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資格證書下發 銀行從業從此有了門檻
3月31日,全國首批1834名銀行業從人員獲得中國銀行業協會頒發的資格證書。
已經拿到資格證書的農行北京分行理財經理王敬一表示:“這次考試不同于以往專業理論知識的考試,比較側重實際技能的考核,這考驗了我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感覺收獲很大!
千呼萬喚始出來
銀行
業從業資格是指依法從事銀行業專業崗位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國外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實行銀行業從業資格認證制度,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我國,教育、醫藥、出版、房地產、建筑、法律和證券、保險等行業都已先后建立資格證書制度,并制定了相應的資格考試標準和管理辦法,以保證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執業水平。
有關專家指出,銀行業是一個專業性強、創新頻繁、經營活動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行業,更需要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進行必要的規范。從現狀看,中資銀行的專業人才狀況和外資銀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缺乏統一的行業資格認定標準和規范的專業素質評價辦法,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和能力的認定,難以體現行業和崗位特點,難以適應不同層次人員培訓和發展的具體要求。
因此,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明確表示,推行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目的是建立銀行業從業的標準和用人規范,確立銀行業起點標準,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客戶鑒別從業者能力提供識別標桿,同時也為銀行業從業人員提供繼續教育的支持。
“我們這項工作從2000年就開始研究了,通過對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香港一些國家和地區從業資格認證制度的研究,結合內地情況,我們先后與香港銀行協會、英國蘇格蘭特許銀行協會進行了交流!敝袊y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劉張君介紹說。后來由于監管體制改革,此項工作停滯下來。
2005年5月,銀監會決定由中國銀行業協會重新啟動此項工作。2006年1月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明確中國銀行業協會當年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建立起來。2006年2月份以來,中國銀行業協會緊鑼密鼓地推進此項工作,成立相關機構,積極進行制定認證標準、編寫教材、研究制定培訓考試大綱、制定有關的規章制度等工作,并在全國范圍內成功舉辦首次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試點考試,真正意義上啟動了銀行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工作。
2006年11月18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在北京、上海等全國11個城市組織了首次試點考試,全國126家金融機構的4817名應考者參加了個人理財和風險管理兩個科目的試點考試。最終,共計1834人同時通過了考試和資格審核,成為首批獲證的銀行從業人員。
“門檻”是假規范是真
據記者了解,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證書分為公共基礎證書和專業證書兩種,首批報考銀行業從業資格認證考試的人員,其考試科目為個人理財或者風險管理專業科目,而2007年的銀行業從業資格認證考試將在原有科目上增加必考的公共基礎科目考試。公共基礎科目的考試內容為所有從業人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其中尤其強調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和合規教育,該科目是整個資格認證體系的基礎。
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辦公室主任郭晶表示,相比之前推出的專業模塊考試,此次的公共基礎科目考試可謂真正意義上的“從業資格”認證考試。
作為中國銀行業從業資格認證制度的開啟,人們關注的焦點大都在銀行業從業資格證書是否將成為今后銀行業的準入門檻,人們是否從此需要一紙證書才能跨入銀行業大門。
對于這個問題,農總行培訓部一位專業人士表示,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還沒有規定銀行從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除監管部門要求或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同希望執行的強制性認證標準外,一般實行自愿性認證,這也是國際慣例。
“其實這個證書,以及AFP(金融理財師)、CFP(國際金融理財師),都只是取得社會公信力的一個標志,并不是社會某種權威機構或者法制機構對人的約束,不是強制性的,而是行業自律行為!痹撊耸空f。
據了解,按照國際通行做法,目前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主要有三種模式。其中,主流模式是由行業協會或中介組織來主導該項工作;第二種是由監管部門主導的模式,如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對涉及公眾利益較廣泛的銀行業務從業人員資格均有強制性準入標準和強制性培訓要求;第三種是由社會中介組織率先開發從業資格標準,后為行業組織、監管部門或政府認可的模式。
業內人士指出,建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的國家或地區大多采用第一種模式,因此,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來主導,符合國際通行慣例;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三條中明確規定,“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可以不設行政許可”,這也為中國銀行業協會主導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中國銀行業協會有關人士表示,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不同于其他認證考試,而是站在行業自律的角度上,以行業自律的手段督促從業人員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能力,為公眾帶來更高標準的金融服務。通過考試的銀行業從業人員將獲得協會頒發的從業資格證書,證明其有能力為公眾帶來合格的銀行服務。
有關專家指出,從行業自律組織的角度看,經行業協商、各行參與、吸收國內外專家的意見后制定出的標準將具有統一、公正、客觀的特點,規范嚴格的認證管理也會使其標準更有公信力和權威性。
另據有關人士介紹,由于個人理財業務在商業銀行中的特殊意義,目前銀監會要求各家商業銀行從事個人理財崗位工作的員工必須持證上崗,這表明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證書將成為今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崗位最基礎的一道門檻。
農行黑龍江大慶分行客戶經理王丹告訴記者:“個人理財在很多省市還是個比較新興的業務品種,這時接受到這樣的培訓,參加這樣的考試,無疑對自己也是一種促進、提高;在農行股份制改革的關鍵時刻,從事個人理財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素質,因此持證上崗也是必然的趨勢!
“考證制”仍需探索
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證書并不是一“考”了事,從前期的培訓、資格審核到后期的年檢、繼續教育,整個過程顯得緊湊周密。
但一些參考人員和銀行從業者也指出了其不足之處:教學、考試內容與銀行實踐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內容涉及個人理財、風險管理理論以及巴塞爾協議的一套東西也并未與中國銀行業的實際很好地結合等等;而從宏觀角度看,這一在國外發展的相對成熟的資格認證制度在中國也還僅僅處于試點階段,很多政策、方向還未明確,仍需進一步研究、探索。
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專家委員會委員史建平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銀行業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推行這一資格認證制度將有利于提高銀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銀行競爭力。他認為這一試點工作在展開后如果證明合理可行的話,也會逐漸得到商業銀行的認可。
有專家進一步指出,實行“考證制”是金融人力資源管理的制度保障,是銀行業的進步。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專家易憲容認為,銀行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產業,實行“考證制”使得銀行業從業人員有了統一的考核標準,有助于培養更多適合現代商業銀行需求的人才。但他也同時提醒,銀行業實行“考證制”必須建立起規范的制度,不能僅僅是“走過程”,“有關部門必須對現在銀行業從業人員的情況進行系統的研究,建立起符合中國特色的考核制度!保ù鼷慃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