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營銷的空地對接與前后呼應
轉眼間,距2008北京奧運會正式開幕只有400多天。想當初,申奧成功之際,圍繞奧運會的光榮與夢想不計其數,如今有多少已成為現實,又有多少還在路上?對于企業界而言,借助奧運契機實現跨越式發展是最令人心動的夢想,而眼下則到了夢想能否成真的關鍵時刻。
從營銷的角度看,奧運會是一個超級的事件營銷平臺,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節奏至關重要。目前,北京奧運會的籌備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宣傳勢能的匯聚速度逐漸加快,公眾的注意力日益集中,企業此時若不能全面、系統地實施奧運營銷戰略,難免錯過借勢的最佳時機。遠有可口可樂、阿迪達斯通過長期贊助奧運鑄就的品牌奇跡,近有三星借漢城、巴塞羅納兩屆奧運會完成國際化宏愿的經典案例——無論哪一個企業,都不是躺在奧運的安樂窩里靠做夢達成預期目標的,他們的成功均以恢弘的戰略思維和縝密的執行計劃為依托,而每一步都踩到點上則能保證其用最合理的投入贏得豐厚的回報。
作為國內唯一的奧運會TOP合作伙伴,聯想掌握的營銷資源最為豐富,其一舉一動自然也最受關注。近期,聯想的奧運營銷戰略顯然進入了快車道,高調的理念闡釋與系列的市場計劃相互配合,透著“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決斷力與行動力。當然,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筆者認為,在把握時機的基礎上,如何在“空地對接”與“前后呼應”方面做足文章,是決定奧運營銷效果的重要因素。
所謂“空地對接”是指高舉高打的品牌形象塑造與注重實效的產品銷售促進緊密結合,避免出現只開花不結果或過分看重短期效益的極端狀況。從聯想發布的策略和計劃看,其在“空地對接”上已有充分的考慮,且不乏創新的思路和做法。例如:打破產品贊助、廣告宣傳等品牌傳播的常規套路,參與奧運火炬的設計并最終中標,不啻將公共營銷資源深深刻上了聯想的烙印——由于火炬傳遞遍及全球各地,且持續時間較長,其對聯想國際化戰略的推進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在地面戰中,聯想面向渠道合作伙伴推出了專門的奧運激勵計劃,這對品牌勢能轉化為銷售動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渠道商分享奧運營銷的成果創造了必要條件。
所謂“前后呼應”則指注重奧運營銷效果的延續性和累積性,在組織結構、資源分配上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根據筆者的觀察,雖然聯想已將奧運營銷提升到戰略高度,但在組織保障和資源分配經驗等方面似乎還有所欠缺。由于總體投入大、預期目標高,大多數奧運會TOP合作伙伴都會成立相對獨立的部門系統地部署、實施奧運營銷計劃,這樣有助于保持策略執行的延續性,并能更準確地掌握不同階段的效果,及時做出應對和調整。聯想目前采取的方式是市場部門牽頭,輔以其他部門參與的項目組——這種組織結構適用于前期的攻堅戰,但要打持久戰就可能力不從心。眼下成立奧運營銷部為時未晚,希望聯想的高層慎重考慮。
從某種意義上講,奧運會是不可再生的營銷資源,在中國舉辦的歷史性契機更是可遇不可求。除聯想外,眾多國內IT廠商和渠道商亦應盡可能地尋找其中蘊藏的機會,以此為跳板,實現更高、高快、更強的夢想。
- 上一篇:TCL推動網球營銷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