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今年農民人均勞務增收占增收額的50%
今年,哈密地區為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取得新突破,實行農村勞動力轉移社會責任化已初見成效。
跳出農業抓增收,哈密地區早已嘗到甜頭。近年來,農民勞務收入占當年農民增收的比重不斷提高。去年哈密地區農民人均增收330元,其中勞務增收占104元。哈密地區提出今年農民人均增收要達到360元,其中勞務增收要占到50%。
要讓農民外出務工走得出、干得好,關鍵是兩條:一是要有技能,二是要有用工市場。哈密地區今年拿出100多萬元,對農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讓用工單位用得省心、放心。用工市場很大,關鍵是要處處留心,哈密地區今年提出了全社會共同參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口號,水利、交通、建設、勞動和社會保障、民政、衛生、環保、林業、畜牧、經貿、發展和改革、扶貧等諸多部門都安排專人負責用工信息,一有工程信息,這些部門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工程要用多少工,其中農民工能用多少,并把用農民工的數量作為招標內容之一。
哈密地區農村勞動力輸出輸入協會是農民工的“娘家”,為農民工尋找用工市場當然義不容辭。協會吸收一些用工單位為會員,確保多用農民工。他們還多方奔走,為農民聯系用工市場。他們與新疆信德勞務派遣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哈密農民爭取到了224個赴哈薩克斯坦務工的名額,目前,赴哈農民工的報名、面試、技能培訓已結束。這些農民工將于5月底啟程赴哈薩克斯坦,月薪500-600美元。
4月下旬,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有兩個干渠改造工程將動工,水利部門把需要當地農民工的數量、工資當作招標內容,共用農民工100多人,每人每天工資35元。
哈密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全地區長期(半年以上)在外務工的農民有9000人,今年初,地委、行署提出每年新增加長期型在外務工的農民3000人以上,第一季度就實現新增長期在外務工農民800多人,可謂開局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