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策劃:市場還是商家說了算
常常會碰到這樣的事:客戶打電話到公司或登門拜訪,不是尋求解決企業的問題的方法,而是已經想好了針對企業面臨問題的解決方法,想好了要怎樣做,請策劃公司去只是“代勞”而已。還有就是在執行策劃案的過程中,策劃公司常常會和客戶的意見相左,策劃公司由于是乙方,往往處于下風,最后不得不退讓,導致策劃案不能得到很好的執行,甚至是影響到策劃的執行效果。
在策劃公司和客戶的合作中,是策劃公司在為客戶解決問題呢?還是策劃公司只是在實施客戶的計劃?策劃公司是應該堅持自己的策劃案呢?還是為了取悅客戶以保證拿到自己的“辛苦費”而向客戶退讓呢?我相信同行中也應該有很多朋友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面臨這樣的困惹。
前些日子,我在河南一個朋友的策劃公司就又碰到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客戶,找到朋友的公司,說他們公司在經歷了創業期后,現在在業內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地位,就他個人而言,并不滿足于現狀,還想尋求更大的發展。可是他發現公司現在人心渙散,沒有向心力,也缺乏創業時的熱情我激情,基本上人人都是在為了工作而工作。變連公司的一些員老也都一樣,慢慢變的不在敢承擔風險。所以想請他們公司搞一個“魔鬼訓練營”,以借此重振人心。他們公司的人都參加,公司可以出前期的所有費用,只有一個條件:必須有其它公司或社會人士參加,不能讓公司的員工認為這個活動就是專門為了他們而舉辦的。
咋一聽這事,主動送上門的生意和錢,還不是好事啊?
可在我心里,不僅為這個客戶擔憂起來。當然不是擔憂這個活動能能成功,活動肯定可以成功,這沒問題,我所擔心的是:通過這個活動,客戶所想要解決的問題能不能得到質的解決?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個客戶所面臨的問題是一個普通的問題。企業在渡過創業期后,公司條件和員工福利待遇都會有一個較大的改變,當初一些一起創業的人員也都會從心理上慢慢發生變化,不再有當初的創業激情、風險承擔精神、開拓精神,甚至會為了某些職位的安排和待遇、封賞產生分歧、矛盾,產生一些維持現狀的想法,因為公司最終不是他們的,這都很正常。企業在完成了創業期的資金積累后即進入過渡期,過渡期對于企業而言同樣充滿了危機。這個危機不是來自企業內部的競爭,而主要是來自企業內部“人”的因素。
在企業過渡期,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企業過度自信,盲目擴張,決策失誤,導致企業大傷元氣,一蹶不振;一是企業能夠認請現狀,并合理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完善公司機制,實現平穩過渡,更上一層樓。正如國內某企業所說:企業,失去了人,就成了止業。而要解決人的因素,從根本上解決企業過渡期所面臨的問題,就要進行企業的全面包裝和策劃,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塑造企業文化,提高員工整體素質和企業凝聚力,樹立企業愿景、團隊愿景,為企業的再一次騰飛和發展提供、創造源動力。這就要依靠進行企業形象系統策劃即CIS。
那么,在策劃公司和客戶的合作中,策劃,到底是誰說了算呢?
首先,作為策劃公司和策劃機構,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明確的定位。策劃公司是一個咨詢、服務機構,在和客戶的合作中,扮演的是一個“外腦”的角色,而非“執行”單位,實施“執行”的,應該是客戶,是合作企業。客戶來找策劃公司合作,是因為企業有問題,而且這個問題企業自己無法解決。就象一個人病了,如果他知道買什么藥就能好自己的病,那么應該自己去買藥治病,而不是找到醫生說我得了什么病,買什么藥就可以,就去幫我買,我想這樣的話,醫生肯定不會同意。企業和策劃公司的關系,就如同病人和醫生的關系,企業就是病人,策劃公司就是醫生,在這個合作過程中,不是病人在跟醫生說應該怎么辦,要怎么辦,而是醫生在診斷了病人病情之后,告訴病人應該怎么辦。象前邊所提到的那個客戶,如果他自己已經知道該怎么辦,那么就應該他自己去辦,而不是找策劃公司來執行(或者策劃公司為他提出正確的建議即解決之道),否則,如果他的方法不對,最后解決不了問題,他不會認為自己不對,只會認為是策劃公司策劃不到位,最后砸了策劃公司自己的牌子。
其次,在策劃公司和客戶的合作中,策劃公司應該緊緊把握住兩個方向:一是市場,以市場為出發點,研究策劃方案;二是策劃案的制定要符合客戶實情,在制定策劃方案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客戶能否接受,是否有能力去執行。若是這兩點做到了,我想基本上不會存在和客戶的執行爭議,即使有爭議,我想通過溝通來解決爭議,達成一致也應該不是什么難事!
總之,策劃,誰說了算,不是策劃公司說了算,也不是客戶說了算,而是市場說了算。只要策劃公司和客戶能共同認識到一點:做正確的事,正確的做事,那么,市場才會真正讓你們說了算。
- 上一篇:我國網絡營銷高層研討會在京舉辦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