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公務員薪情大不同
2006年,亞洲地區經濟增長速度達到8.3%,這是10多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不過,亞洲公務員的“薪”情卻變化莫測,真可謂“薪”亂如麻。
新加坡給部長提薪
新加坡公務員的薪金雖然很高,但該國很多級別的行政官的年薪仍是2000年定下來的。
目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年薪是120萬美元,是美國總統布什的3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4倍。而根據新的工資改革條例,李顯龍的年薪將升至220萬美元。新加坡政府上個月指出,因為私人企業界這兩年的薪酬有上升趨勢,因此政府行政官的薪水也應相應上浮,部長們的年薪應該從現在的121萬新元增至220萬(220萬新元約合1100萬元人民幣)。此論調一出,立即在新加坡民眾中引起熱議。有民眾向政府遞交請愿書,認為高官的工資遠遠高于普通民眾,導致該國收入差距擴大。
臺灣公務員眼紅,在新加坡傳出計劃大幅增加高階主管薪資消息后,中國香港特區政府也有意跟進。香港部分學者認為,港府有必要檢討司、局級官員薪酬,以吸引優秀人才。香港公務員薪資相對來看頗高,達到新加坡的一半,其中司、局長月薪20萬港幣上下,退休除了可先領一大筆退休金外,每個月還可領約九成的月薪。
臺灣地區“部長級”公務員的薪水相比之下可謂“窮酸”,只相當于新加坡基層公務員或是香港的科長級待遇。因此,臺灣公務員對香港和新加坡同行羨慕不已,要求加薪的聲音也時有出現。
韓國打破鐵飯碗
韓國公務員地位高、收入好,是該國年輕人擇業的最愛。但也存在人浮于事的問題。于是,韓國政府決定打破“鐵飯碗”。韓國首爾市政府率先推出“3%公務員淘汰制”,獲得了兄弟城市的積極響應和社會輿論的廣泛好評。
為此,韓國中央政府也有意跟進。不過,韓國的改革進展如何,還要取決于其政府的魄力和決心,因為這項改革觸及的社會層面比較多,阻力也相對較大。
日本“薪”如刀割
日本公務員制度比較成熟,分為中央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中央公務員又分為“國家Ⅰ種”和“國家Ⅱ種”。因為日本近年經濟不景氣,公務員的工資也一降再降,在年輕人心目中,公務員的地位已不再像以前那么高。
日本公務員的福利比民間公司的稍好,工資收入卻相高不了多少。若高太多,國家就會減薪。近年,日本公務員已數次減薪。日本的公務員也不是“鐵飯碗”,政府引進了“能力主義”,以工作成績決定公務員的雇用和升遷。
其他地區也不好混
在亞洲其他國家,公務員的日子也不好混。
馬來西亞副總理納杰布近日號召公務員多當“工作狂”,在辦公桌前多待些時間,從過去的每天工作7小時增加到9小時。雖然還沒強制實施,但這也多少反映出該國政府的一種希望。
泰國政府則發出一道命令,要求公務員們每周必須有一天身著民族服裝上班。
當然了,最恐怖的還是人口大國印度。該國民眾對公務員這個“金飯碗”趨之若鶩。其公務員考試難度也很大,需經過三個階段,歷時一年,號稱“世上最難的公務員考試”!










