾留下的印象。但如何通過贊助奧運會最終給公眾留下這樣的印象,則是一項系統工程。
■泛奧運營銷大家的舞臺
奧運會之所以吸引全球矚目,不僅僅是因為其競技性,更重要的是奧運的精神和文化,“更快、更高、更強”,“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等奧運理念,這和醫藥健康的概念緊密聯系相連,因此醫藥企業應該更好地利用奧運會的商機。
“迎奧運,2007~2008北京健康教育宣傳年”系列活動日前在北京啟動。據北京健康教育協會王星火副會長介紹,“迎奧運,2007~2008北京健康教育宣傳年”系列活動是由北京健康教育協會和互力健康傳媒聯合主辦,是政府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迎奧運為契機,重點圍繞八個健康宣傳日,分別以腫瘤、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控煙、婦幼保健等為主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宣傳活動。該活動以互力健康傳媒在全國1000家二級以上醫院、4000家大型藥店設立的共計一萬多塊液晶電視屏組成的醫院藥店媒體網絡為平臺,通過視頻節目在互力健康傳媒平臺上播放,進行貫穿全年的健康教育宣傳,引導和動員北京市民、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傳播科學的防病治病理念,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運動觀,遵從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展現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在互力健康傳媒的醫院液晶顯示屏上,人們能看到關于迎奧運健康教育宣傳年系列活動的專題欄目和企業針對該欄目贊助信息。據互力健康傳媒CEO付新華女士介紹,該系列活動的目的,就是在傳遞健康奧運科普知識的同時,搭建一個企業全方位泛奧運營銷的平臺。目前不僅僅是外資制藥企業,包括本土制藥企業,以及一些行業內知名的婦幼用品企業和食品企業對此十分親睞。
事實上,中國本土制藥企業對一切與奧運相關的平臺都應該非常珍惜。畢竟對于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尤其是本土企業來說,成為奧運合作伙伴還是他們目前的能力遠遠不能達到的,但是,這并不代表著他們與奧運營銷舞臺絕緣。
國內一長期跟蹤研究奧運會體育營銷的專家指出,目前中國本土奧運會贊助商還僅僅停留在對奧運會Logo的簡單運用上。贊助商Logo和奧運會Logo組合的運用起到的只是提示消費者贊助品牌與奧運會的關系。當所有的贊助商都這樣做時,消費者基本無法區分出合作伙伴、贊助商、獨家供應商、供應商贊助等級的區別。在這樣的情況下,非奧運贊助商通過運動員贊助、轉播欄目贊助、參賽運動隊贊助等,同樣能夠獲得相當于“奧運贊助商”的效果。
此外,雪花啤酒的“非奧運營銷”戰略也是非常值得醫藥企業借鑒的。在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都決定走“奧運營銷”路線的同時,雪花啤酒走上了差異化、區別于對手的道路。贊助奧運企業的基本營銷思路都是“通過贊助奧運、用奧運來影響和塑造品牌”。但雪花啤酒卻反其道而行,他們通過調查發現,雪花啤酒的愛好者都在關心和參與奧運,作為“啤酒愛好者的正式合作伙伴”,雪花啤酒通過面向支持更廣泛的奧運人群,來體現對奧運的支持。2006年,雪花啤酒生產企業以這個理念為核心設計的一系列營銷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營銷專家指出,與啤酒相比,醫藥保健產品與健康奧運的理念更接近,可是,在利用這些理念進行營銷的活動中,醫藥企業似乎比較滯后。舉一個具體的例子,目前醫藥廣告聘請代言人多為文藝界的明星,而與其健康理念更接近的體育明星,卻廣為食品飲料企業所重用,醫藥企業請體育明星代言的并不多。一般而言,體育明星不會代言與運動精神相違背的廣告,比如酒精類產品等,醫藥健康類產品恰好是他們最適合代言的產品,對受眾的影響也應該是很好的。此外,本土醫藥企業對通過幫助奧運會健康保障支持等渠道來塑造品牌的平臺重視不足。隨著奧運會的日益臨近,公眾的關注程度會越來越高,醫藥企業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充分利用好這個難得的商機,實現“更快、更高、更強”的發展。
- 上一篇:營銷中最大成本和執行力的故事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