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營銷人員收入調查
牛市不一定皆大歡喜。
與券商概念股的高調預增相比,參股基金上市公司的年報和季報卻未見喜色。甚至可以推斷出有的基金還處在虧損狀態。
何故豐年不豐收?
行業高度景氣,各微觀經營實體卻沒有同步反映,更不乏同等規模公司利潤率大相徑庭的案例。這令深諳基金業內情的研究人士都大跌眼鏡。
目前,證監會尚未要求基金公司如證券公司般披露年報,基金公司具體運作狀況至今無從得知,這與基金各類產品透明度形成反差。
雖說隔行如隔山,但云遮霧繞之下,企業運作都離不開收支兩條線。有分析指出,虧損基金成本居高不下就是消耗利潤的癥結之一。
令人憂心的是,其弊端不止基金公司股東分紅減少,還可能使基金高管涉足老鼠倉的概率增加。
“前幾年,日子沒有外界想的那么苦,去年至今也不似傳聞中的一夜暴富。不過年底的確發了不少獎金,年收入比往年多了5成以上。”劉先生(化名)是一家中等規模基金公司的市場營銷人員,歷經熊市煎熬和牛市喜悅。
從2001年開始
2001年,是中國基金業歷史上具有分水嶺意義的年份。
這一年,華安推出了第一只開放式基金。由此,“市場營銷”開始成為基金業重要組成部分。而劉先生及他的同事們陸陸續續進入這一行。
此前,老基金公司只有封閉式基金。“有些前輩們還親眼見過,封閉式基金發行之初,排隊搶購的情形,就和當年搶購國債一樣。那時,基金不需要市場營銷人員。”劉說,“而且,日子非常好過。封閉式基金只需要投研人員即可,二三十人的公司,上十億甚至數十億份額的規模,管理費收入很充裕。”
2001年之后,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基金從業人員迅速增加,其中主要就是市場部人員。“開放式基金出現后,基金公司需要做注冊登記,拓展市場。一時之間,基金公司人員規模擴大了。”劉說。
一開始是大市場部門,到后來,細分為渠道部門、機構直銷部門、營銷策劃等部門,目前,市場部門成長為與投研部門相當的,基金公司兩大組成部分之一。
加入基金公司市場部的人員多來源于券商、保險等其他金融機構,其中不乏國內名校畢業生以及海歸派人士。
“前幾年,自營的虧損拖垮了不少證券公司,因此一些券商員工開始流入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業務比較單純,利潤來源也較為穩定。”在基金行業工作年數并不長的劉,也來自于傳統券商,“其實我在金融業混的時間不算太短。”
還有些人員來自于非金融行業的專業市場人員。“基金可謂金融業最市場化的機構之一。傳統的金融機構并沒有培養出一批專業市場人員,因此對其他行業市場人才的吸納是發展的必然。”
傳說的“高薪”
是什么吸引劉和他們同行們進入基金行業?傳說中的“高薪”是否在基金行業真實存在?
對此,劉予以否認,“其實前幾年,員工收入一直比較平穩,并沒有很大增幅。當然,對于一家基金公司來說,年均十萬以上的人工費還是有的。”
據了解,不同基金公司,員工收入差別極大,即使在同一規模級別的基金公司,因薪酬體系不同,相同級別員工的收入差距也不小。
“在管理規模相當的基金公司,有的公司員工之間的收入比較平均,新入職的員工和工作幾年的差別不大。但有些公司,員工間的收入落差卻非常大,這一點在合資公司里表現得更為突出。”劉說。
雖然存在落差,但對于外界所說的動輒數十萬元年薪,劉認為有點夸張,“前幾年真的沒有那么高,不要說普通員工,就是有部門職位級別的,也不一定有那么多。”
對基金公司的薪水,還是一個反面說法,那就是“低薪”。
熊市中,基金發行不得不面對困難,“低薪”之說有所流傳,尤其在中小基金公司,更被指稱說,揭不開鍋。
“當然也沒有那么窮。前幾年,傳說某基金公司市場人員月薪只有二三千,是真是假不好斷定,畢竟行業內公司差別也大,很難窺其全貌。但收入這一塊不能只看工資,一些基金公司,工資雖然不高,但獎金不少,收入波動性比較高。有些公司,年終獎甚至比全年工資都高。也有的公司,一年發15個月、18個月的工資。”劉說。
這尚沒有包括置裝費、年節費等等。據了解,這筆收入每年可以達到2萬-3萬。“這應該算是行業中游偏上的基金公司市場部員工收入水平。”劉說。
尤其讓劉開心的是,比起其他金融機構,基金公司每年休假天數更多。“基本上基金公司跟著交易所走,當然了這是以前,現在行情好起來,加班也多了。”
2006年大爆發
2006年,A股市場風生水起,基金業呈現爆發式發展,讓眾人眼熱。
“這一年要說沒調薪,可能很多人都不信。就我們公司來說,去年的確是增加了,今年應該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就我所知,的確有些公司并沒加薪,并不是說利潤一上來就要加薪,這取決于各個公司的管理策略。”劉說。
在劉的記憶里,去年是他收入增幅最大的一年,這一記憶也存在于劉的許多同行心里。
劉說,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去年基金行業發展太快,一方面是基金公司的管理費增加,許多以前做不了做不好的事現在可以補上。比如硬件設備提升,員工的人工費、培訓費提高等等;另一方面,做這些工作對基金公司來說,也是必需的。市場火熱之后,基金公司競爭更激烈,需要增加投入提高競爭力。尤其從去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也不少,老基金公司要擴大規模也需要增加人員,其中挖人是主要方法”。
更強大的競爭對手是此前一直為基金公司提供人才的券商。現在,恢復元氣的券商成了吸引人才的抽水機。
“市場火熱,最受益的是銀行渠道和券商經紀部門。就我所知,已有不少基金公司的員工跳槽去券商,這無疑對基金公司存在壓力”。
“所以,一些基金公司說,要讓薪水有競爭力,這還真是實話。”劉說。(郭曉婧)
- 上一篇:上海要求企業至少給職工提高3%工資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