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提高企業普通職工工資 國企可能最先落實
首先來看一個與我們的錢包有關的好消息:企業普通職工要漲工資了。昨天,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司司長邱小平在天津說,他們將采取多項措施提高企業普通職工的工資收入,來了解一下。
邱小平說,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采取五項措施,提高企業普通職工工資收入,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中國將力爭在未來5年內,使各類企業都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形成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也就是說,今后職工的工資決定辦法要由職工代表和企業代表協商達成,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由用人單位單方面確定本單位職工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為了讓企業工資共決機制不淪為空談,五項措施的另一條就特別強調:政府在監管方面,要完善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指導制度;在服務方面要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為企業通過集體協商合理確定工資水平及其增長提供參考。 此外,政府還將繼續推動落實最低工資指導制度。推動落實艱苦崗位津貼制度。
聚焦職工工資上調: 國資委:調查國企職工工資差距
雖然有了相關措施,不過實行起來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而眼下,能夠最先落實漲工資的可能是國有企業的職工。昨天,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出通知,要求對國有企業職工工資增長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近三年工資零增長或負增長的職工人數及比例;職工工資與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對比情況,企業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情況,職工人均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人數及比例。國資委同時要求,在調查的基礎上對部分職工工資偏低、增長緩慢問題的原因分析,并對建立企業職工正常工資增長機制提出建議。
聚焦職工工資上調: 漲工資:消除分配三大不和諧
工資要漲了,當然直接鼓起來的是大家自己的口袋,不過從長遠意義上講,漲工資也將有效緩解我國分配領域的三大不和諧現象。
不和諧一:工資總體水平偏低,最低工資標準偏低 據中華全國總工會2005年底的調查,職工反映自2000年以來工資沒有變化的占30%;反映下降的占21.7%。而且按照國際標準,國內普通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偏低以及工資總體水平偏低。工資過低,最終將使得國家拉動內需、產業結構升級等目標逐個落空。
不和諧二:經營人員和一線員工差距懸殊 一些企業內部工資差距持續擴大,只漲管理層年薪,不漲員工工資成了一種潛規則。上海一項調查表明,近3年內國企高管的收入卻平均上漲了20%多,但職工工資卻增加很少。而與之相對的是,一些企業在提出降低成本時,采取的往往是不增長或少增長員工工資,甚至是降低工資,這樣對普通職工的工作熱情起到了一種消極影響。
不和諧三:不同行業差距懸殊 某些壟斷行業與其他行業收入的差距逐漸拉大。特別是壟斷行業的一般崗位,其收入水平與其貢獻和價值背離。據調查,某市電力集團公司一名普通職工的月工資就已經是6000元,但是加上獎金、住房公積金及各種補貼后,其年薪可達到15萬元,相當于全國職工年均工資的10倍。這些現象,影響了社會分配秩序、分配關系乃至社會穩定。
漲工資總編后
目前針對工資如何上調的具體措施我們還沒看到,不過這對大家總是個好消息。不過前不久上海出臺政策可以給我們一個參考,那就是各類企業的員工工資要與企業發展一起水漲船高,一線職工不漲工資的,經營者工資也不能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