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成本上升人才匱乏 經濟型酒店遭受低價戰困擾
據不少酒店業者反映,錦江之星、如家和速8等都曾經遭遇過如此爭奪戰。作為生力軍7天酒店連鎖已成功從對手手中搶得物業,所以“7天”是去年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型酒店企業,開業飯店數增長率達400%
“五一”黃金周剛過,相比高端酒店,經濟型酒店一直是黃金周的寵兒,但是隨著競爭加劇,今年的“五一”黃金周內,經濟型酒店在招攬客源上要花更多心思,往年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的逾100%入住率的局面已不復存在,商家已明顯感到經濟型酒店市場壓力的增加,而物業成本上升、人力資源問題和低價戰的萌發已經成為各大經濟型酒店企業的心病。
為爭物業擠破頭
上海吳中路地區近來十分吃香,錦江之星全國最大的旗艦店將在這里開業、7天進軍上海灘的第一家也選址在此、莫泰168的試水門店也在這里落戶。
“其實吳中路并不起眼,不過未來會交通便利且有所發展,現在好的物業越來越少,難得有比較具發展潛力的,自然都擠到一處了。”錦江之星副總裁俞萌說。
事實上,吳中路現象只是中國經濟型酒店奪地戰的一個縮影。根據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中國飯店協會剛發布的《2007中國經濟型飯店調查報告》估測,截至去年底,中國經濟型飯店連鎖品牌近100家,已開業店數超過1000家。與前年相比,品牌數和市場供應量均翻番。
隨之而來的是選址困難,可選物業減少,呈現賣方市場,各商家為了一個物業明爭暗斗,物業成本被人為抬高。
一位張姓業內知情者透露,最愿意花血本奪地的要數“七斗星”,這是一家有投資機構背景的新型商旅經濟型酒店,盡管初來乍到,但卻財大氣粗,一旦其相中的物業,不管多大代價都愿意負擔,結果明明可以用合理價格拿下的物業,卻因為“七斗星”而硬生生地被抬高價格。“經濟型酒店最注重的是成本控制,但誰都不想失去好的選址,結果只能咬咬牙接受高價。”
據不少酒店業者反映,錦江之星、如家和速8等都曾經遭遇過如此爭奪戰。作為生力軍7天酒店連鎖的CEO,鄭南雁得意地向記者透露,自己麾下擁有一個奪物業有道的能人,已成功從對手手中搶得物業,所以“7天”是去年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型酒店企業,開業飯店數增長率達400%,開業客房數增長率為327%。當然,“7天”也有自己需付出的代價。
《2007中國經濟型飯店調查報告》顯示,去年經濟型飯店物業的租金上漲都為住宅房地產價上漲的3~5倍,其中北京、上海的平均漲幅在40%以上,漲幅中一半是擴張導致的人為抬高。去年1.8元/天/平方米以上高位租賃物業的市場新進入者,在面對今后日益同質化的經濟型飯店的價格比拼時將處于明顯的劣勢。在2006年的新增經濟型飯店原有物業中,由于在市中心地段可改造的廠房越來越少,酒店的租賃和進入成本升高,由于擴張的壓力和對新項目的渴求,對物業的租賃價格敏感度反而降低。
人才匱乏成本猛增
《2007中國經濟型飯店調查報告》指出,在員工來源上,原酒店的從業人員比例略有下降,對應屆畢業生的吸引力下降,對城市下崗再就業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比例逐步提高,分別達到11%和19%。成本支出中,人工成本有所增加,占13.6%。經濟型飯店店長的平均年薪為86600元,是普通員工的6倍,而員工的流動率則為店長流動率的6倍。
“現在經濟型酒店招人很難,就像報告中顯示的那樣,專業人才不愿意進入經濟型酒店,覺得收入不高,且聽上去不如五星級飯店高級,而招非專業人,又要培訓成本,一些重要崗位,還必須得要有經驗的人,大多就依靠挖角,挖角成本很高。”格林豪泰市場總監胡建偉無奈地說。
其實還是那群人在業界流動,但每次流動,其個人薪資都會有所上漲,結果各個企業為同一人付出不小代價。
“另外,急速擴張導致人才需求量很大,于是新店長的培訓周期縮短,比如以前可能要1~2年經驗才勝任的職位,現在只要3~5個月就趕鴨子上陣了。”胡建偉表示,這就好比將軍在戰場上倒下,副將馬上替代,萬一副將也倒下,小兵就要撐大局,但這種拔苗助長的方式多少給行業人力資源帶來潛在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與高端飯店可聘請大量員工細分化工作不同,經濟型酒店是需要盡量少的員工提供所有服務,這就要求酒店管理者即是“帥才”又是“將才”,可能店長隨時要做床,經理也許要打掃衛生,隨著人才專業度下降,這類復合型人才很難尋覓,這又成為一大人力問題。
低價戰萌芽
在物業和人力成本增加的同時,讓中國經濟型酒店業者雪上加霜的事發生了——營收下滑。
“競爭加大,誰都希望增加客源,而經濟型酒店本身就是打低價牌的業態,客人很敏感價格因素,結果為了攬客,各商家都變相減價,其實我們不愿意走低價路線,但對手減價了,難道你無動于衷嗎?”中州快捷有關負責人很是無奈。
如家CEO孫堅指出,甚至有些標榜中端定位的商務酒店,也將價格定到和經濟型酒店一樣層次,甚至個別門店價格還低于如家,這無疑加劇了價格戰。
雖然各企業在營銷推廣方式上,有以對消費者而言較為實惠的客戶獎勵、折扣優待、優惠券贈送為主要的推廣方式,但對價格較為敏感的目標群體,企業在推廣手段上較為乏力。
《2007中國經濟型飯店調查報告》顯示,去年由于市場供求狀況的調整和區域發展節奏的不同,盡管整體平均房價仍有10%的增長,但在以上海為代表的華東地區、西南地區,平均房價均有5%左右的小幅下滑。出租率上,是整體性下降,由前年的89%下降到去年的82.4%,降幅7%,經濟型酒店平均門市價格則從328元降到了209元。
這是數年來,中國經濟型酒店市場首次出現業績下滑的兆頭,客房門市價和出租率的下降可謂是影響經濟型酒店營收的最大因素,因為在經濟型酒店的收入中,客房收入占86.96%。
雖然經濟型酒店市場的價格戰還沒有走到旅游市場低價戰“病入膏肓”的地步,但這股風潮的抬頭已很可怕,因為價格戰是循環前進的大雪球,當市場沒有規范法則,商家又急功近利的情況下,價格戰將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整體行業利潤大幅下降,大家都無利可圖。
部分業者在中國飯店協會近期在內部會議上提出可制定行業最低價規則,但不少業者認為,個體酒店情況各不相同,以同樣價格衡量,顯失公平,所以要控制價格存在難度。
對于市場隱患,北京青年旅舍協會秘書長張維認為,要規避風險,最好的方法就是細分市場,開發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品,占據屬于自己的不可復制市場份額,不要一窩蜂擠在一起,結果兩敗俱傷。(樂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